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2017-01-19荣誉曲梦可

考试周刊 2016年104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教育方法

荣誉+曲梦可

摘 要: 本校对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一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途径,从企业、高校两个方面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校企联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提出双结合培养理论。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校企联合 教育方法

引言

硕士研究生在一个国家整体科研人员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科研能力方面优于本科毕业生,在工程实际能力方面强于博士研究生,因此,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对国家的制造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以高校导师制为主体的培养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对企业实际工程需求和技术掌握较差,探索如何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非常重要,校企联合可以提高我国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际能力[1][2][3],推广采用校企联合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对我国完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4][5]。

1.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不足

1.1硕士课题工程性和应用性不足

我国目前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以高校导师制为主体,研究生的硕士课题一般都是其导师的科研项目中的分支,高等学校导师的科研项目一般以纵向课题为主,这就造成国内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硕士课题一般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的子课题,而这些纵向课题的主题一般都是基础性理论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缺乏工程实践意义或者应用性较差。上述因素直接导致目前我国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硕士课题工程性和应用性严重不足,有些甚至远远脱离工程应用实际,属于纯理论推导计算类课题。

1.2硕士工程实践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不足

我国高等学校的科研平台如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往往都是基于纵向课题或者理论研究而建立,这些科研平台的设备设施往往都是为了满足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理论验证等方面的工作,目前高校科研平台几乎不考虑模拟或者完成企业实际工程应用性实验。因此,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在高校培养期间严重缺乏具有企业实际应用工程性和实践性的科研平台和实验环境。

1.3硕士课题持续性和宏观性不足

我国高校教师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科研课题需要,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科研项目验收、结题、成果鉴定需要,让硕士研究生帮自己的纵向课题开展理论计算、实验仿真等工作。由于高校导师个人课题的数量和类型较为复杂,导致硕士研究生的课题严重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甚至同一个年级同一个导师的硕士研究生之间课题都相差甚远,导致硕士研究生的成果无法形成组合拳优势。

1.4硕士研究生缺乏企业工程实践锻炼

目前我国的工程类硕士研究生,90%的学习时间都是在高校实验室度过的,由于高校不具有企业的实际工程环境和工艺资源,导致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在其毕业之前很难接触到企业实际的工程信息,更不容易掌握目前主要的工程工艺资源。

1.5硕士课题缺乏与研究生就业互动

我国高校硕士生导师在给学生确定硕士课题的时候,很少考虑硕士研究生个人的就业与职业生涯,往往导师只考虑自己个人科研方向和项目,给研究生的定位只是帮助自己完成个人项目,严重缺乏对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有效地将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硕士课题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

2.校企联合培训硕士研究生途径

2.1提高研究生在企业从事工程项目时间

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和工艺分析为主,以高校导师培养与理论分析为辅,增加研究生在企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实际项目研究与工艺开发十分重要,只有让研究生在企业真刀真枪地开发实际工程项目,才能将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由理论主导型方式转变为工程实践主导型的培养方式。

2.2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

根据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职业规划与工程方向发展,在企业建立相应的研究生培养基地,通过以企业为主、以高校为辅的方式,在企业研究生培养基地选择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研究生在企业培养基地的技术指导由企业导师负责,在企业培养基地的研究成果归属企业所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积极性。

2.3将研究生派驻企业顶岗锻炼

对于已经在企业研究生培养基地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可以将其派驻到相关类技术企业顶岗锻炼,让其以企业工程师的身份开展各项技术工作,按照企业工程师的标准对其科研业绩进行考核,这样可以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前,使其充分了解企业实际工程开发责任与工艺开发路线。

2.4借鉴发达国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经验

美国、欧洲、日本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大量优质经验,如美国的工程类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校企联合确立硕士课题、日本的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在其完成理论课程后就被派驻到企业从事工程开发等。我国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产业和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通过国家政策导向的方式,使我国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2.5通过研究生科研业务竞赛评价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开展了大量的针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业务竞赛,包括理论分析类、数据和算法推导类、工程实践类等,可以通过对研究生进行前期组织和培训,然后将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按照专业领域进行组合组队,让研究生在各类国内、国际专业竞赛中锻炼和提高,从而通过各类研究生专业竞赛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

3.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

3.1总体培养体系分析

总体而言,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与企业自发两种方式建立和健全我国的校企联合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在政府主导方面,因为企业对于协助高校完成学生培养方面的业务一般都比较排斥,担心在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过程中,耗费资金和人力,而且企业担心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生人身安全责任界定。如果政府主导,制定一些政策法规,使企业在与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清晰权责,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在企业自发方面,可以通过给企业提供免税机会、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让企业自发参与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中。企业如果是自发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在研究生课题确定、企业导师指导、科研经费资助方面解决更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3.2企业激励制度的建立

通过政府政策导向,建立企业激励法规制度,让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得到政府的支持与经济上的实惠,从而使企业心甘情愿且积极地参与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配合高校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

3.3高校激励制度的建立

通过对高校进行财政专项拨款与立项的方式,对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高校进行资金与政策扶持,从而提高高校在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导师个人科研经费的支持,提高导师派驻研究生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积极性。

4.校企联合培养“双结合”理念

把“双结合理念”(即理论科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研究生课题与企业项目相结合)作为高校科研和企业工程需求之间的“桥梁”,通过“双结合理念”把学术成果转化为工程实际能力,按照产生兴趣→初步了解→理解概念→深入思考→灵活运用的顺序建立培养方法,从而激发研究生从事实际工程科研活动欲望,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工程实际能力培养体制。

结语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体系的建立,可以使我国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同时实现“学术研究”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方法、相关制度,完善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制度,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工程实际能力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174-175.

[2]朱广华,陈万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演进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4(6):87-89.

[3]许忠美.中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154-155.

[4]肖文,陈勇.研究生导师组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3):8-9.

[5]杜建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J].考试周刊,2013(3):13-1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教育方法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