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

2018-10-12方忠彪

生产力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舟山群岛海岛新区

吕 祥,方忠彪

(1.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2.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一、引言

目前很多学者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对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廖重斌根据数理统计学中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模型,该方法因为简洁易行得到国内众多学者认可,并被广泛使用[1]。目前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以某一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随时间变化的演化特征[2-4],如刘念和韩振超利用协调度发展模型对深圳市南山区2008—2013年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动态变化进行分析[5]。塔娜和宁小莉对内蒙古乌海市2004—2014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与分析[6]。二是以某一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视角分析区域内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7-9],如刘承良等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分析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现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10]。关伟和刘勇凤研究发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在整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11]。张晓东和马丽等分别分析了全国的省级和地级层面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差异[12-13]。

关于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孙培立等从经济实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构建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体系,对长海县进行实证分析[14]。庄孔造深入分析了海岛城镇发展中面临的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从建立海岛城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厦门大嶝岛进行实证分析[15]。王巍从海岛发展成本、发展水平、环境水平和生态水平四个方面选择指标对长海县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性进行分析[16]。

目前运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很多,但以海岛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孙培立、庄孔造和王巍等运用协调度模型对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作了初步探索,由于海岛经济与环境和陆域的差异性,对海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目前尚未形成普遍适用的指标体系,而且都是采用协调度单一的方法分析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此外,徐丽雯和柯丽娜从海岛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建立了包含26项指标的海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7]。柯丽娜等从生存支持、生态环境、社会与智力支持四个方面构建海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8-19]。这些研究都为本文分析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选择指标提供借鉴。

二、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节从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结合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中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涉及的指标众多,包含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为了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差异的影响,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样本个数为 n,i=1,2,…,n,指标个数为 m,j=1,2,…,m,则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分别为: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不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科学地表达评价结果至关重要。本节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熵权法根据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能很好地体现数据中的隐含信息,提高指标的分辨性和差异性,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指标yij的比重

Streamr项目[12],意在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建立一个适用于IoT的数据产生和消费平台。IoT设备作为数据产生的源头,把经过接收方公钥加密的数据发送给该网络的中介节点。不同的中介节点群处理不同的IoT数据,形成可扩展的架构。中介节点群之间的管理通过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数据接收方通过中介节点获得加密的数据,并通过自定义的该项目的合约平台完成数据处理。然而,以太坊作为一个一般性平台,最近一直受到交易速度的困扰。该项目底层完全依赖以太坊,其基本的交易处理速度受限于以太坊,因此在IoT中的实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表1 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1-ej;

(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包括协调发展度模型和协调发展评价标准。

1.协调发展度模型。协调度是度量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协调度是刻画经济与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的重要指标,但是协调度无法反映经济与环境系统各自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定义协调发展度,是为了更好地反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力水平下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水平,也称为协调发展系数。根据定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为:

式中,C(t)为协调度,F(x,t)和 G(y,t)分别为t时间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综合效益,k为调节系数,k≥2。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模型为:

式中,D(t)为协调发展度,C(t)为协调度,T为经济与环境评价的综合指数,α、β为待定权重,鉴于经济与环境系统对协调发展水平同等重要,故本文取 α=β=0.5。

2.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在文献[1]的基础上,构建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划分和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其中,协调发展度D的每个子区间又可以根据 F(x,t)和 G(y,t)的关系细分为三种类型,当 F(x,t)>G(y,t)时,为环境滞后型;F(x,t)=G(y,t)时,为经济与环境同步型;当 F(x,t)<G(y,t)时,为经济滞后型。

表2 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极划分

三、舟山群岛新区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新区,位于我国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杭州湾外缘东海海域,拥有陆域面积1 440.1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 390个,岸线总长2 444公里。舟山群岛下辖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拥有渔业、港址、旅游三大资源优势。

本节收集了舟山群岛新区2006—2015年经济与环境指标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舟山群岛新区统计信息网公布的舟山统计年鉴、舟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舟山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舟山市环境状况公报和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公布的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2006—2015年舟山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标准化处理和赋权方法(K=2),可得舟山群岛新区2006—2015年经济综合实力和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舟山群岛新区经济综合实力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0.30增加至2015年的0.84。2006—2015年舟山群岛新区环境承载力在0.40~0.70间呈现下降上升往复的波动变化趋势。

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和协调发展评价标准,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与协调发展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图1 2006—2015年舟山群岛新区经济综合实力与环境承载力

表4 2006—2015年舟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与等级划分

协调发展度总体上不断上升,从2006年的0.572 8增加至2015年的0.812 0,在2013年达到最高0.826 9,协调发展等级稳步依次从勉强协调发展向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和良好协调发展过度,2011年开始由经济滞后型向环境滞后型转变。在2014年协调发展度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气排放量大增和海洋环境恶化导致环境承载力大幅下降。

