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

2018-10-30胡皓茹

好日子(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对症下药关注师德

胡皓茹

【摘 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教育理念的提出,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所以本文从理论根据谈到原因,再从原因谈到策略,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最终得出结论,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关键词】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关注;对症下药;师德

正文引入:

唤醒树枝上所有的小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山

每一座山上都长着树

每一棵树上都有小鸟

让我们吹拂每一座山

让我们摇动每一棵树

让我们唤醒每一只沉睡的小鸟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的用意是勉励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但很多人对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话持怀疑态度:怎么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好呢?但我以为,这句话是正确的,是有理论根据的。

首先,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之初,性本善”,言外之意,一个人出生之时是善良的,是没有坏心的,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新的,美的,好的,善的。这个“本善”之“性”决定着每一个人都是可教的。既然人的本性是善的,那么,其必然是向善的、向上的,这为一个人的成长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由人的潜能决定的。人人都具有一种潜能,只要充分利用这种潜在能力,任何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都能成为天オ。所以说,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

那么,有人说,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所谓的“不可教”的孩子呢?我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这不是因为孩子不可教,而是由后天其他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后天教育造成。陶行知曾讲过:“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教人不变或不教人变不是教育。”我们现在的诸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我只想说,孩子是好的,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其次是后天环境造成。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他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纯洁的环境时,他不纯洁都不可能,当他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肮脏的环境时,他不肮脏也不可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形容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当然,教育好学生也是有法可循的。

(1)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没有歧視,没有忽视。

以我一个学生为例:许威是个不太乖的孩子,上课经常走神,作业也不及时完成,没少进办公室给他开小灶”,可是效果不大,后来渐渐就不理他了。新学期的第一课,要听写生字词,让学生主动到黑板前写。第一个站起来的人让我大吃惊,是许威。接下来的事更让我惊讶,一共听写了15个生字词,许威一个不错地写完.接下来要分析文章了,没想到,许威依然十分积极。虽然有对有错,但情绪高涨。这跟以前那个一上课就打瞌睡的许威比起来,简直是判若两人!

临近下课了,我重重地表扬了一下许威:“这节课谁的名字最响亮?”“许威!”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借用流行语,许威是今天表现最给力的学生!”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威表现一直很棒,连其他科老师都夸他像变了一个人。我在思考:是什么让许威改变这么大?是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哪怕他们很调皮,整天惹你生气;哪怕他们上课从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哪怕考试他们分数只有那么一点点……

(2)对症下药,是可教的关键。了解关注学生,只是教育的开始,要教好学生,还必须开对药方。

陈豪,聪明绝顶却又四肢不勤,貌似谦恭却又“油盐不进”。有幸被我抽签到本班来。月考,因担心他再一次因偷懒而不做完试卷,我便“千方百计”把他安排到我的考场亲自监考。谁承想,刚批阅完试卷,历史老师便告诉我:陈豪的历史又没做完,得了全班倒数第二。一时间,我如同被雷击,呆立许久,压抑了好久的耐心与信心瞬间击垮,感到了一种空前的虚脱。清醒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郑重地告诉他:你,被放弃了!这份最后的通牒把他吓蒙了。他半张着嘴,眼泪哗哗地流……半响之后,他终于收回了散淡的目光,近乎乞求地望着我,诚恳地说:“老师,我已经尽力了。”

我的心突然一震:天啊,我刚才到底做了什么?他才是个13岁孩子啊!一念及此,我急忙因势利导:“那你到底是因为什么不做完试卷呢?”

“胳膊疼。”“为什么?”“不清楚。”“那好,你现在先写几个字让老师看看能不能找出原因来。”

之后,我便通过他写字的姿势帮他找出了胳膊疼的真正原因:坐姿倾斜,握笔太紧,用力太猛。并重新帮他分析了自身学习的优势与不足,确立了新的目标与方法。整个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他的目光中一直流露着一种久违的快乐与自信……

在最近周五数学自测,陈豪考了72分,全班第19。

你看,老师关注学生,再对症下药,加以爱的呵护与智慧的启迪。时刻等待捕捉后进生转化的教育契机,学生们就能一步一步长成他们想要的模样。

温家宝总理说过“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恰恰就是在促进教育公平。拥有这样崭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师德、师能,不断挖掘潜力,不断加强责任,自我发展,最终实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最大价值——我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称号,坚信学生都是可教的,我能教好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刘金玉《班主任工作六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章新其等“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2018版)

[3]《人民教育》2018年第17期(总第792期)半月刊

[4]《初中语文教学案》2018年06、08

猜你喜欢

对症下药关注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人参虽好,也要“对症下药”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台媒称海峡论坛“对症下药”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