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消费信贷与农村资金互助社

2018-10-15王刚贞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互助社消费信贷信贷

王刚贞 韩 文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近期的召开的两会上,“消费升级”成了热词之一: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1.9和2.1个百分点。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进一步推动农户消费升级。鼓励农户进行消费升级,首先要提高农村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推动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要紧跟农户的信贷需求,分析农户的信贷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对农村信贷需求的诸多研究表明,农户对于消费信贷的需求高于传统认知。由于信息成本和农户的支付能力得不到规范、标准的评估,正规金融组织难以向农户提供消费信贷产品。农户的消费信贷需求受到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户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中央不断倡导农村金融创新,出现了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资金互助类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具有以下两点先天优势:(1)借贷信息对称(2)服务下沉,手续便捷。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弥补农村合作性金融的缺失,创新面对农户的消费信贷产品,有助于建立多层次融资机制,满足农户多层次融资需求。

一、农户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农户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从农户角度进行研究,胡金炎、张博(2014)等学者认为收入年龄、债务和常住人口都会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影响。但对于收入来源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周宗安(2010)认为从事于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户信贷需求高于从事种植业的农户,而秦建群、吕忠伟、秦建国(2011)则认为纯农业农户对信贷需求高于非农业农户和兼业农户。进一步研究收入来源与信贷需求类型之间的关系,马晓青、黄祖辉(2010)以江苏的样本数据得出,以农业产业为主的农户,信贷需求频率高数额小,信贷多用于消费,而在于农业经济转型到工业经济的地区,频率较低,但单笔数额大,用于生产方面,完全工业化的地区则信贷需求较低,多用于消费方面。对于农户其他特征的研究,石志平、张文棋(2012)在福建省部分县(市)的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曾经获得贷款数量、家庭拥有劳动力数量和家庭总开支水平等因素会对农户信贷需求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家庭财产水平对农户信贷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邓锴、霍婷洁、孔荣(2014)通过构建有序—二元logistic二阶段模型,实证研究农民工收入稳定性及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农民工工作技术含量、务工年限对农户信贷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工近两年换行业次数对农户信贷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工资性收入不稳定的农户较工资性收入稳定的农户贷款意愿更强烈。

从微观角度分析农户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农户的个人特质、收入结构等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等对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可分为生产信贷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相同行业的农户也许会有不同的信贷需求。在农业经济中,当农户的收入来自种植和养殖等,大量资金被固定在生产环节,当农户自有资产无法负担起生产生活费用时,就会产生以消费信贷需求为主的信贷需求,此时的信贷需求特征是短期小额高频;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环境转型的地区,农户具有了一定资产时,农户的资金短缺在生产支出,信贷需求大都为生产性信贷需求,资金用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基本无消费信贷需求;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户的生产活动进入工业化阶段,此时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在于长期高额的消费方面。除了收入来源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农户家庭成员数、户主年龄、是否有在校学生都会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农户的家庭成员数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取决于农户家庭中的就业数量;而年龄与信贷需求的关系,表现出倒“U”型特征;由于女性户主的消费欲望高于男性户,进而影响信贷需求,使得户主性别对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二、农户的消费行为特征

刘程、黄春桥(2008)发现进城务工人员会对农户家庭消费造成影响,即进城工作人数越多、目前依然有家人在城工作、进城工作最久者累计在城时间越长、在城工作者的学历越高、在城工作者与其家人联系越频繁、且常打电话给其家人的家庭,消费意识会逐渐表现出以时髦和消费为乐的意识、品牌和超前消费意识、消费的符号性和健康性和更加认同对城市消费方式认同的意识。杨永贵、邓江年(2017)估计了不同家庭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家庭城市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化流动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的同时,同时降低了家庭的城市生活消费弹性。同时,研究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李普亮、贾卫丽、罗冬妮(2013)以梅市数据为例,采用probit模型构建模型得出:从性别角度分析,女性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高于男性农村居民;从年龄角度分析5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最高;家庭人口负担系数与农户消费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农户对农村水电设施越满意,其消费意愿越高;认可“借钱消费是不会过日子表现”的农户的消费意愿显著低于不认可这种观念的农户,消费时在乎别人评价的农户相对于那些并不在乎别人评价的农户表现出了更强的消费意愿。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根据消费经济理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农户的收入状况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产生变化,影响了农户的消费行为。对于农户的消费行为,学者们从农户的个人特征、消费理念、收入等因素进行分析。我国现有的二元城乡结构对农户的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农户的消费方式出现模拟城市消费方式的趋势。对于较为富裕或者市民化的农户,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多样,生活消费方式接近城市居民,有着较强的消费意愿,消费领域不再局限在生活医疗等必须支出方面,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提高。但现有的农村金融信贷产品,主要是生产经营性贷款,相比在城镇中开展如火如荼的消费信贷产品,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开发不足,约束了农村消费行为。而较为贫穷的农户,由于家庭收入无法满足生存所需,所得到的生产性信贷资金会被挪用至日常消费中,阻碍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户需要资金的原因不同,面向农户的消费信贷产品需针对不同农户开发出期限不同,提供的资金不同的信贷产品,从多方位满足农户的消费信贷需求。

三、资金互助社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但合作性金融发展却远不及商业性金融,甚至日渐消失。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为基础,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资金互助社以社员制、封闭性为原则,不对外吸储放贷和不支付固定回报,对社员提供贷款服务。

