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综合管线规划研究与实践
——以青海省民和县为例

2018-10-09杜森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和县主干片区

杜森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道路、厂区等地下建造的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个构筑物内,并通过设置专门的投料口、通风口、检修口和监测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营,实施市政公用管线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市政公用管线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避免城市道路产生“拉链路”[1]。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之后,住建部制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通知》明确指出编制管廊工程规划应以统筹地下管线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节约利用地下空间、防止道路反复开挖、增强地下管线防灾能力为目的,遵循政府组织、部门合作、科学决策、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2]。西部地区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借助“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加快城市综合管线的建设将带来城市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1 城市建设背景及综合管线规划的必要性

民和县中心城区地处县域北部湟水谷。湟水谷为兰西地区的交通走廊,有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兰青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经过。中心城区距离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00 km、甘肃省省会兰州市110 km,处于西宁、兰州两市的地理中心。城市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工业和商贸物流业是城市的重要职能。近年来,民和县城市建设进入老城更新,川垣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加大建设项目,争取和投入力度,城市结构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县城形象明显提升。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中心城区用地紧张,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面临着新的考验,如2014年城市污水总干线出现堵塞和爆裂现象,威胁到下游城市水源安全,再加上城区道路被挖现象时有发生,抢修困难等问题。这些现象不仅使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城市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对民和县城区各类管线设施进行统一梳理和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当务之急。

2 现状管线分析与评价

根据民和县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6年年底,民和县户籍人口为43.63万人,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76.3亿元,中心城区人口为8.7万人[3]。根据现状调查与分析,民和县中心城区现有管线建设难以满足城市建设目标,仅能勉强满足现状需求。

2.1 给水管线

中心城区给水管网为环状加支状,但建设比较混乱,管径在DN100~DN500之间,老城区和川垣新区还存在供水管网没有全覆盖、干管支管不配套、部分管段管径小和管网老化等问题。老城巴州东路敷设DN250供水管道,老城南北大街敷设DN200供水管道,老城东、西大街敷设DN300供水管道,东垣片区川垣大道西部部分区段敷设DN300给水管道,自史纳至西大街沿湟水河敷设DN500供水管道用以输送峡门水库水源。老城区与东垣片区西部部分街道存在DN100的老旧管道。

2.2 排水管线

现状为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并结合道路边沟排水。民和县老城区现状排水管网道全部为雨污合流管道,管径为DN200~DN1 000,大部分为DN300,局部在北大街排出口段敷设有DN1 000的合流制管道,排水管道总长约5.74 km,管材为铸铁管和钢筋混凝土管。川垣新区建设较晚,部分排水管道为雨污合流制管道,部分为雨污分流制管道,管径为DN500~DN800,其中东垣中路和东垣四路的现状排水管道为雨污合流管道,其余均为分流管道,排水管道总长约7.88 km,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

2.3 燃气管线

燃气输配主管网约81 000 m,目前已完成了民和县老城区和川垣新区的天然气主管网和支管网铺设,形成了能保障民和县工业、商业、民用的用气,其中工业用户1个(民和镁厂)由于破产现已停止供气。

2.4 热力管线

目前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道从民和中心城区穿过,在川垣新区建设了民和分输站。近几年来,民和县城对老城区大部分住宅、办公、商业及公共建筑等进行了天然气分户改造,少部分未改造的建筑物则采用煤炉或小型锅炉取暖。川垣新区已建和在建的建筑以天然气壁挂炉和小型天然气锅炉进行采暖,其中已建住宅楼采用壁挂炉采暖达到100%,商业及公共建筑物以小型天然气锅炉为主。由于民和中心城区无集中供热设施,因此无相应的热力管线系统。

2.5 电力管线

截至2012年底,民和县城电网有110 kV变电站4座,主变8台,变电总容量为1 519.5 M V·A。110 kV变电站10 kV出线总间隔数为42个,已出间隔26个,间隔利用率为62%。变电容量充裕。县城电网110 kV网供负荷为33.92 M W,110 kV变电容量为351.5 M V·A,容载比为10.36。民和电网10 kV线路有38条。线路总长1156.43 km;线路装接配变总台数5 859台,变电总容量576 876 KV·A。其中,公用配变台1886台,变电总容量155985KV·A,专变台2 759台,变电总容量314 035 KV·A;开关164个。

2.6 通信管线

现状电信管道分布尚不完善,管道资源还很缺乏,如:旧城区部分路段和新建小区等,部分干道的电信线路仍采用架空敷设。规划东垣片区,翠泉片区团,团结片区等尚无统一规划电信管道。整体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各电信网络营运商各自为政,管道资源使用不合理、破坏和浪费,造成目前紧张的现状。

3 综合管线规划

3.1 城市总体规划

新修编的《青海省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已通过省政府审批,确定为“青海东部门户,兰西经济区区位中心,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神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依据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功能,形成“一带三轴、一核七片”的河谷型台地结构。其中“七片”即老城片区、东垣片区、翠泉片区、团结片区、巴州片区、史纳片区、享堂片区,见图1所示。