依照各个协调发展等级所处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6年,协调发展度最低,为0.572 8,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占地区经济比重高达12.3%,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较小。临港工业中船舶修造业处于起步阶段,石油化工业还未兴起,机械制造业和化纤制造业仍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废气、工业三废排放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同时,人口总量处于新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对水资源需求较低,生态资源还未遭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保存相对完好。环境承载力指数高于经济综合实力指数,经济与环境发展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

第二阶段是2007年,协调发展度较低为0.572 8,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2007年,舟山群岛新区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其中,船舶修造业迅速崛起,其产值为192.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0.3%,船舶修造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2007年,舟山海域附近发生了共9起船舶污染事件,最为严重的属“3.17”浪岗山溢油事件,受污染海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船舶油污和海水养殖中产生的废弃物导致海水中富含营养物,容易引发赤潮。2007年发生赤潮高达11次,累计面积3 063平方公里,近岸Ⅰ、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面积比例仅占15.8%,比2006年降低12个百分点。海洋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环境承载力有所下降。经济综合实力指数与和环境承载力指数差距减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上升。

第三阶段是2008—2011年,协调发展度在0.703 8~0.751 5之间,经济与环境发展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类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舟山群岛新区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了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额等重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增长率在15%以上,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以船舶修造业、水产品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等为主导的临港工业格局逐渐形成,工业化进程也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舟山群岛新区淡水资源短缺,属于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海岛城市,人均水资源在600立方米左右,约为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此外,岛内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商业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快速增长。2009年末,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用地80.4万亩,占各类土地总面积高达37%,是浙江省平均水平的2倍。围填海造地是目前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2006—2014年围垦海涂累计面积达4 533公顷,2011年围垦海涂面积高达1 158公顷。然而,围填海工程使海水潮差减小,潮汐的冲刷能力减弱,陆源污染物流入海后不易被净化,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下降。石油化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如煤炭、石油和铁矿石等中转业务的港口物流业发展,造成港口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面临日益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不断遭受威胁的环境状况,舟山群岛新区加强对水产品加工和船舶修造业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状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由中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过渡。

第四阶段是2012—2015年,除2014年协调发展度为0.724 5、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外,其他年份协调发展度均在0.8以上,经济与环境发展处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在这个阶段,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2—2015年,GDP增长率维持在百分之十左右,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明显下降,外贸出口额甚至出现负增长。舟山群岛新区面临着先发优势逐步丧失的压力。受全球航运业不景气和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舟山群岛新区船舶修造业发展陷入低迷,第二产业比重下滑,外贸出口额急剧下降。在优惠招商政策引导下,一大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项目相继在舟山落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相对稳定。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经济发展潜力呈不断下降趋势。随着大型的项目不断被引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在项目的基础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固体废弃物。2014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比上年猛增82.3%,主要是工业烟尘排放量大幅增加。2014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94.1万吨,比上年增长26.1%,明显高于往年增长幅度。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旅游接待人数的不断增加,2014年舟山群岛新区的生活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比例高达70%。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压力,舟山群岛新区重视生态环保建设。在定海、普陀和岱山等主城区新建了干览镇污水处理中心和朱家尖城区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在2012—2015年已高达8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标率也提高至80%以上。此外,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舟山群岛新区通过公园绿地建设和园林绿地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了城市自然净化能力。经济发展不断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在政府环保措施调节下环境质量整体保持不断向好的动态发展趋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运用2006—2015年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经济综合实力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环境承载力在0.40~0.70间呈现下降上升往复的波动规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持续见好,协调发展等级从勉强、初级、中级逐步提升到良好水平;2011年经济综合实力指数开始超过环境承载力指数,并由经济滞后类型转为环境滞后类型。总体来看,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较为乐观,但2012—2015年间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不断下降,暴露舟山群岛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工业结构重型化,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升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不利于经济与环境继续保持稳定协调发展。因此,根据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快发展海岛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舟山群岛新区应该充分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业、旅游业和港口物流业,加快培育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医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绿色石化业建设,促进产业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污染、高产出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从结构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二)建立海岛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围填海工程对海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逆转,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损害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用海的活动占用沿海滩涂湿地、沙滩等对近岸海域造成的污染应结合新区地区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惩罚破坏、损害海岛生态环境的个人和单位,保护者有偿,鼓励群众广泛参与保护海岛生态环境行动。此外,加快生态走廊、沿海防护林、城镇景观林和生态公益建设等行为可以让植被休养生息,增强城市环境自净能力并改善环境质量海岛生态补偿机制和各项生态修复措施则可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大环境承载力。

猜你喜欢

舟山群岛海岛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浙江舟山群岛居民高尿酸血症人群分布及发病率分析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提高舟山群岛新区供水保障能力的思考
宁波三门湾新区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