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预后观察和智力恢复作用

2018-10-15张良刘燕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5期
关键词:脑性智力康复

张良 刘燕萍

小儿脑性瘫痪会对患儿的智力发育、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1,2], 大部分患儿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 会使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加重,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医疗康复中的药物疗法、中医疗法等起到的效果欠佳, 因此需选择更加有效的方法促进患儿智力恢复。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开展本次研究,分析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和智力恢复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 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红球)和观察组(蓝球), 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5.01±1.16)岁;疾病类型:痉挛型5例,手足徐动型20例, 混合型15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1~9岁 , 平均年龄 (5.07±1.31)岁;疾病类型:痉挛型6例 ,手足徐动型18例, 混合16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应用常规教育, 在康复治疗中, 掌握照护患儿的注意事项, 操作前将操作流程、目的告知患儿, 取得患儿的理解和配合。遵照医嘱对患儿实施运动、饮食调整、康复理疗等康复治疗内容, 同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患儿的临床症状密切观察, 康复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1.2.2 观察组 应用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体能运动和感知觉功能训练:根据小儿神经生理发育理论结合抑制、促通技术指导患儿进行感觉统和训练、平衡训练。②中医康复医疗:对患儿进行中医推拿、按摩等治疗。③引导式治疗:协助患儿进行感觉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独立运动训练等, 同时进行特殊教育, 导入音乐、韵律、语言, 引导患儿在游戏中统和语言表达、认知能力等,开导心理情绪。④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并培养患儿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⑤认知能力和智力反映能力的训练:按照患儿的学习能力和智龄分班教学, 根据患儿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教育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干预前后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分别对患儿的智力水平、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运动能力以及智力水平恢复。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且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较高;有效:上述指标均有改善;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儿的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与干预前比较 , bP<0.05

组别 例数 智力评分 t P 生活能力评分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 30.21±2.44 37.43±2.89b 12.073 0.001 32.58±2.62 42.73±4.87b 11.601 0.001观察组 40 30.29±2.47 42.74±2.95ab 20.465 0.001 32.65±2.58 56.98±5.76ab 24.381 0.001 t 0.146 8.132 0.120 11.948 P 0.885 0.001 0.905 0.001

表2 两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n(%)]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病变部位为脑部[3], 但会累及四肢,存在精神障碍、行为异常、感官障碍、癫痫等情况,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难度较大, 医疗康复的效果一般, 在改善智力水平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康复医疗、特殊教育统和实施, 能够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和特长, 使脑性瘫痪患儿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且能够促进患儿兴趣和探索未知世界能力的提高[4], 还可对患儿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进行培养, 消除患儿的自卑心理。在临床中指导患儿进行体能运动和感官功能训练, 有助于患儿感觉、神经、肌肉运动的发育以及平衡能力的改善;中医康复医疗理论的实施, 如推拿能够起到解痉效果, 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行为姿势[5-7], 按摩脑部穴位能够对大脑对应的感应区进行刺激, 促进患儿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和智力恢复;引导式治疗能够在课程中、游戏中提高患儿对运动指令的协调、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智力反映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可提高患儿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分班教学能够个性化、游戏化、生活化地培养患儿的智力反映能力及认知能力。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同步实施有助于脑性瘫痪患儿心智和性格的发展, 可有效解决患儿存在的运动障碍 , 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儿的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应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中有助于患儿智力和生活能力恢复, 预后效果好。

猜你喜欢

脑性智力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