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胞磷胆碱钠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10-15褚全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5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差异

褚全红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为一种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所引发的智能损害综合征, 高龄、吸烟与伴有复发性卒中史、痴呆家族史者均是VD好发人群, 患者症状表现包括记忆及认知功能缺损、行为异常、人格改变、语言沟通障碍及情感障碍等, 可对其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极大影响。有关研究指出, 脑组织缺血缺氧与脑血管病变造成的神经元损害于V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对上述因素加以干预对提高VD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胞磷胆碱钠为脑代谢激活剂之一, 可起到降低脑血管阻力, 提高脑血流量, 改善脑循环等作用。肌电生物反馈为一种重要的物理康复治疗方法, 能缓解脑血管病变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 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 促进其疾病康复[2]。本研究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VD患者, 旨在进一步观察其对患者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男31例, 女23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4.95±7.29)岁;病程 1~4年 , 平均病程(2.25±0.68)年;合并症:高血压25例, 糖尿病13例, 冠心病11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2例;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5.14±7.05)岁;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37±0.59)年;合并症:高血压24例, 糖尿病15例, 冠心病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神经病学》[3]中关于VD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②病程>3个月;③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24分;④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混合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者;②合并帕金森病、癫痫及精神系统疾病者;③肝、心、肾等重要脏器产生器质性病变者。

1.4 方法 两组均采取调脂、降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等常规治疗。

1.4.1 对照组 患者予胞磷胆碱钠(四川梓橦宫药业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H20060389)治疗 :0.2 g/次 , 3 次 /d, 口服 ,持续治疗6个月。

1.4.2 观察组 患者予胞磷胆碱钠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肌电生物反馈: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加拿大Montreal,MyoTrac SA9800)进行治疗 , 治疗时患者选择仰卧位 , 采取经皮神经电刺激模式, 于靶肌肉或者靶肌群上放置反馈电极, 相关参数设定:刺激波形式设定为方波, 频率设定为30~50 Hz,脉冲宽度设定为 200 μs, 持续时间 5 s, 间歇时间 15 s;同时刺激方式选用自动模式, 视患者耐受力将刺激强度设置为0~60 mA,上下肢1次各刺激30 min, 5次/周;胞磷胆碱钠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 持续治疗6个月。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4]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按照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MMSE评分变化状况判定,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6个月后患者MMSE评分升高<12%判定为无效;升高12%~20%判定为有效;升高>20%判定为显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认知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及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状况以MMSE进行判定, 总分范围0~30分, 得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状况以BI评分进行判定, 总分范围0~100分, 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生活质量以SF-36评分进行评估, 总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 高于对照组的 57.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MMSE及BI评分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MMSE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两组患者MMSE及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MMSE及BI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MMSE及BI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MMSE评分 t P BI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 54 16.49±2.62 23.18±3.24ab 11.798 0.000 37.95±4.67 58.37±6.86ab 18.082 0.000对照组 54 16.08±2.74 19.70±3.05a 6.488 0.000 37.38±5.04 48.40±5.82a 10.518 0.000 t 0.795 5.747 0.610 8.144 P 0.429 0.000 0.543 0.00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 t P观察组 54 42.79±5.82 67.43±8.54ab 17.520 0.000对照组 54 43.24±5.37 58.69±7.87a 11.916 0.000 t 0.418 5.530 P 0.677 0.000

3 讨论

VD多发于老年群体, 可对患者认知、记忆及语言等功能造成极大损害,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有关资料报道,年龄>65岁群体中VD的发病率可达3%, 且由于近年来各种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和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等原因影响, 其发病率有不断升高趋势[5]。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课题。

目前, 临床治疗该病的重点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大脑神经元损害、促进认知功能恢复。胞磷胆碱钠属卵磷脂合成所必须的辅酶, 可越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提升脑血流量,加速神经功能恢复;且可与脑细胞中膜磷脂结合, 促进神经细胞新陈代谢, 增强细胞膜Na+-K+-ATP酶与线粒体酶活性,维持细胞膜稳定;同时可下调脑血管阻力, 提高脑血流量,进而促进营养物质与神经细胞代谢, 抑制神经细胞衰亡, 提升星形细胞活性, 减轻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 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6-9]。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VD患者单独采用胞磷胆碱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7.41%。提示采用胞磷胆碱钠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肌电生物反馈能以肌电仪检测出运动障碍机体中残留的微弱肌电信号, 在信号达预设阈值时, 自动输出电流刺激,使患肢产生收缩反应, 强化患肢难以实现的动作, 进而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有研究指出, 采取肌电生物反馈可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 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调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含量, 有效改善患者语言、记忆等能力, 提高其认知功能[10]。本研究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VD患者,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与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推测其原因为胞磷胆碱钠和肌电生物反馈作用机制不同, 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另由本研究结果可知,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予以VD患者胞磷胆碱钠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增强疗效, 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