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效率评估的视角

2018-10-15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珠海市金融效率

甘 星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519087)

科技金融研究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十八大我国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到了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指出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持,中国梦难以实现。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资本作为引导和支持创新的关键要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科技金融体系是企业自主创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经济培育的重要推手。科技金融既协助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又为金融资本提供孵化科学技术创造财富的通道。本文基于珠海实际情况,从效率评估的视角较深入、全面地研究了珠海市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其科技与金融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科技金融参与主体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这对促进珠海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创新经济意义重大。

一、文献综述

在科技金融效率研究方法上,DEA模型的评价方法已很成熟,主要差异在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评价指标选取上。李华民等(2015)、骆世广(2014)采用了不同的二级指标对广东省科技金融效率进行了评价。李华民等(2015)构建了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等6个指标为投入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等14个指标为产出元的科技金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广东省2000年以来科技经费投入绩效的发展变化。骆世广(2014)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等4个指标为金融投入指标,以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所占全省比重等6个指标为科技产出指标构建了科技金融绩效评价,对广东省21市科技金融绩效进行了评价。李雅丽,程震(2013)、黄瑞芬,杜绪沅(2015)、赵稚薇(2012)、宋慧(2016)等采用略有差异的指标体系分别对我国其它部分省市科技金融效率也作了相应实证研究。

各区域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问题,学者、专家们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这类研究成果较丰富。关于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对策,邓彦等(2013)提出了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金融超市等业务创新,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和引导机制创新,以及加大科技金融法规政策的创新。李华民等(2015)从机制保障和平台建设两方面提出了4点建议。骆世广(2014)认为当金融资金投入不足时,政府应出面引入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建立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并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金融在不同阶段对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徐军等(2015)从风险分担机制、财政科技投入、研发优惠政策、融资保障体系和金融人才队伍建设5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商惠敏等(2015)基于广东省现有科技金融体系,对政府部门、科技信贷、资本市场、风险资本、第三方服务、人才建设及法律法规对提出了具体建议。崔毅、赵韵琪(2011)则对政府、银行、中介机构和科技园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作用发挥提出了建议。袁永,李金惠(2015)总结了深圳经验,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有效引导金融资源不断投入科技创新,建立包括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等覆盖创新全链条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李兴伟(2011)、徐玉莲,王玉冬(2011)、赵稚薇(2012)、黄瑞芬,王环(2013)、李雅丽,程震(2013)、顾焕章等(2013)、黄瑞芬,杜绪沅(2015)、陈游(2 016)等对我国其他省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二、珠海市科技金融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的比较分析

(一)珠海市科技金融投入产出分析

依据李华民等(2015)、骆世广(2014)建立的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珠海市科技金融发展特征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科技金融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银行科技贷款、企业自有资金、创业风险资本以及其他资本市场等,用于技术研发与创新。本文选取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R&D经费、工业合计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作为科技金融投入指标。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和珠海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可知,在科技金融投入方面,珠海市政府近年来加大了财政科技支持,2015年投入达到28.63亿元,增幅最高,较上一年增长了1.29倍。珠海市科技创新R&D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自主资金,其次是政府,其他资金来源占比很小。资本市场对珠海市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非常有限。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2014年最多,达到14485人,2016年减少至12909人。比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财政科技投入、R&D人员投入以及R&D经费投入这几个科技金融投入指标,政府支持近年来增加最显著。在这8年中,珠海市科技金融产出取得了较好成绩。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逐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2016年9287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较2015年增长了37.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09年、2015年、2016年的数量分别为154家、397家和787家。比较珠海市科技金融的投入与产出,2009年至2016年间珠海市科技金融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但科技金融渠道比较单一,尤其是资本市场支持技术创新较弱。

(二)珠海市与广东省其他各市科技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

2012年至2014年间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与北京、上海同属于第一梯队(甘星、甘伟,2017),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但广东省东西两翼发展严重不均衡。根据广东科技统计网站、广东省及各其各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2016年广东省21市新产品产值、专利授权量、R&D人员及经费占全省比重,以及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深圳这5项指标均排名第一。西翼的珠海市与东翼的深圳市经济、金融发展有很大差异。珠海市新产品产值、专利授权量、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93%、3.59%、2.86%和2.93%。2009年,珠海市这4项指标分别为4.44%、2.40%,3.2%和2.43%。珠海市在这8年中在广东省内的科技金融发展排名处于上升阶段。

科技金融投入方面,2009年、2016年广东省21市的R&D经费、R&D人员和政府科技财政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深圳市在这三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大,显著高于其他各市。汕头、韶关、河源、梅州、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和云浮则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这8年间投入变化很小。2016年,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最高,其中珠海市增幅最大,从2009年的占比3.25%上升到2016年的8.45%。各市工业企业R&D人员和经费内部支出方面,21市排名基本没变,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和中山始终处于前列,其他城市与深圳的差距进一步加剧。珠海市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处于较低水平,在这8年间变化不明显。

