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区主干路提升改造关键技术
——以兰州市中央大道设计为例

2018-10-09马国纲李晓梅高建伟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9期
关键词:兰州市交叉口大道

马国纲,李晓梅,高建伟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甘肃 兰州 730050)

1 项目概况

兰州市内交通受黄河及铁路分隔的共同影响,长期以来,以东西向为主的轴向交通特征十分显著。按照兰州市道路网规划,纵贯市区的东西向交通主干路有4条,即中央大道(由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西固东西路组成)、南滨河路、北滨河路、南山路。中央大道是兰州市的东西向中轴线,东起东岗立交,西至西柳沟立交,具体路段自东向西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东岗路、庆阳路、中山路、临夏路、西津路及西固路组成(后期经过多次改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全长31 km。中央大道将城关、七里河、西固三区的核心串接起来,集中了兰州市的主要经济、社会、商业、文化资源。根据兰州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总体规划,中央大道是兰州市“一横三环九纵[1]”中的“一横”骨架性主干路。它与地铁1号线构成了地下、地上空间两位一体的东西向客流中心载体。图1为中央大道路网示意图。

图1 中央大道路网示意图

目前,中央大道作为市区唯一能贯通兰州市东西两大出口的城市主干路,一直以来承担着兰州市东西向交通重任,是兰州主要的城市大动脉。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大道道路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沿着正在修建的兰州地铁1号线(见图2),中央大道汇集了兰州大多数的零售业,品牌店、商场、步行街等数不胜数,是兰州最主要的超大型购物街区。随着兰州市地铁1号线的建设,西津路、临夏路、东岗路均为地铁1号线的经过地,受地铁开挖、支护和交通导改的影响,上述道路的板块划分、绿化景观、路面结构和人行道均已破坏殆尽,急需还兰州市民一条兼顾景观、交通、休闲于一体的中央大道。

图2 兰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方案示意图

中央大道中的西固东西路已于2015年整治完成。本次中央大道提升改造建设项目西起深沟桥东桥头,东至东岗立交桥西侧,道路全长24.297 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全线主要采用3幅路断面,设置双向8车道,其中包括2条公交专用道,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消防、交通设施、照明、景观绿化、管线改造等相关附属工程。项目投资总金额为476 862.91万元。

2 设计理念及主要内容

中央大道定义为交通性兼生活性景观大道,在进行提升改造时应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道路建设与环境、轨道1号线交通换乘及公交运行的关系。在符合城市路网布局的前提下,重点研究项目的交通适应性,使中央大道建设方案有利于城市交通的集散和疏解,有利于均衡路网流量,有利于发挥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有利于地区规划的开发和协调。注重环境与交通的协调,力争将中央大道打造为一条交通功能复合、道路通行效率高、景观品质一流的城市名片。下面阐述和介绍中央大道改造提升的设计理念及主要内容。

2.1 具备良好的交通适应性,车道设计满足交通流量需要

按照兰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分布特点,项目线路的主要交通流量集中在敦煌路以东,盘旋路以西,属交通拥堵地段,道路车道不足是致堵的主要原因。经过流量分析计算:中央大道中,盘旋路—武威路段应按双向8车道进行车道设置才能满足交通流量的需要;武威路以西至深沟桥段,盘旋路以东至东岗立交桥段,近期双向6车道基本能够满足交通流量需求。本次提升改造应因地制宜,按照近远期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近期考虑拆迁及现有绿化保护等因素,道路满足双向6车道,并为远期双向8车道断面拓宽做预留冗余。

2.2 道路绿化实现景观融合设计

中央大道全线景观采用融合设计,同时兼顾了道路、人行道、地铁换乘广场对景观的需求,从总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打造“花—木—石—文化”景观通廊。

绿化植物配置突破传统设计手法,大胆尝试乡土树种与优秀外来树种相结合,造型新颖,并充分利用道路周边自然、人文资源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在设计中利用借景等手法,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使整个道路呈现出和谐发展特色。

在设计中引入“环保、安全、自然、生态”的概念,丰富空间与层次,使整个道路充分满足人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渴求。通过融合设计,在符合上位规划的条件下对中央大道沿线建筑的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提出指导原则。

2.3 实现全线杆线线廊入地

该工程照明设计分别采用双排、三排灯具两侧对称布置,并通过在项目沿线设置广告灯箱照明、节日彩灯照明等方式,对沿线的城市夜景照明进行补充、丰富与完善。同时,为了配合市政府城区架空线缆入地整治改造攻坚战项目,在道路南北两侧均分别设置电力电缆沟及通信电缆沟,对现有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

2.4 突出公交优先战略,实现全线非机动车贯通设计

本次中央大道全线实现了公交车专用道和自行车道的全线连续、不间断贯通。这在全兰州市是独一无二的。公交专用道和自行车道均用彩色地面醒目标志。根据使用特点,路面结构必须具备高磨擦防滑性能和超强耐久性。结合国内外常用做法,本次在既有道路结构层顶部铺筑厚度为5m m的彩色内聚树脂薄层以区分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引导规范行车,并起到景观美化作用,提升了城市形象。

为了提倡公交优先战略,不但通过彩色沥青的铺设使公交享有专用路权,而且通过对交叉口位置的信号灯进行专用相位设计,使公交车能够优先放行,提高公交车的运营效率。

2.5 交通信号灯绿波协调控制设计

“绿波”交通,就是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路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这种“绿波”交通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停歇,提高了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在本次智能交通设计中,由于该道路线路较长,全线的绿波控制较困难,但是设计根据路段的交通负担比例将全线分为7段分别进行绿波控制,从而提高了局部路段的行驶速度,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2.6 港湾式停靠站

