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防范工业建筑消防风险
——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旋研究员

2018-10-26朱丽晶

劳动保护 2018年11期
关键词:消防火灾工业

文/本刊记者 朱丽晶

本文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旋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与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现状、存在的薄弱环节,这类场所的消防风险评估手段,以及未来需要在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践行的努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旋研究员

众所周知,建筑火灾是各类火灾中发生次数最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多的一类火灾。因此,在建筑设计与使用中,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必不可少。而对于工业企业和生产经营场所,则需要更加专业的火灾风险评估与日常维护工作。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及生产经营场所的防火现状如何?如何对其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对于这类场所的火灾防控还需要践行哪些努力?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旋研究员,请他详细回答了上述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介绍一下,有哪些类型的工业企业易发生火灾,这些企业自身存在哪些消防安全管理的弱点,他们的火灾风险防控难点有哪些?

孙旋(以下简称“孙”):首先介绍一下哪些类型的工业企业易发生火灾。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风险的定位与分类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目前有专门的技术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以下简称“GB 50016”)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见表1、表2)。表中的丙类工业企业容易发生火灾,而甲、乙类工业企业不仅容易发生火灾,还会产生爆炸,火灾危险性要更大。所有的厂房在建造之初,都需要对其火灾危险性类别进行定性,需要明确物质的闪点是多少,爆炸下限是多少。仓储类场所也一样。GB 50016是所有厂房、仓库都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这本规范直接规定了我国厂房、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如何设防等问题。

而这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弱点,主要有2个方面。首先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企业消防责任不明确,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执行不到位。企业主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愿将成本放到消防设施改造上,觉得花费资本完善消防安全设施不合算。比如今年的哈尔滨“8·25”酒店火灾事故,主要责任人在出事之前算是个成功企业家,就是因为不重视消防,结果进了监狱,失去了自由,如果当初能够多投一些钱进行火灾防控,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其次就是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员工往往因为图省事、方便,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未尽职守护,对违章操作习以为常,擅自改变操作流程,造成某一工艺环节错误或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至于风险防控的难点,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在于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日常消防监督管理不到位。首先工业企业的很多火灾隐患不在明处,所以不易被发现。但是如果要起火,必须要满足火灾三要素,即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不可怕,只要这三者切断其一,就不会发生火灾。另外就是日常监管不到位,如果能够在日常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与应急预案,也能够在火灾发生初始就采取合理的措施,甚至可以在源头杜绝火灾的发生。

表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2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记:请您以1个具体的案例入手,介绍工业企业火灾风险评估及防控的重点内容、技术手段,尤其是新兴的方式方法、手段。

孙:现在对于工业企业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标体系法,也叫层次分析法。就是把完整的消防流程层层分解,根据不同的工业企业种类,配合不同的权重,然后逐一环节进行合规检查,最后计算分析、得出结果。

指标体系法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场所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如果是建筑面积特别大的场所,需要用到新兴的模拟仿真技术。比如说我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正在开展的首都机场的3个航站楼消防安全评估工作,首都机场T1、T2、T3航站楼的建筑面积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用到模拟仿真法。

在航站楼建设之初,我单位作为咨询评估单位对首都机场做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所谓消防性能化设计,就是以建筑的性能为基础的设计,而首都机场的性能,就是实现换票、安检、候机这一系列的流程。以这一性能为基础进行模拟仿真,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模拟火灾发生后的烟气流动、人员疏散、应急处置等情况,能够完成规模较大场所的火灾风险评估。再比如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建筑场所,都需要通过模拟仿真评估工作,才能知道火势蔓延的程度、人员疏散的路径以及消防系统的运行情况。我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也承接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的火灾风险评估工作,都用到了这种模拟仿真的技术。

除此之外,广泛运用的方法还有事故树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指从事故结果入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至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为止;实体燃烧试验法,是指在建筑场所内进行防排烟效果测试,人员流量的统计等。这些方法不但丰富了评估方法,而且更客观科学地反映了企业的火灾风险实际状况。今后可能还将利用目前互联网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实现远程智能采集、处理和诊断、大数据分析、风险可视化和图形化等功能。