科技金融投入支持了科学技术的开发,促进了科技成果产生和新技术成果转化。广东省21城市中,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远高于其他城市,尤其是深圳。珠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009年为377亿元,2016年为1441亿元,有较大的增长,在21城市中排名第6。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珠海市2016年排名第7,落后于中山市。

综上分析,2009—2016年间广东省21市的科技金融投入与产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这五市的投入、产出平均增速超过了其他城市。但并不是所有的投入都是有效的,高投入不等于高效率。

三、珠海市科技金融效率评价实证

(一)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借鉴现有文献的研究经验,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科技金融投入的来源于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银行科技信贷、企业自有资金、创业风险资本以及其他资本市场支持。金融资本进入实体后,用于各项科技活动支出。本文选取大型工业企业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这三项指标代表科技金融的投入。科技活动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产出成果不一,本文选取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高新技术企业数和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代表科技金融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构建的科技金融效率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科技金融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测算模型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过程。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模型和BCC模型进行测算。数据由广东省科技统计官网、广东省及相关各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库整理得到。为去除价格对各年指标的影响,采用了各年CPI指数对新产品产值、工业固定资产投入以及R&D经费内部支出进行了平减处理,CPI指数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

1.2009—2016年间珠海市科技金融效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基于表3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CCR和BCC模型,运行Deap2.1软件测算2009年至2016年间珠海市科技金融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技术效率(CRSTE)、纯技术效率(VRS TE)、规模效率(SE)。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珠海市2009-2016科技金融效率值

2009至2011年间,珠海市处于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投入处于最佳状态,且实现了在既定投入下的产出最大化。2012年科技金融投入相对有效,CRSTE值在0.923,未达到规模效率最佳,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2013年至2014年间纯技术效率下降比较明显,也未达到规模效率最佳,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2015年科技金融效率较前三年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经过调整,2016年珠海市科技金融效率再次实现了技术有效、投入产出最优状态。未达到技术效率有效年份的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值如下表3所示。

表3 珠海市2009-2016年度科技金融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值

2.珠海市与广东省其他城市科技金融效率的比较实证。因数据可得性原因,对广东省21城市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时,用科技财政支出替换了表3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工业合计固定资产投入。仍分别采用CCR和BCC模型,运行Deap2.1软件测算了2016年广东21市科技金融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技术效率(CRSTE)、纯技术效率(VRS TE)、规模效率(SE),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2016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河源、梅州、汕尾、东莞、清远和潮州实现了技术有效,惠州处于相对有效,其余9座城市明显缺乏效率。

表4 广东省21市2016科技金融效率值

四、珠海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实证结果表明当前珠海市科技金融发展处于技术有效,在投入既定情况下,产出处于最优状态。科技金融投入的产出效率不存在问题。但比较广东省21城市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珠海市属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的深圳有很大的差距,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金融发展与当地政府支持有关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中小初创企业的培育。近年来,珠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扶持政策,例如《珠海高新区扶持在孵小微企业发展暂行规定》、《珠海高新区天使投资扶持办法》等,并加大了财政科技支出,2016年珠海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8.45%,在广东省21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在中小型科技企业初创培育上给与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促进了科技金融的发展,但总体上政府资金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力度不够。2009年至2016年政府财政科技支出虽逐年增加,珠海市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资金来源中,主要以企业自主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和其他资金来源比较少。2013年珠海市政府部门出台的《关于提高我市经济运行效益和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政府主要扶持对象是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小微型科技型企业的R&D投入基本无法获得政府支持(庄燕娜,2017)。政府资金支持有限,加之区域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产业的发展,科技型企业总量偏小,反过来抑制了科技金融的发展。

(二)科技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有关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科技金融是技术创新资本的提供者。金融支持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区域科技发展与金融业息息相关。深圳紧邻香港,证券市场很发达,深圳创业板市值虽不及上海主板,但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民间资本也非常活跃。深圳市建立了以财政、银行、资本市场、风险资本为主体的等多层科技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科技金融创新多层次发展的需求,极大促进了深圳技术创新发展。2016年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300家。2017年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上海和广州两大城市辖区上市公司市值总和。2016年,珠海市的上市企业25家。珠海市风险资本、债权、股权市场不发达,严重限制了科技金融的发展。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到更多的研发资金。珠海市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品种有限,严重缺乏前瞻性和整体规划,不能满足各阶段科技企业融资需要。2016年珠海市科技支行仅有4家,商业科技信贷总量偏小。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不足。金融评估机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中介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科技金融担保市场狭窄。以上原因导致了融资成本不断提升。