中央大道全线共设公交停靠站82处,除受用地条件制约,西津路崔深段8处公交站按路边式停靠之外,其余74处均设置为港湾式停车站,平均每594 m有一处停靠站。

2.7 道路交叉口设计

中央大道现有交叉口32个,对盘旋路、南关十字、西关十字、西站十字等22个主要交叉口进行拓宽,增设左右转弯车道,实现交叉口范围内双向10车道。配合交通渠化和智能信号灯控制,对支路和街坊路按照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管理,提升了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8 过街天桥设计

中央大道现有天桥16座,地道4座,主要集中在西站什字以东人流密集的地方。中央大道沿线新增14座人行天桥,大多数布设在西站什字以西的地段。这样,加上在建的轨道交通站点13处通道,全线共有47处过街设施,大约每500 m有一处过街设施,满足人行需求。同时,对现有天桥和地道出口的外观及色彩则要同步进行美化亮化改造。图3为人行天桥与公交站接驳关系图。

图3 人行天桥与公交站接驳关系图

2.9 洪道桥梁改造

中央大道沿线有10座洪道桥梁,本次利用7座,加宽3座。对继续利用的桥梁进行更换桥面铺装及人行道铺装等改造,使桥梁风格与中央大道的整体要求保持一致。对现有3座宽度为33 m的桥梁进行加宽,满足规划红线宽度50 m的要求。

2.10 沟道整治

中央大道沿线横跨10条沟道,其中,除五里铺洪道在2008年进行了景观改造外,其余沟道均为简易护砌治理。因此,结合该工程桥梁建设,对沿线沟道按照规划进行防护治理,改变沟道淤塞严重、蚊虫滋生、气味难闻的状况,增强景观效果。

2.11 城市无障碍体系及人行道铺装

结合兰州市“三大整治”[2]要求,人行道根据沿线建筑特色采用不同的铺装方式。广场东口至广场西口段与东方红广场改造风格相统一,采用具有亲和力的天然石材(火烧面花岗岩);广场西口至西关十字段对近年来改造完成的花岗岩铺装表面进行清洁,更换破损道板后继续利用;在东部商圈、盘旋路商圈、西站商圈所在地段采用天然石材铺筑;其余地段均采用透水防滑砖铺筑,体现环保和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既提升人行道的舒适度及平整性,同时赋予道路艺术性和文化性。

2.12 景观、绿化、照明设计

(1)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主要依据中央大道的项目定位及地理位置,在满足“畅交通”的同时,融入地域文化,展现城市特色。合理布置公交站点、移动厕所,自行车租赁系统、景观雕塑、景观座椅、垃圾桶等城市家具,打造一个便捷、风情、时尚、生态的生活性景观大道。

(2)绿化设计

首先,在不破坏原绿化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植物进行补充,并更换长势不好的植物;其次,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相等特性,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结合植物四季的生长变化,创造出线形四维空间;再次,将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在人行道一侧综合运用花灌木及地被植物,并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

(3)亮化设计

中央大道合理选择照明光源、灯具及照明方式,做到绿色环保;结合地段风貌、市区街景,选择不同样式的路灯,既突出地域特点,又提升景观效果。以点、线、面层次推进的方式,有机组合串联设计范围内的众多节点、标志点,突出重点,打造富有层次、主次有序、整体协调、动静结合、具有金城特色的大景观格局。

在灯具选型及布置上,根据道路特点,在道路两侧绿化带或人行道上设置单杆双挑灯具,采用双侧对称布置,分别为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提供照明。

2.13 沿街立面改造设计

作为城市道路两侧的空间界面,沿街建筑外立面形象对于城市道路视觉、景观效果有直接影响。中央大道改造过程中,要对沿线临街建筑进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按照建筑的功能不同,从建筑色彩、建筑形象着手,提升沿线建筑形象,打造美丽街景;改变杂乱无章、“脏、乱、差”的面貌,改善民生,完善空间界面;发掘、再现城市文化,提高市民认同度、自信度;注重绿色、低碳、环保,结合城市节能改造,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打造城市新立面,完善城市功能。

在建筑色彩方面,依据《兰州城市色彩(主色调)规划》,对不同区段采用不同色调,打造贯穿东西、与黄河风情线并行的兰州“第二风情线”。

2.14 精细化设计

根据项目特点,本次中央大道在进行公交车站、天桥、慢行系统、街道美化设计时,与轨道1号线的站台设置进行了有效对接,基本做到了“零距离”换乘。交叉口渠化设计经过了各流向交通流预测分析,根据到达率对不同方向的等待车道数量、长度以及信号灯相位均进行了设计,保证了交叉口秩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断面设计时,尽可能考虑西关、南关、盘旋路地道以及现有天桥的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并对道路沿线的现有苗木尽可能予以保留,既保证交通的连续性,也兼顾了慢行系统对景观和绿荫的需求。

3 存在的问题

由于兰州市地铁1号线建设时遵循的是兰州市第三版规划,中央大道沿线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口,因此地铁建设并未给地面道路节点位置预留立体交叉的空间条件,中央大道沿线建设立交桥几无可能。同时,地铁建设也带来诸如道路两侧管道互通穿插空间局限等问题。这不得不说是兰州市的遗憾,也是未来其他城市在进行地铁建设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兰州市交叉口大道
幸福大道宽又阔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美乃大道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获取综述
兰州市核桃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珠海金鼎转盘交叉口改造设计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