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技术现状与思考

2018-10-26胥旋何理李建

劳动保护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设施应急

文/图 胥旋 何理 李建

本文结合多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工作,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评估依据、评估内容、评估方法、技术,以及若干思考。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截止到2017年底,共有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65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 032.7 km。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专业众多、且多属于地下工程,每天承载大量客流量,如北京、上海日均客流量已突破千万人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极易对乘客的出行甚至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查找线路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水平,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多次就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发布相关文件,其中要求各地要定期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也称为现状安全评估,主要是针对已运营的线路开展综合安全评估,查找关键岗位人员、设备设施、外部环境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线路运营安全水平进行整体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的具体要求,在北京、广州、苏州、西安、昆明、郑州、南京、东莞、成都、宁波、杭州、武汉等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本文结合多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工作,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评估依据、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及技术,以及若干思考。

评估的若干标准

近年来,国内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主要依据的是GB/T50438-2007《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该标准提出了地铁安全评价的一般要求和程序,其中核心是基础安全评价(包含了安全管理评价、运营组织与管理评价、车辆系统、供电系统等14个方面)和事故风险水平评价,综合各系统的得分情况给出线路的基础安全水平整体分值。然而该标准已于2017年8月1日废止,替代标准正在制订,尚未发布实施,在缺乏标准依据的情况下,安全评估工作由业主方和评估单位共同确定评估依据。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城市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标准,如北京市出台了地方标准DB11/T 1510-201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评价规范》、上海市出台了地方标准DB31/T 902-2015《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成为地方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评估的重点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一般包括基础安全水平评估和事故风险水平评估。

基础安全水平评估本质上是建立一套评估指标体系,一般从人、机、环、管4个角度开展评估。其中对人员的评估主要侧重调度、乘务、站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应急能力的评估;设备设施的评估涵盖车辆系统、线路及轨道、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消防系统、机电设备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车辆基地、土建设施等系统的评估;外部环境评估主要是轨道交通沿线的安全保护区状况以及线路对风灾、水灾、雷电、冰雪、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评估;管理方面的评估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运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评估。以上内容形成了评估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可形成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如车辆系统评估包括车辆安全性能及安全防护设施、车辆防火性能、车辆维修体系等,安全生产管理评估包括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例会、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投入、事故应急处置等多项内容。各项指标均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通过综合计算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形成线路整体基础安全水平的评分结果。

事故风险水平评估主要是统计线路运营近一年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根据企业制定的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确定每起事故事件的等级和责任,结合线路的运营里程,计算线路的事故风险水平。

此外,根据业主方的要求,结合线路的运营实际,可对部分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评估,如换乘车站大客流风险评估、复杂车站火灾风险评估、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体系评估、网络化运营环境下应急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估等。

评估的若干方法技术

在确定评估内容并建立评估指标后,需要选取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各项内容开展评估,确定各项评估指标值。为得到各项指标的评估值,可综合应用资料评估、人员访谈、实操考试、设备设施故障记录分析、现场隐患排查、应急演练评估、模拟计算、现场检测等方法及技术。

图1 地铁火灾模拟技术

图2 客流疏运风险模拟技术

资料评估

检查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与现行国家及地方法律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重点是通过查阅设备维保记录、安全检查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应急演练记录等日常记录文件,检查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人员访谈

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于人,在评估过程中通过各岗位人员特别是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岗位以及运营中的关键岗位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全面了解领导层、中层管理、一线员工对安全责任、安全管理、运营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实操考试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营单位或多或少地面临着队伍年轻、技术力量被摊薄、人员处置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评估中有必要针对调度员、乘务员、站务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开展考试或现场实操,以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设备设施故障记录分析

设备故障是反映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查阅设备故障记录,分析设备故障趋势,了解设备故障处置情况,必要时对设备关键指标进行检测,是对设备设施的安全水平进行评分的重要依据。

现场隐患排查

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典型事件和事故的分析结果,形成各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组织相关专家对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变电所等场所开展现场隐患排查,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运营公司隐患库,可对设备设施的安全水平评估形成有效补充。

应急演练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可结合运营单位的应急演练计划,全程参与某类事件的应急演练过程,记录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协调组织能力、人员及物资到位情况、信息传递情况、人员处置能力等,对照应急预案,查找应急处置中的不足。

模拟计算

大客流及火灾风险是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关注的两类重点风险,在评估过程中可针对这类重点风险开展定量的模拟计算,特别是换乘车站大客流风险、复杂车站火灾风险。通过采用模拟计算的方式,可对风险位置、严重程度、防控措施等进行综合评判,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确保运营安全。(见图1、2)

现场检测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地铁的设备设施开展现场检测。如针对火灾风险,可选取车站现场开展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实验,通过形成真实火灾条件下的热烟扩散条件,触发地铁站台或站厅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记录通风排烟系统、站台门、事故照明、事故广播、疏散指示、闸机、扶梯等设备设施的联动运行情况,检验防灾系统的性能。(见图3)

图3 地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现场

思考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未来将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从笔者近年来的运营评估经验来看,做好现状评估工作主要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应重点关注设备设施功能“行不行”的问题。目前标准中所列的评估项大多来源于设计标准,此类评估项主要描述的是设备设施功能“有没有”的问题,但实际评估要着眼于设备设施当前功能是否可靠,随着线路运营时间的增加,各类设备设施故障会逐渐显现,在评估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设备设施故障,并以此作为扣分的主要依据,客观反映设备设施的当前状态。

二是应重点关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我国的轨道交通起步晚,但发展快,行业之间的交流密切,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运营单位都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然而由于受到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管理经验相对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在规章制度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通过查阅各类记录、人员访谈、现场实操等方式,查找规章制度在落实环节上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作为管理方面扣分的主要依据。

三是应注重各类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评估指标多达上百项,单一的评估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各指标的情况,应综合应用资料评估、人员访谈、实操考试、设备设施故障记录分析、现场隐患排查、应急演练评估、模拟计算、现场检测等多种评估方法及技术,汇总不同结果,从多个角度为评估项得分提供依据,这样结果才能更加符合线路的运营现状。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设施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民生设施非“摆设”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