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应急管理建设 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记第十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

2018-10-26庞鹤韩颖

劳动保护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北京市应急

文/本刊记者 庞鹤 韩颖

2018年9月20日,以“深化应急管理建设 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在北方工业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立足北京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中心工作,紧贴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2018年9月20日,由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北方工业大学主办,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新兴际华应急产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在北方工业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以“深化应急管理建设 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开幕式+主论坛+4个分论坛”的模式开展,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领导、北京市各区安全监管局干部,以及部分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相关负责人等,围绕应急管理产业和城市安全领域的发展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构建全民应急工作格局

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树森在开幕式讲话时表示,本届安全文化论坛立足北京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中心工作,紧贴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既有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的新手段、新方法等,也有粉尘爆炸隐患治理、企业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这样比较“接地气”的内容;既有宏观上的理论指导,又有微观上的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张树森指出,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国家形式任务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始终是北京市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2018年3月,应急管理部的设立标志着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建设转移到了以应急管理为基础的应急文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安全生产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解决安全生产领域面临的难点问题的根本途径。近5年来,北京市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为引领,立足首都定位,遵循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抓好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制约北京市安全发展的诸多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功能区安全监管体制,在北京市行政村、社区,设立专兼职安全生产监察员,补齐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短板。目前,北京市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成效显著,执法检查工作实现质量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深入融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下一步,我们要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为政府机构改革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加强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到了迫切需要加强公共安全保护的关键阶段,加快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的能力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

张树森强调,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是救人于水火于危难的民生大事,以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为基础的应急文化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强化应急准备,提高应急能力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不断增强全社会应急责任意识,风险识别水平和避险救灾能力,构建全民应急工作格局。

2018年9月20日,北京市安全文化论坛现场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脆弱

进入主论坛嘉宾报告环节,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新兴际华应急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等专家分别以《让城市更加安全美好》《探索政府主导下的专业志愿者技术救援模式》《矿民融合——构筑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为主题做了精彩报告。

闪淳昌以北京“7·21”暴雨的启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哈尔滨温泉酒店“8·25”火灾等典型安全事故为例,指出城市灾害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锁性、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后果的严重性、影响的放大性。他认为,城市要更加安全美好,就要树立新时期城市安全的新理念;建立源头治理、动态监管、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必须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张晓昊通过对中国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应急志愿者体系的分析,指出中国社会救援力量存在组织性差、装备不足、专业化水平低、缺乏保障等问题。他认为,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是国际上先进国家普遍做法,核心在于专业培训、有效组织。构建有组织、有规模、有技能、有装备、有保障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志愿者模式”是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迫切需要。

彭苏萍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取得了试探性和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整个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孤立、脆弱,亟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构筑。

他认为,城市地下空间作业和矿山作业都面临着作业空间内高温、高湿、高压,存在易燃易爆气体,并受粉尘问题困扰的难题。如果把相对成熟的矿山安全保障技术体系,融合在民用工程中,可为城市地下空间提供重要借鉴。他呼吁,未来40年将是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希望政府、社会高度关注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问题,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加大研发力度。

城市安全风险管理

在分论坛二,与会专家围绕“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黄弘在演讲中提到,这两年行业内特别重视“韧性”这个词,它有各种含义。简单地讲,安全领域的风险评估是韧性评价和增强的基础。同时,国外在近年来开展了构建韧性城市的工作,伦敦明确提出了伦敦韧性,核心是要评估伦敦可能要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风险的应对能力和措施。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城市可以适应承受和快速决策响应,减少损失。

黄弘还提到,支撑公共安全网的建设,从科技角度看需要有5个方面:一是公共安全的物联网;二是大数据深度的计算和分析;三是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四是决策分析服务;五是防护处置救援。构建智慧韧性城市对于各个不同类型的城市来讲,它所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威胁类型是不一样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自己城市风险分析结果规划如何构建智慧韧性城市。另外,综合评价也很重要,在研发的基础上要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这样才能成为韧性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城市韧性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正在世界上被越来越多地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公共安全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注入和增强城市韧性是编制全方位立体化城市公共安全网,从而保障城市安全的根本途径。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树森在会上发言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在他的演讲中,与与会嘉宾一起分享了城市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主要风险因素、风险评估方法和大型活动安全标准。由于人群聚集、人群流动、环境布局等因素的影响,应建立基于人群预警的风险评估。常用的基于人群预警的风险评估有以下4种。

一是计算区域密度。这是最能反映人员密集程度的指标,也是表达客流风险最理想的方法。然而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环境干扰带来的计数误差、排队人群的干扰、封闭区域过大、区域封闭成本过大等因素的影响。

二是计算断面流量。这是根据流量—密度基本图,通过监测某一断面的流量变化,可判断人群的拥挤程度,以此可作为客流风险的判据之一。这种方法减少了设备的安装数量,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方便,成本也较低。但同样受到客流识别统计技术的限制。

三是断面双向流量比。当某段时间内断面的双向流量严重不对称时,可认为该区域可能发生了突发事件,由此可作为客流风险的判据之一。由于系统采用同样的识别算法,并且经历了同样的环境变化,进出流量具有基本相同的误差,其比值误差相对来说就小很多。该方法精确度较高。

四是计算平均速度。智能分析系统在跟踪统计人员速度方面受环境影响较小,其准确性相对较高。只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样本,其统计结果依然可以反映人群的平均运动速度。因此,该方法无论从操作的方便性、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成本投入上,都较为理想。

朱伟说,大型活动风险评估,通过对大型活动的合理“调控”,达到活动全过程、全要素的“受控”,不能使大型活动偏离正常阈值而变得“失控”。一场大型活动,不仅仅是活动的场地、设施,更重要的人,包括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和受活动影响到的人,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存在许多“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风险。因此,安全风险评估要把风险治理职能履行到位。充分利用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优势为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工作模式。标准是提高大型活动风险评估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标准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北京市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