记:您认为,目前我国生产经营场所的火灾防控存在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孙: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目前我国生产经营场所的火灾防控总体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消防安全的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自防自救、如何安全疏散等知识,实际上是非常需要深入人心的。国家各种指标、各种方法制定得很清楚,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不会用,再加上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也有可能不到位,就会加重火灾的伤亡与损失。

对于很多生产经营场所来说,企业的安防和消防往往是存在矛盾的。比如楼梯间的防火门,楼梯间一般设有正压送风系统,火灾时启动系统后可以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间,人们推开防火门进入楼梯间后就可以进入到相对安全的区域,但是出于防盗安全考虑,很多场所为了防止外人随便进出,就会把原本用于火灾时疏散用的防火门直接锁闭。另外,对于本应处于常闭状态的防火门,很多场所为了方便行走,会通过设置遮挡物或其他方式使其长期处在常开状态,这些情况都是不利于消防安全的。

举个例子。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舞王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44人死亡,58人受伤,其中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没有人员死亡,死亡的全部都是观众。这是由于这个场所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被设置在了后台,只有工作人员能看得见,而观众并不知道疏散通道的位置。这种消防疏散通道的设计是有问题的,也反映了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需要加强。

第二,就是消防专业技术能力较低。很多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只有中控室值班员,中控室值班员能够看懂报警设施,但是对消防设计宏观的概念还是不了解,不知道什么叫卷帘,什么叫防火分区,什么是疏散通道,什么是正压送风等等。很多企业花了巨资去建设消防系统和设施,但是管理人员的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足,也不能充分发挥消防系统和设施的作用。

第三,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企业未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未按要求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未落实日常防火巡查检查、培训演练制度,分割式出租厂房未明确并落实统一管理人员以及各业主消防职责等。目前我国地方消防力量相对欠缺,面对庞大的生产经营企业,消防安全监管人员精力受限,难以进行全面监督指导,导致很多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懈怠。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说出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教育。第一,培养生产作业人员与群众的自救意识,让火灾自救常识深入人心;第二,对于从事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鼓励从业人员参加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第三,监督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国家应该立法普法,做好宣传,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另外,目前注册消防工程师在我国还是稀缺人才,企业可以聘用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自身的火灾风险做好评估,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消防培训,提升他们的消防意识。

记:针对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存在的火灾风险防控方面的不足,您认为,下一步,在管理层面或者技术层面,需要推行哪些有效的举措?

孙:首先来说管理层面,建议推行动态火灾风险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对于工业企业的消防管理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和消防检查,随着近年来我国石化企业事故的多发,在消防监督管理上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当前多数消防监督流于形式,重应急和事后处置,无法有效发挥动态监管、隐患防治与早期事故处置的作用和能力。根据目前现有的情况,对于大型工业园区应将消防监察由“事故应对型”向“风险管理型”发展,提高企业的灾害事故防范和早期事故处置能力。即根据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火灾危险源的分布特点,在消防重点部位,设立喷淋(水雾)、惰性气体等消防预警保护装置,并与装置的安全预警措施进行联动,以提高对重点部位初始事故的安全预警处置能力。

针对工业园区火灾事故演化规律和特点,基于工业园区安全保护层级有效性分析,在园区火灾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构建基于动态火灾风险监测预警的工业园区日常消防安全监督与应急预警、区域协作、统筹联合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消防部队针对工业园区的火灾防范与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和能力。

在技术层面,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火灾危险源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火灾风险点,利用模拟软件进行火灾模拟,评估当前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第二,可以建立智慧消防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火灾监控消防管理模块,通过快速和系统地收集安全相关信息,进行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控制,指导企业安全管理, 为预防型安全管理奠定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代替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方法。根据安全信息反馈, 推进对火灾危险源特别是重大火灾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实现对火灾隐患地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 形成火灾隐患闭环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快捷、高效的平台。

猜你喜欢

消防火灾工业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工业人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离奇的火灾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