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与探讨

2018-10-15张敏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5期
关键词:诺福韦抗病毒乙型肝炎

张敏杰

乙型肝炎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染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会导致患者肝脏发生炎症病变, 即为乙型肝炎[1]。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并且患者常伴随肝功能的损伤, 严重者可能引发肝硬化, 甚至是肝癌。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原则应以抗病毒为主, 进而提高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基于此, 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传染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探讨与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传染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并均经腹部CT、超声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排除肝癌患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偶数)和观察组(奇数), 各69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38例;年龄37~62岁, 平均年龄(49.5±12.5)岁。对照组中男37例, 女32例;年龄41~64岁, 平均年龄(52.5±1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护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病毒治疗,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两种药物之一进行使用, 替诺福韦酯[葛兰素史克制药(天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30589], 口服 , 300 mg/次 , 1 次 /d。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237), 口服,0.5 mg/次 , 1 次 /d。两组均治疗 1 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病毒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肝癌、死亡发生情况, 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ALB、TBIL、ALT, 病毒指标为 HBV DNA 定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B、TBIL、AL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毒指标、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转阴患者67例, 占比97.10%;肝癌2例, 占比2.90%;死亡1例, 占比1.45%。对照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患者26例, 占比37.68%;肝癌9例, 占比13.04%;死亡7例, 占比10.14%。两组HBV DNA转阴率、肝癌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比较(±s)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组别 例数 ALB(g/L) TBIL(μmol/L) ALT(U/L)观察组 69 37.25±2.12a 27.03±2.41a 46.53±4.49a对照组 69 30.46±2.53 40.96±3.27 67.28±5.43 t 17.087 28.485 24.463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毒指标、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均为幼年期感染, 长期病毒入侵人体后很容易引起肝脏炎症, 肝细胞弥漫性炎症坏死、再生、诱发肝脏广泛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 纤维间隔包绕再生的肝细胞而形成大、小结节, 从而导致肝脏纤维化的病变, 引起肝硬化[3-7]。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从而容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8]。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抑制HBV DNA的复制, 本研究所选抗病毒药物中,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均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 恩替卡韦能够抑制病毒的活性, 并且耐药率极低, 该药长期服用能够长期控制病毒的复制,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 , HBV DNA 转阴率为 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ALT复常率为6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72%,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 HBV DNA转阴率为90%、ALT复常率为7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70%, 间接缓解了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 使患者的肝脏功能发生显著的改善, 改善肝硬化和降低肝癌的发病几率[9]。替诺福韦酯是核苷酸类药物中耐药性为零的一种药物, 其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干扰素 , HBeAg 阳性的 CHB 患者中 , HBV DNA 转阴率为 76%、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ALT复常率为6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 87%, HBeAg 阴性的 CHB 患者中 , HBV DNA 转阴率为93%、ALT复常率为76%, 能够实现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效果, 若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 替诺福韦酯则能进行及时补救, 使病毒一直被抑制,从而达到维持病情、巩固疗效的目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B、TBIL、AL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肝癌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并且对于HBV DNA的复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临床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诺福韦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替诺福韦可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