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思考
——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

2018-10-15何晓瑶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设施农业

赵 坤 何晓瑶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设施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及大数据运用研究,LehlokoanyaneTC2015)等从农业部食品安全(MoAFS)机构,收集农业机械和设备的库存使用辅助数据与可用耕地匹配,实现及时有效地运作[1]。Gilroy KL(2010)针对中非水土流失的问题,分析生产率与最佳管理实践环境效益相关性,以确定生物资源设施和缓冲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将其作为约束条件[2]。

国内关于设施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施农业总体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张震、刘学瑜(2015)总结了我国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设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3]。宋艳超(2016)运用SWOT方法进行设施农业发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4]。陈丹艳等(2018)探讨了设施农业固碳研究的重要性,结合环境发展需求及碳贸易,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固碳思路和前景[5]。还有部分学者集中于设施农业空间分布及空间用地研究,邹利东等(2014)针对设施农业空间分布信息快速提取的需求,提出耦合利用面向对象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进行设施农业空间分布信息的自动提取,并进行了该方法的测试和验证[6]。张凤荣等(2015)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对设施农业用地的数量、转化方向和不同用途管制区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7]。少数学者对设施农业经营效益及农业工程技术进行研究,例如,张忠明(2011)对设施农业经营的社会最佳规模与农户最佳经营规模间的影响度进行了测度与评价[8]。孙一鸣(2016)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战略组合进行分析,提出了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较现实可行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对策[9]。

针对以上文献分析,国内外学者对设施农业相关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研究,但我国目前设施农业研究的地域范围以全国为主,缺乏对特定区域设施农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政府对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投入大、力度强。但在设施农业的推广过程中,一些诸如“新技术与老思想”无法相互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缺乏科学有效的设施农业发展战略指导。因此,研究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可以为明确巴彦淖尔市未来发展设施农业的方向提供有益参考,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的内部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巴彦淖尔市位于河套地区,临中蒙边境,全市辖有1个市辖区,2个县4个旗,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4万人,耕地面积0.35公顷,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5倍,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是自流引水灌区。1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横贯巴彦淖尔全境,临哈高速公路、海甘公路已建成通车,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及四周辐射机场均有高速公路连接,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青(海)”经济带上,是连接华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中心节点与重要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为巴彦淖尔市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经济优势。巴彦淖尔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截止2017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9.8%。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1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9.92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现代农牧业稳定发展,粮食总产达60亿斤以上,设施农业达26万亩,其中27.4万亩投入生产,日光温室亩均纯收入3.5万元,大棚亩均纯收入0.85万元。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这都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产业优势。巴彦淖尔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小麦、优质畜禽、淡水养殖、无公害蔬菜、有机畜产品等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截止年底,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100多万亩,全市累计建设设施农业28.5万亩,到2025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巴彦淖尔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已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化基地,包括食用向日葵生产基地、肉羊养殖基地、有机奶源基地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化格局。

4.品牌优势。巴彦淖尔市围绕特色农畜产品已建成一批加工企业,同时还引进了蒙牛乳业、圣牧高科、得利斯、小肥羊、新疆中基、山东鲁花、中粮集团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国内知名企业,基本形成了乳肉、面粉、油脂、番茄、炒货、酿造、绒纺等优势特色产业。河套白酒、维信羊绒、河套雪花粉等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巴彦淖尔市地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利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特色产业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劣势分析

1.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发展设施农业需要连片集中的土地。目前,虽然土地有偿流转有所推进,但在设施农业项目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依然面临较大阻碍。主要原因是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对种植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解决温饱、传宗接代层面。随着“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和直补力度的加大,农民二次承包的土地再流转更是难上加难,大部分项目因个别农户不配合而无法实施。其次,设施养殖需要建设畜禽舍等大面积建筑物,国土政策要求不得使用基本农田,而现有耕地面积绝大部分属于基本农田保护范畴,阻碍了设施养殖业的发展。

2.劳动力机会成本高。由于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青年劳动力逐渐改变择业方向,选择除第一产业外的其它产业。设施农业“用工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据调查显示,种植1350m2的蔬菜大棚需2个以上人工,每660m2年收入为6000元至7500元之间。但若选择在本地工厂工作,人均年收入为12000元以上,相比之下从事设施农业的收入低于工厂打工收入。此外,农村劳动力价格逐年提升,目前全日制用工每天薪酬为55元/日左右,呈逐年上升趋势。

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各旗县区都采取了不同的扶持政策,但资金不足成为制约低收入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因素。例如,建设一亩砖混结构温室需投入12万元左右,建设一亩土打温室需投入6.5万元,加上水、电、路等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大,农民无法负担。其次,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影响,部分农民对设施农业缺乏全面认识,参与积极性较弱,这与政府大力推动形成了较大差距。目前,设施农业大棚建设及规模养殖费用在10到20万之间,靠农民自身资金实力发展设施农业,很难达到高效高质量的标准。

4.产业化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低,加工方式粗放、原料型加工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80%以上,附加值较低。产业链各环节交叉融合不紧密,使得环节成本高,无法向精细化产业发展,导致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利润较低。同时受国内市场行业竞争及国外市场“壁垒”冲击,巴彦淖尔市农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阻碍了设施农业向高效、优质设施农业发展。

