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2018-10-30艾东安

好日子(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成因小学数学

艾东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确实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任务与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阻止“好生与差生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蔓延,有效遏止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趋势,是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纵观近几年的教学实际,小学数学学科班级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班级内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越到高年级班级之间的差距越大。当然,这种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问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家庭教育的问题等等。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现象出现,在这里我想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学生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2.认知水平的差异。旧教材的知识结构比较明显,隐性的东西比较少,而更换教材更换老师,老师对教材的结构内容比较生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了解,那块知识点差就要对那块进行多加训练辅导,学生掌握的难度相对增加。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

3.教学评价的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

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有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由,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二、解决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1.关注每一位学生,减少两极分化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视学困生与优秀生之间的差距。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要考虑到学困生,虽然每次考试的成绩与优生差距很大,但跟学困生比有所进步应多加鼓励或者奖励,使学困生有信心学,使他们都能较容易地接受。做课堂和课外作业时,要求优秀生会做发展题时,对学困生不应同样要求,只要求他们会做基本题(发展题尽量听懂,听不懂不作硬性要求)!以纵向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与他自身相比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大力表扬!考差了,也应中肯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外,使他们因此喜欢学习,努力进步!

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源头上遏制两极分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课程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之中。因而,应将学习兴趣培养作为后进生转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画或视频,比如,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学习圆的面积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圆N等分,用生动的图形演示圆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让学生思考和感悟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等边三角形面积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将三角形面积问题转化为正方形面积问题。

3.改进教学方法,减缓两极分化

要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平时进行的研讨课都是执教老师充分的准备,备课组内充分讨论的结果,很难听到真正的常规课,而每位老师的课堂组织艺术;教学经验的沉淀,随机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都是从平时每堂课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我建议每位老师要虚心学习,主动找有经验的老师听课,备课组长还可根据组内实际多安排一些这样的常规课,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

加强多重练习,是减少两极分化的有效手段。差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容易遗忘,为此我认为加强多重练习时提高教学一个重要的手段,不少老师认为重复性的训练会让学生厌烦那你为什么在训练点不变的情况下,变换一下训练的方式。

4.完善教学评价,降低两极分化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和评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待后进生应“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挖苦”,可以提问后进生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并适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在作业评价时,对后进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宽容对待、个别化处理,以培养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考试评价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口头评价或等级评价,不应公开评价学生的数学成绩,以防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 结束语

总之,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以更好地解决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两级分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杨子祺.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速读·下旬,2014(04).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成因小学数学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减少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之我见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