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疼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18-10-20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医院471003翟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腰背蛛网膜下腔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医院(471003)翟锋

医学的进步,观念的改变,使在分娩中选择剖宫产方式的产妇数量逐年上升。但在剖宫产过程中实施麻醉操作后,产妇容易出现腰背疼的症状,进而对产后的身体恢复产生影响[1]。因此,需要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疼发生的影响。本次研究以在我院采用剖宫产的产妇为例,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分析术后腰背疼的发生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A、B、C三组,每组产妇各30例,A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1±1.6)岁,体重60~80kg,平均体重(68.4±3.5)kg,B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3±1.4)岁,体重61~82kg,平均体重(68.9±3.3)k g,C组年龄2 1~3 5岁,平均年龄(28.2±1.5)岁,体重60~82kg,平均体重(68.6±3.4)kg。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初产妇,排除焦虑症、先天性或后天导致的脊柱急性,腰背疼病史,术前使用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及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可比,均知情本次研究,并在参与研究的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1.2 方法 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产妇侧卧位,于腰椎3节和4节的间位置穿刺,硬膜外针到达硬膜外腔后,送入脊麻针后,抽取脑脊液,显示通畅后注入0.75%1.5ml的布比卡因,调整麻醉平面,在T6、L5之间,完成剖宫产后,给予1.2mg咪唑地西泮,30~50μg芬太尼。B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产妇的体位、进针部位与A组产妇相似,使用脊麻针直接穿刺,进入到蛛网膜下腔后,再实施麻醉。C组采用全身麻醉,产妇仰卧位,面罩吸入七氟烷,麻醉诱导使用顺阿曲库铵,剂量为0.15mg/kg,完成诱导后,插管,术中维持使用七氟烷,在完成剖宫产后,给予产妇3mg咪唑地西泮和4μg/kg的芬太尼,通气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

附表 三组产妇术后腰背疼的发生率比较[n,(%)]

三组产妇麻醉复苏后拔除插管,清醒后送入病房观察,术后给予镇痛处理,静脉主滴注1mg芬太尼和4mg昂丹司琼加入100ml生理盐水,速度为2ml/h。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记录三组产妇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第2天、第7天、第30天的腰背疼发生情况。腰背疼的发生以产妇在膝盖部垂直弯曲的情况下,使用双手触摸自己的脚趾时,当腰背部感觉到疼痛时,可判断为腰背疼。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后,分别使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²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手术持续时间比较 A组产妇手术持续时间为(42.6±3.5)min,B组产妇手术持续时间为(41.8±3.2)min,C组产妇手术持续时间为(41.1±3.7)min,三组产妇手术时间互相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三组产妇术后腰背疼的发生率 三组产妇术后腰背疼的发生率,具体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剖宫产是具有创伤性的分娩方式,是采用手术方式切开母体的腹部和子宫,分娩出胎儿,主要通过它解决难产和一些产科合并症,是挽救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一种有效手段[2]。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麻醉学、输血、输液、手术方式和手术缝合材料的改变,感染控制措施的提高,再加上人们对剖宫产分娩方式的思想上的认识变化,导致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同时,造成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通常剖宫产的过程主要是以下几个环节:麻醉、剖腹、接生、缝合,麻醉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减少了产妇的疼痛,还保证了产妇和胎儿的生命。目前,剖宫产麻醉方式主要是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是椎管内麻醉的两种方式,是通过在椎管内的不同间隙注入局部的麻醉药物,对脊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的作用,由于此两种麻醉方式不会对母婴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它们是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但全身麻醉作为麻醉方式,是根据产妇情况,剖宫产紧急程度和麻醉师经验决定的。但有研究认为,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腰背疼产生了影响。腰背疼是产妇的剖宫产后潜在症状,该症状的发生会使产妇丧失劳动力,甚至残疾,对产妇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相关研究中对产妇剖宫产术后麻醉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对组织造成损伤,使局部出现无菌性严重反应,周围肌肉发生反射性痉挛,因此,硬膜外麻醉的腰背痛发生率更高。为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疼发生率的影响,本次研究以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为例,分组后,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比三种麻醉方式实施剖宫产后,产妇术后腰背疼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在剖宫产持续时间上,三组产妇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腰背疼的发生率上,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在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的腰背疼发生率明显高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但至术后第30天,三组产妇的腰背疼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在术后2天、7天的腰背疼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产妇术后腰背疼发生率低可能与使用的腰穿针有关,笔尖式内针在穿刺中组织韧带做钝性分开时未被切断,不会对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而降低了腰背痛的发生,而全身麻醉方式不需要进行组织穿刺,进而也降低了腰背疼的发生。此外,由于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产妇术后2天和7天均出现腰背疼的情况,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说明穿刺损伤不是导致产妇腰背疼的唯一因素。在判断产妇腰背疼的发生因素上,可以结合产妇麻醉时腰背骨盆位置导致的体位是否合适,麻醉期间是否人为固定,关节肌肉韧带是否损伤等因素进行综合性判断。而三组产妇术后30天腰背疼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则说明远期产后腰背疼与麻醉方式无任何关系。本次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3],说明产妇术后腰背疼出现时间短暂,但避免手术后近期腰背疼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使剖宫产后腰背疼的发生率最低,但麻醉方式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从而对产妇的术后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腰背蛛网膜下腔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