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思考
——以宁夏为例

2018-10-15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银川宁夏补贴

缪 纾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0)

宁夏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特别是有1/3的县(市)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年来,在银川中支的积极推动下,宁夏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持续推动。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结合各类惠农工程,拓展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

一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大额小额支付系统在宁夏所有银行网点实现了100%覆盖;二是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相结合,拓展助农取款服务点,截至2017年末,在宁夏农村地区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291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全区农村地区共发生助农取款、汇款等业务459.22万笔,金额6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11%和55.41%。为群众办理医保、社保、交通违章等各项代理缴费业务252.72万笔,金额27387.8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2.92%和1.16倍;发放养老保险及各类补贴1044.12万笔,金额80.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倍和2.09倍,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便民支付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因地制宜,畅通特色农业结算渠道

银川中支引导涉农机构针对各地特色产业提供专门的支付结算服务。一是中卫市根据枸杞、硒砂瓜产业交易集中的特点,推动形成了以金融服务点为依托,以流动金融服务为补充,以电子支付渠道为平台的“立体化金融服务渠道”,促进了“硒砂瓜”、“枸杞”产业向纵深发展。二是在全区创建“电子支付综合应用示范区”,截至2017年末,示范区累计发生电子支付业务7.4万笔,金额41.53 亿元。

(三)积极引导,填补生态移民地区支付服务空白

2010年以来,宁夏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近30万人从生活生产条件差的艰苦偏远地区,迁入沿黄河地区居住,是宁夏最大的扶贫工程。银川中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增加助农取款服务点,拓展服务点功能。截至2017年末,共在生态移民地区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71个,占移民安置点数量的90.5%,较上年同期新增26个,发生业务2.72万笔,同比增长421.3%。

(四)突出宣传,现代支付工具认识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银川中支先后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早春行”、“金融知识塞上行”等大型宣传活动,在全区城乡建立了2500个金融知识宣传站,每年深入农村乡镇集市、清真寺等群众集中场所,深入宣传支付工具等金融知识,引导培养农民使用现代化支付工具,加强支付安全教育,培养农民安全意识,提高防诈骗、防假币能力。截至2017年末,累计组织现场宣传1081次,发放宣传资料840509份,是2016年的11.7倍和9.3倍。同时,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商户进行补贴,共计为68个商户发放补贴47.14万元。实现了“支付得发展,农户得实惠”的效果。

二、面临的困难

(一)助农取款服务点出现撤并现象

助农取款服务的快速布放,填补了宁夏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但今年以来出现了撤并现象。据调查统计,截至2017年末共撤销服务点87个,占全区服务点的2.5%。宁夏农商行(农信社)系统201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其313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中(占全区所有助农取款服务点的94%),无业务发生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共计1938个,占比高达58%。

据调查,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一是由于移民搬迁、城镇化等原因,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有效支付需求少;二是各类政府补贴拨付较为分散,农民“卡多钱少”削弱其用卡积极性;三是部分服务点由于成本问题办理业务积极性不足。

(二)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风险增多

近年来,助农取款服务点引发的各类风险逐渐显现,取款超限、操作风险及假币风险均有发生。根据对全区200家业务量最大的助农取款服务点最近1年的交易统计(见下表),助农取款点风险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利用银行卡消费功能超额取现的现象较为普遍,共发生超额取现业务45笔、金额12.85万元,分别占同期助农取款业务的0.3%和1.8%,超额取现主要用途并非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存在用于赌博等非法活动的现象,风险较大;二是由于培训不到位或服务点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长短款、操作失误(转账时误转给他人、转账失误等)等操作风险时有发生,共发生该类风险196笔,金额7300余元。同时,服务点代理人员未能按要求登记台账、保管交易凭证等情况较为普遍,造成部分操作风险发生后无法追溯;三是假币风险时有发生,因误收误取或极个别欺诈原因发生假币事件11起。

宁夏助农取款服务点风险统计表

此外,随着个别助农取款服务点人流增多和交易量上升,服务点信誉得到积累,个别信誉度高的服务点有从事民间融资现象。主要是助农取款服务点经营者借入农民的闲散资金,并将募集资金用于生产或借贷,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

(三)扶持政策难以落实,支付环境建设参与者少,发展后劲不足

银川中支多次协调推动地区政府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实施专项补贴政策,但到目前宁夏各地财政尚未实施补贴政策。为鼓励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积极性,宁夏农商行对其布放机具的服务点实施每笔0.5-1元的补贴,已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其他经营成本,由助农取款服务点经营者承担,每年需要投入几百元至上万元的成本,业务量小的服务点经营者积极性普遍较低。在当前地方政府专项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服务点业务需求量偏低的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较低,很多适宜农村的产品未真正投向市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后劲不足。

三、政策建议

(一)全面评估需求,分类推进助农取款服务点发展

市场需求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单一追求覆盖面而忽视其质量和风险,不利于农村支付环境可持续改善。建议对助农取款服务点业务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发挥重要作用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应鼓励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帮助其发挥更大作用,条件成熟时升级为社区银行或银行网点;对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长期无业务量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应通过撤并撤销进行自然淘汰;对于不符合制度要求、不按程序办理业务、信誉较差且发生安全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应予风险教育,情节严重的应暂停服务。

(二)强化风险控制,积极防范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风险

一是收单机构应通过在农村增设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增加农民交易渠道,降低商户现金持有量和时间。二是收单机构应加强服务点的安防设备,采取上门押解现金方式控制现金在途风险。三是发挥人民银行、银行机构、公安机关打击农村支付结算犯罪的联动机制,加强风险信息共享和提示,严厉打击各类支付诈骗行为。四是各金融机构应主动维护农民合法支付权益,畅通客户投诉处置渠道,将客户的投诉落实解决在一线。五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强化对金融受理终端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严格控制取款限额,增强其风险防控和守规使用意识。

(三)加大协调联动,健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支持政策

一是建议加大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资金支持,比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承办银行一定的资金补助,对助农取款服务点通讯费、税收等给予适度优惠,对成效显著地区和贡献较大的部门予以适当的奖励等。二是推进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并卡”支付,减少农民持卡数量,提高其用卡积极性,对涉农补贴资金逐步实现由国库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直接拨付农民账户,减少拨付环节,畅通补贴资金拨付渠道。

(四)鼓励探索创新,促进农村支付服务多元化发展

鼓励各银行机构、支付机构积极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进一步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新型支付产品,支持各类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不断完善助农取款服务功能,促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银川宁夏补贴
数字银川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宁夏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宁夏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银川威力
从银川跳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