图1 中心城区规划图

3.2 管线综合规划总体布局

民和县管线系统基础薄弱,外部条件差;但潜在的管线需求大,要求高,亟需展开大规模的管线建设。通过对管线综合规划进行布局分析,有利于找到管线系统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合理确定管线的建设步骤、建设重点、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利用率。形成“两条纽带、#字框架、环状布局、枝状辐射”的综合管线总体布局结构(见图2)。

3.2.1 两条纽带

图2 中心城区综合管沟规划图

民和县管线主干线是东西向的东垣中路、东垣北路。它们是联系民和县西、中、东片区的纽带,将分散的各个片区的管线,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系统,从而为整个县城进行服务。

3.2.2 #字框架

为提高片管线系统安全性,各片区内搭建一个纵横交错的主干管线框架,作为管线来源和主要分配途径。主干管线框架多呈#字布局,命名为“#字框架”。以东西向的东垣中路和东垣北路为主轴,结合南北向的主要管线通道东垣各路段及翠泉各路段等搭建10个“#字框架”。以两条城区纽带为核心向老城、巴州、享堂、史纳片区延伸,并在各自片区依靠现有路网形成“#字结构”。

3.2.3 环状布局

次干线及支线是片区内管线再分配的系统。通过在主干框架内侧形成环状,将管线分配至整个片区;加强管线系统的整体性,提高保障率。东垣片区:在“#字框架”内侧,东垣一路至东垣五路,形成管线系统的内环;核心片区:在“#字框架”内侧,以东垣六路、东垣七路和八路之间的步行街、东垣十路,形成管线系统的内环;翠泉片区:翠泉二路至翠泉五路,形成管线系统的内环;老城片区:南北大街、红卫路、东垣北路及东西大街形成环状布局。上述次干管线及支线,在“#字框架”内侧形成环状,共同构成了片区内网状的主次支线系统。

3.2.4 枝状辐射

支线是向用户供给管线的通道。自主次干线系统向外枝状辐射,完成向用户的输送。民和县城主要城市管线布设于自老城区至翠泉片区的主干纽带上,通过支线由老城区向史纳、享堂及巴州辐射;由翠泉片区向团结辐射。最终形成以主纽带为主,枝状辐射的民和县城管线系统。

3.3 管线敷设方式

民和县管线种类有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再生水管线,该规划针对以上管线的综合敷设进行规划。民和县城东垣片区、核心片区及翠泉片区处于规划发展初期,老城区处于老城改造的大发展时期。因此,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下,结合民和县城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综合管沟与直埋相结合的敷设方式。

3.4 综合管沟规划

根据承担功能的不同,确定“主次搭配、环状布局”的综合管廊布局系统。分为主干沟、次干沟和支沟(见图3)。

图3 中心城区综合管廊横断面图

3.4.1 主干沟南部横向敷设

主干沟由东垣五路向东,贯穿东垣片区、核心片区及翠泉片区,并在东垣五路设置连接主干沟与东垣南路主干沟联接。设置中的主干沟贯穿拟建东垣城区南部区域,主要服务东垣片区、核心片区及翠泉片区南部区域,敷设核心片区及团结片区,并承担城市主要管线的配送任务。主干沟采用单箱双室布局,主要入沟管线为电力(含高压电力)、通信、热力、给水和再生水管线,贯穿城市南部区域,主干沟总长度约8 110 m。

3.4.2 次干沟布局

次干沟主要布置在东垣北路及南北大街、翠泉五路等区域。东垣北路次干沟由西至东贯穿老城片区北部、东垣片区东垣北路、核心片区东垣北路、翠泉片区东垣北路,主要服务区域为老城片区东垣片区、核心片区及翠泉片区南部区域,并承担城市主要管线的配送任务。南北次干沟,由西至东分别为南北大街、东垣四路、东垣五路、高铁广场北步行街、翠泉二路。分别服务临近的老城片区、东垣片区、核心片区及翠泉片区中心地带。次干沟采用单箱单室布局,入沟管线为电力(低压)、通信、热力、给水和再生水管线,贯穿城市北部区域,次干沟总长度约17 722 m。

3.4.3 支沟纵向网状服务

规划中的支沟横向为:团结北路,服务团结片区和备用片区;享堂北路,服务享堂片区;史纳北路,服务史纳片区。纵向敷设由西至东分别为:老红卫路、东垣一路、东垣二路、东垣三路、东垣六路、东垣十路、团结二路、翠泉三路、翠泉四路、翠泉五路,分别服务邻近的东垣片区、核心片区及翠泉片区中心地带。支沟采用单箱单室布局,入沟管线为电力(低压)、通信、热力、给水和再生水管线,连接主、次干线形成闭合环路,支沟总长度为17 601 m。次干沟、支沟与主干沟一起,总长度约为43.43 km,在局部区域内闭合,形成环状,进行管线再分配;提高管线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4 结语

西部地区城市具有人口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整,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等特点,西部地区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点综合管沟的建设。民和县提出以加快推进兰西经济区现代化区位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着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在民和县城市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民和县城区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已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民和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点考虑以综合管线为龙头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使之避免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猜你喜欢

民和县主干片区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2015—2020年民和县牛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论藜麦在民和地区的推广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