三、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的外部条件分析

(一)机遇分析

1.农业政策机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自2013年以来着力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化的新局面,将设施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出台了许多扶持设施农业的相关政策。2018年2月4日发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动设施装备升级,优良品种推广,技术集成创新。加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改土、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改善产地环境。

2.科技发展机遇。科技革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之一,尤其是生物工程、智慧农业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进一步推动了设施农业的革新与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不仅仅满足与数量,而是向多元化、多层次化转变,例如,营养的合理配比、食品安全及产品的时尚性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加大,巴彦淖尔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新需求环境下的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空间。

3.结构转型机遇。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经之路,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重要途径之一。它拥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且综合性和技术性强,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高新产业。所以,设施农业越发达,该国或该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也越高。近几年,中国设施栽培面积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大,包括设施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也大幅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威胁分析

1.环境威胁。自然环境的不可抗力对设施农业生产过程具有较大的威胁。设施农业种植方式及技术虽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候变化及自然环境的损害,但一些不可抗力如水涝、干旱等仍然会对设施农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随着有限的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矛盾加剧,一方面设施耕地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水平低,导致农业资源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的大力开放,使得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产品的份额遭受冲击,农业企业开拓外埠市场的能力不强。

2.人才匮乏。农业生产要向现代化、高科技方向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撑。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要想向现代化、高科技方向发展,就必须有专业的人才进行填补。从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而言,由于长期以来的主流思想对于农业的轻视,我国整体范围内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处于极度匮乏,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设施农业涉及金融、旅游、农业、文化等领域,而目前巴彦淖尔设施农业的管理、经营、服务业都是返乡务工人员和本村农民,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3.技术威胁。设施农业向高品质、高技术含量发展必然对农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在种养品种上,高品质的设施农产品以优质名特优品种为主,且蔬菜园艺类种植品种的更新迭代更快;其次,在设施培育生产过程中,设施种养改变了植物自然生长环境,提高了生长速度,生产管理与传统种养业有非常大的区别。因此,打造高品质实施农业基地,普遍存在者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

四、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根据上述对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相应战略矩阵以及4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SO战略发展型战略,结合内部发展优势,利用政策和外部机遇环境来快速发展;WO战略即为扭转型战略,参考外部地区发展经验,来弥补内部不足;ST战略为多样化战略,回避和避开外部威胁影响。WT战略即为防御战略,是在减少内部弱点,同时规避外部环境威胁。

表1 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SWOT矩阵

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科学规划、政策扶持

1.建设高效设施农业规划体系。设施农业发展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制定长期推进发展的整体规划。一方面,借鉴先进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理念及经验,同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消费趋势,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产业技术优势,结合实地调研,形成多产业融合的高效设施农业规划体系。另一方面,规划中应包括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级地域管辖的各级近期规划。规划完成要按规划步骤切实落实,循序渐进的推进发展。

2.创造和谐农业政策环境。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发挥优势,主动服务。一方面是技术服务。农技部门既要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外,针对大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及企业,要主动帮助寻求各科研院所专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针对规模较小的农户,则加大设施技术指导,使得生产者掌握基本种植及管理技能。另一方面是信息服务。需加强设施农业市场行情的搜集,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户发布相关政策技术信息;加快农业相关信息入户速度;组织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不定期开展交流讨论会议,共同分析市场行情,及时交流、分享信息。

(二)创新机制、培育特色

1.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设施农业向高品质,精细化发展需吸引更多有效资金,创新投入机制。一方面,加大杠杆调节作用,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设施农业;通过农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方式,将设施农业基地、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充分发挥农户的土地及劳动力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管理理念、信息等优势,实现双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走“园区+企业+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加快土地流转及土地股份合作进程,使得农户能更多地分享到设施农业带来的高效益。

2.打造特色化设施基地。打造特色化设施农业基地,要将巴彦淖尔市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及产品优势。一方面,依托当地特色,发展错位种养,打造“稀、奇、特”等特色品种,壮大基地实力、扩大规模、提高设施农产品品质与竞争力,打造一批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示范设施农业基地。另一方面,培育龙头设施农业基地的同时,形成优质家禽、特色果蔬、休闲农业相结合的全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

(三)开拓市场、提高效益

1.稳步扩大设施农业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打造竞争力强、高质高效的名优设施农产品品种;首先,要在控制工业“三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的面源污染,促进设施农业基地环境不断提升,引导劳动者按国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管理生产,保证农产品品质,打造名特优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其次,要加强市场销售网的建设力度,在设施蔬菜花卉、畜禽产品生产集中区建设局部交易场所,拓宽设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与宾馆、超市、饭店等场所合作,打造多元销售网格,扩大设施农业市场。

2.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效益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主要目的之一,要充分发挥设施农业优势,利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拓宽设施农业发展领域,逐渐向高档花卉、种养殖、休闲观光等领域发展,打造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无公害有机绿色全域食品,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设施农业的高产出、高效益。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设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民生设施非“摆设”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