(三)科技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环境有关

科技金融发展的两大要素,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科技金融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安排。外部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首先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导者,科技金融服务的需求者。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是科技创新产出的关键。深圳市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在21城市中尤为典型。深圳90%以上都是民企和个体。中小企业多,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每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深圳已连续3年获评为最佳创新城市。民营中小型企业创新动能更强。面临市场激烈竞争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圳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这些资源90%以上集中在企业。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上,珠海与深圳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是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突出、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更强,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就越高。金融资本才能得到有效配置,产融结合更有成效。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机制、风险投资收益机制极大激发、鼓励了科技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本的参与度。相反,政府过多干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创新活力不足、产出效率低下,降低了竞争者的积极性。珠海市政府需要加快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角色转换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再者是区域产业集群程度。区域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促进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产生。产业内某一企业产业技术创新,会驱动产业链上其它企业竞争之下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过程是创新系统的形成过程,信息共享和相互信赖大大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成本。区域产业集群的技术正溢出效应、规模经济一旦形成,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促进了技术的源源不断创新。浙江杭州的电子商务类产业、广东深圳的电子消费类产业、通讯产业就是典型的例子。珠海市经济总量偏小,支柱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区域内产业集群程度不高。

(四)科技金融与区域人力资本有关

科技创新是人力资本的一种实践活动,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运用于经济生产活动中,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一样是科技金融效率的关键。首先需要足够的人才储备向市场提供人力资源,同时还要求人力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以保持创造力的持续性。珠海市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和人文文化环境,吸引了大量人员流入。但从人员结构和人力资本角度衡量,很显然,深圳市对优质劳动力更有吸引力。多年前深圳市的口号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市更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更多行业资源和工作机会,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高学历、技术专家,尤其是对香港居民,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对港澳来深工作的优惠政策,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交通、通讯便利性。深圳市是青年劳动力的首选城市之一。珠海市高校毕业生选择去深圳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留在珠海。近年来深圳市也加大了本土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办特色学院,与深圳市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使高等教育与本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在学习阶段高度融合。这点与西方现代教育改革,强调学生参与理念更接近。珠海市高等教育发展与规划上普遍走的综合性大学道路,与本土产业发展联系较弱,北理工珠海分校在几所高校中这方面相对做得更好一些。

五、珠海市科技金融发展对策

面对珠海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科技金融参与的三大主体,政府、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创新创良好制度环境

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增强市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创新创业的友好制度环境。具体措施而言,简政放权,协调多部门联动,简化科技项目的审批手续,降低科技型企业运营成本、科技项目建设成本。加大财政科技支出,逐渐转变企业上市以后一次性奖励机制,对科技企业不同阶段分层次进行资助,实现多形式资金补助奖励,并通过税收优惠对企业科技创新风险作出合理经济补偿,进一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成本和风险。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需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收益机制,加强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管理,注重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信息披露,以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带动社会资本进入科技企业。与投资机构实行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方式,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引导商业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以此激励企业开展科技活动、承担创新风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完善政府增信机制,在加强科技担保的同时,要注重信用文化体系建设。实现企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制定有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引进制度,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为珠海市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二)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鼓励传统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通过差异化利率政策和增信要求,对科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资金支持,维护商业银行利益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改变当前中小科技型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现状。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的高收益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更对等。风险资本资金提供与技术创新资金需求更匹配。股权投资机构向科技企业不仅提供金融资本,还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服务。加快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增加投资者投资及退出渠道,为技术创新者与投资者创造双赢机会,提高科技金融的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优化财政科技支出促进产业发展的扶持方式。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基金对基金的投资利用,提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水平,以及资金使用效率,改变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沉睡状况。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为技术创新提供多渠道融资平台。加强对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结构、技术交易中心等科技金融第三方服务中介机构的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金融专才,进一步提高珠海市科技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服务水平。

(三)积极优化融资途径,提升科技企业融资能力

科技型企业提高融资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提升盈利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型企业要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行业和项目,立足市场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培育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积极拓展市场,以此赢得风险资本投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信度。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赢得投资人和金融机构信任。引导企业进行诚信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平台,使企业历史信用记录成为其融资的信用担保,成为有效的增信工具。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企业与政府、银行和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特点,建立与发展阶段匹配的融资模式,提高融资效率。教育和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升企业高管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增强企业融资信心,鼓励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改善企业资本结构。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设立的针对技术创新的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以及金融部门建立的专门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信贷支持。

猜你喜欢

珠海市金融效率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黄昏
赚钱
寻找快乐
P2P金融解读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