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模式分析与研究

2018-10-23戴玉龙

价值工程 2018年32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生产技术

戴玉龙

摘要:通过与职教集团中的相关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职教育集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优势,探索在职业集团中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关系不紧密的解决办法,针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攻关的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研究,进而将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以达到学校、企业、社会多赢的良性循环。为职教集团内校企联合的生产技术攻关模式提供可行性的借鉴。

Abstract: Through the in-dept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relevant enterprise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it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 shar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cooperation and education, and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explores the solutions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industry enterprises in the professional group is not high, and th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bers is not close,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then integrate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achieve a virtuous circle of win-win for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It provides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mode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alition education with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關键词: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模式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alition;production technology;research mod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286-03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集团中校企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以生产技术攻关为目的的校企联合模式逐步凸显,其将解决企业在生产及产品售后方面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但由于职业教育集团是社会力量组成的联合体,各个成员单位的自身发展和资源的分配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技术攻关模式,有待探索和创新。为了能够加深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整合社会各界丰富资源的共享,进而在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模式上有所突破,了解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模式的现状,研究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方向,为寻求该模式的突破奠定基础。

1 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目前存在的问题

职教集团组建之初的目的在于成员单位之间资源的共享,但经过实地走访,各个成员之间大多数是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定对资源进行划分。其结构松散,形同虚设,对于生产技术攻关的作用和价值很小。

1.1 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缺少共识

由于各个成员单位之间存在着利益认知问题,导致企业不愿意将自己所持有的资源和设备提供给学校,这就造成资源不能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虽然可以提供给企业人才和场地,但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正是因为缺少共识,使得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对于可以利用的资源的利用率都不高,这是困扰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的难题之一。

1.2 校企之间资源共享的难题

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所提供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程度。但在校企资源共享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校企双方的利益纷争。

高校的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培养人才,所以其特别期待企业能够提供实训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以及实践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岗位,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而与之相对应的企业,其创建和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企业给高校提供了设备和相关技术人员,势必会带来设备耗损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与企业所追求的利益相悖的。校企之间的这个资源共享的矛盾将阻碍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的顺利开展。

1.3 校企联合技术攻关的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

截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校企合作单位之间的关系是靠情感或者简单的合约来维系的,在诸多合作细节上基本属于空白,没有达到实质性的合作。虽然在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但由于种种缘故这些政策很难落实到位。

这就导致无论是从企业到学校兼职的员工和企业的实训设备,还是高校教师下到企业实践和技术攻关,都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或者是保障措施难以达成一致。这将造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难于高效利用,妨碍技术攻关的顺利开展。

2 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现状

以科研项目为媒介,搭建企业和高校联合技术攻关的平台,充分发挥各个合作单位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以寻求关键技术的突破,那么校企之间如何联合或者说目前较为成形的合作模式都有哪些呢?

2.1 行政推进型联合

行政推进型联合是指相关行政部门根据所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推出一些列的科技合作项目,以此为媒介实现校企联合技术攻关的突破。

该模式的优势很多,一个是可以发挥相关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促使高校借助其多学科的优势从事跨学科的研究,为高新技术产业甚至传统装备制造业开辟出一条便捷的技术攻关之路。再一个优势就是由于共同攻关新技术新工艺,能够给企业带来切身的利益,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进而产生双赢的局面,即高校可以将自身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得到加强。

2.2 合同约定型联合

合同约定型联合是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相关技术合作为纽带,通过合同形式建立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该种模式下无论哪种合作形式,在合同中都将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所应尽的义务,此约定有别于普通的情感意义上的合作,而是将双方的利益和所要达成的目标事先约定好,避免后续的扯皮现象。在合同约定的前提下,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能够放心的投入相关人员和设备,确保联合技术攻关的顺利进行。

2.3 自愿合作型联合

自愿合作型联合是以科技成果转让或研制为基础,以经济合同为纽带,自愿合作技术攻关为基础的合作方式。

该种模式的实现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双方要有一个合作的交点,即校企双方对相关科技成果都有自己的需求。在此种模式下,双发的目标很明确,高校方有技术但缺少资金支持,企业方拥有经济基础但缺乏技术成果。这样校企双方一拍即合,很容易实现联合技术攻关,甚至很容易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4 共建实体型联合

共建实体型联合是以企业和高校围绕双方共同的目标,并以合同形式,将双方在人力、设备、财力等方面进行集中统筹、规划、管理和使用,所创造的利润共同分享,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合作方式。

此种在投入上有别于以上几种形式,即双方都要实质性的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这样所形成的联合模式就类似于一个实际的经济实体,即独立于各自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这样在进行联合生产技术攻关时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更容易实现关键性技术的突破。

3 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研究方向及策略

通过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增强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调动了它们之间的积极性,能够从资金、技术、设备、场地、人才等方面全面支持高职院校,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高职院校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针对以上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现状,在总结以上四种方式的基础上确定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研究方向及策略:

3.1 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调研情况分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共同研究构建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专业课体系以及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聘请职教集团的相关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与我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行业的标准和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并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完善专业,根据企业需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

3.2 生产技术项目攻关模式

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内部受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无法解决生产及产品售后遇到的问题。而学校专业实验室不但具有齐备的实验设备,同时,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科研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把研发部门设到学校专业教研室(亦可教师走进企业),二者联合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学院职教集团优势,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同时可以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同时,在这个范畴内教师利用自身優势在为企业培训人才方面服务。专业教师可与企业技术人员公同承担与企业生产有关的研究课题,调研现场生产实际,发现问题,解决与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大型企业,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支持其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攻关工程项目和参加学术活动,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带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每年2个月以上时间进行现场实践。

3.3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服务企业模式

在职教集团范围内,尝试现代学徒制试点。针对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冠名制设班,或者订单式培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课堂设在企业,边理论边实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课的讲授上,尝试企业与学校共同作为教室与实训基地,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定期到企业内部顶岗。在试点班,学生做到入学即上岗,上岗即学习的状态。

3.4 校企间相互兼职模式

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指导的机制。专任教师做助教,全程为企业专家服务。

通过让青年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子”、“拜师傅”等方式,请企业专家指导青年教师的实践和技能训练等,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本,促进专兼职教师融合,优势互补,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3.5 资源优化配置

作为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集团主要以校企联合与校校联合的方式出现,校校联合又分为同层次间院校的联合与中高职院校联合。[5]校企联合可以利用企业中实训设备实习岗位开展实践教学,并在其岗位中配备专业技师进行指导,最终实现对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校校联合主要在于实训资源、就业指导消息等的相互开放共享,使得职业院校能够获得更多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与资源。职业教育集团中的资源共享不仅使得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发挥更大的价值,也使得院校教师与企业技师等人员加强联系、相互沟通解决更大难题。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和学院的技术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3.6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培养

在职教集团范围内,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共同搭建一个“联合基地”。该基地可以承接一些产品的生产设计,“基地”员工既有教师又有企业人员。将基地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室,把产品的设计加入教学实训中。以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生产教学的教师团队建立实训教学与生产教学结合的体系。学校专业教师以工程师的身份指导学生的产品设计与生产,而学生则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亲身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当中,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为了能够加深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整合社会各界丰富资源的共享,进而在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模式上有所突破,在了解职教集团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模式的现状基础上研究探索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方向,为寻求该模式的突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席宁.职业教育集团内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的模式研究[J].职教培训,2017(22).

[2]胡昌送,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08.

[3]刘梅.校企共建“厂中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5,06.

[4]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5]李高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CHENG REN JIAO YU,2009,09.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生产技术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无公害苗菜生产技术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