在农户选择金融机构借贷款的研究中,马晓青,黄祖辉(2010)以江苏588户农户研究发现认为农户在选择信贷途径时,优先选择高利贷之外的非正规金融途径,而正规金融组织之间也存在选择顺序,银行要高于信用社。马晓青、刘莉亚、胡乃红、王照飞(2012)等研究农户的信贷途径后认为,对于不同年龄、收入、以及所在地区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农户来说,信贷途径的选择顺序也会不同,户主年龄、人均资产和人均资本、地区等因素都会对信贷选择途径造成影响。孟樱、王静(2017)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得出农户的信贷途径偏好,即亲朋好友优先,其次信用社和银行。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

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相互补充,但二者资金来源不同、风险不同,会给农户和经济环境带来不同的影响。农户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利于农户面对正规金融机构,土地所有权制度使得农户的资产不能被合理评估,而农户也会因农村地理位置的因素无法有效接触正规金融和了解正规金融业务信息。因此,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但非正规金融的不可控性会加剧农村经济的风险,如何让正规金融机构克服信息不对称,服务门槛等问题,为广大的农户提供合理高效的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消费信贷—京东金融:京东白条

京东金融依托京东平台,向农户提供了京东白条。京东白条基于京东商城的电商交易数据和京东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构建小白信用来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筛选出目标群体。小白信用根据用户在京东的浏览、购物、投资消费、信用产品使用和履约情况、个人信息完整度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应用大数据建模技术建立量化模型,对用户进行信用分级,根据信用等级向用户提供消费信贷。

京东白条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借款、资产证券化(ABS)和自有资金三部分,因此京东白条的资金成本降低,而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机制同时也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人力成本,从京东白条上线以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贷选择。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为用户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目标客户多为城镇居民,为农户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主要是房贷和车贷。受限于信息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商业银行主要在县级以上地区开展消费信贷服务。商业银行在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时,审核的关键是客户的支付能力。商业银行收集人行征信报告、自然特征、资产情况、职业状况、家庭情况、与本行关系和其他等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商业银行收集的信息来源更为多样,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如实了解客户情况。

第一,从人行征信报告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负债记录、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第二,了解客户自然特征,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第三,调查客户的资产情况,可分为住房情况、货币资产以及车辆,该项指标可以反映出借款人的履约能力;第四,获取职业状况信息,包括单位性质、岗位性质、行业性质和收入水平,当前商业银行较为关注借款人的就职单位所有制性质、行业性质和岗位性质;第五,考察家庭情况,即主要指家庭平均收入和债务比例,衡量负债与收入的关系;第六,与本行关系,指本行账号、存款余额、其他借款情况和是否本行员工,即充分利用本行数据对借款人的账户行为习惯、消费水平、本行资产沉淀等打分;第七,根据记录了借款人的公共记录和面谈情况的信息其他。所有指标所占的权重由各家银行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

(三)资金互助社的消费信贷构想

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户提供的信贷服务主要在生产方面,而农户因为无法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及足够的资产而较难从正规金融机构中获得消费贷款,这正是随着农户的经济和消费观念转变,正规金融所不能适应的地方。有些研究已经提到,由于农户获得消费信贷较困难,为了解决自己的消费信贷需求,有些贫困农户甚至挪用自己的生产性贷款,结果损害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合作性金融由于其“合作性”性质,在开展农户消费信贷产品过程中,具有其他正规金融所没有的优势。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所发放的信用贷款主要是小额、短期、低利率的,且资金互助社的“熟人社区”优势,决定了资金互助的优势形式是信用贷款,这恰好满足消费信用贷款开展的基础。但目前资金互助社的研究中,现阶段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研究和改革,集中在社员之间和增加互助社之间的生产流通领域仍忽视了农户的消费信贷需求。如蓝虹、穆争社(2016)谈到资金互助社时,提到要确保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要切实用于农户的生产性支出,在山东试点改革也以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流通为宗旨。

现有资金互助社为农户提供的社员贷款,无法完全满足农户的生产贷款额度需求。不同行业的农户对资金额度的需求不同,从事养殖的农户一般贷款额度较大。而当前资金互助社为了控制风险,规定每户贷款上限为5000元。但有关研究表明,平均一户贷款额度在1万元,有些地区高达2万元,导致入股农民的贷款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但依据资金互助社天然的信息优势,可开展短期小额消费信用,满足农户的消费信贷需求。

资金互助社开展消费信贷服务的优势在于,可构建起适合农户的信用评价体系,且相关信息可以被有效收集。农户的个人情况既不能适用于当前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信用评价指标,也不能完全采用互联网金融的消费信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两者相比,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技术从交易记录中更好地考核了借款人的经济行为,而商业银行更为关注借款人的职业、与本行的关系。根据农户的情况,借鉴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指标,构建从农户的个人情况、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信用记录建立农户的消费信用贷款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资金互助社的“熟人社区“优势可降低信息成本,利用大量的邻里信息提取出农户的个人情况,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信用记录,并通过社区关系对农户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建立起自己的信用评价体系,资金互助社开展消费信用贷款满足农户的消费信贷。

猜你喜欢

互助社消费信贷信贷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金融包容视角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效率分析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述评:基于多学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