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轨道交通工程与市政道路的相互关系

2018-10-09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交车站换乘停车场

于 淼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快速发展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大量涌现了很多新建地铁隧道,这些隧道建设下穿施工技术难度高,对控制地层沉降有着高要求,并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施工中含有其他不确定因素,对隧道内施工有很大影响,也会影响着地面车辆行车安全。因此,文章首先浅谈了轨道交通特点,然后分析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工程二者的关系,希望可以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工程与市政道路建设稳步进行。

1 概况项目具体情况

某一市政道路长度约为6 821 m,规划红线宽度为45 m,现状道路宽约为33 m左右,本工程范围 0+128.21~0+456.29,全长 328.08 m,地面道路标准横断面(由西向东):人行道3.8~6.2 m+车行道24~28 m+人行道2.0~8.4 m=42 m。道路交通量城市次干道最多,即便不是高峰期也会有塞车情况出现,这样的交通状态,不但使此道路有行车难问题出现,而且也很难对附近道路交通压力进行分担,所以改扩建这条道路刻不容缓。通过测量发现,有一条地铁线与这条道路呈上下级平行关系,并且这一地铁项目已处于立项状态中,也将要开展。为节省工程投资,减少多次施工对附近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疏解交通因素进行考虑,文章将地铁线的车站与区间施工以及拓宽此市政道路宽度相融合,对实施两个工程整体上考虑和研究。从这些分析上看出来,对于轨道交通工程与市政道路建设中,应考虑好诸多方面因素,也需要考虑好各个细节工作,同步实施建设二者,必然要比不同步实施建设二者损失小、利益大,但也不能盲目的同步实施,必须要结合二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与建设,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建设目的,进而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2 P+R停车场拓宽市政道路与地铁深入研究

结合地铁建设契机,在外围地铁站点建设“P+R”换乘停车场,减少进城小汽车数量,以缓解停车问题。在中心城区外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以优惠的换乘停车价格,吸引小汽车使用者换乘地铁。还可以实施停车产业化,鼓励停车位共享。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社会多元化投资参与停车场建设,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办法,促进停车场经营的产业化。进一步研究相关政策,允许和鼓励相邻的不同用地类型的建筑物进行停车位共享,可利用两者的停车时间差将车位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土地使用效率。完善停车信息化平台,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系统地建设城市停车信息诱导系统,结合停车产业化导向,充分发挥既有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

作为特大型城市面临的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挑战越来越大,作为城市功能修补完善的一个重要内容,交通路网的完善势在必行。完成道路拓宽等道路建设工程,推行“P+R”停车换乘是治理交通拥堵、倡导绿色出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建成投运多处“P+R”停车场、1万个以上停车泊位,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保障。据悉,“P+R”,即ParkandRi de,“P+R”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市民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可换乘地铁抵达目的地,下班后再坐地铁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

3 研究地铁建设与市政道路沿线公共汽车站的结合

此地铁线路在市政道路沿线设置了14个地铁站,这几个地铁站完成建设后就会对附近地区人流交通起到很大吸收作用,并也会影响着公交车客流量。所以文章从地铁车站与公交车站换乘上分析,为了使乘客可以更加便捷换乘,根据公交车站的规划对设置地铁车站的位置进行优化,调整了很多公共汽车站位置。

3.1 地铁A车站

此站在真北路以东,是连通市郊与市区的要道,并且此站地处在某一工业园附近,人口尤为密集,有着很大的车流量,也有很多条公交线路。特别是在市政道路与真北路交叉处存在一处公交枢纽站。

结合实际情况来讲,这一公交枢纽规模很大,地点十分固定,重新选择浪费人力以及物力,所以在选择地铁真北路中,尽可能与公交枢纽靠近,便于人流换乘公交或者地铁。地铁A车站见图1。

图1 地铁A车站示意图

3.2 地铁B车站

在市政道路以及大渡河路交叉西面的95 m处有一个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这个公交站与地铁大渡河站特别近,乘客就近就可以换乘公交车。为了确保地铁车站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其实可以在南侧公交车站设置一个出入口、在北侧公交车站设置一个出入口,便于换乘地铁与公交,并也为换乘两侧公交车站提供地下通道。地铁B车站见图2。

图2 地铁B车站示意图

3.3 地铁C车站

此站处于市政道路与中山北路之间平交口东侧之处。考虑位于此处的公交车站距离地铁车站很远,在符合具体规定要求前提下,东移了北侧公交车站将近110 m,缩短了地铁与公交车站的距离,便于乘客换乘。地铁C车站见图3。

图3 地铁C车站示意图

4 地铁车站地下通道与市政道路行人过街综合关系深入研究

在城市道路交通容量中,交叉口是一大问题,交叉口处是否畅通影响着整条线路的交通量。交叉口处的交通分为两种,即车流、人流[2]。解决人流,可运用修建人行天桥与过街地道方式解决,为了减少投资,这次计划研究了地下通道过街。解决车流拥挤能运用平交口拓展,增设专用车道措施。表1为此道路与各个交叉口行人过街流量。

表1 各个交叉11行人过街流量表

从表1能看出来:这道路与中山北路、真北路、枣阳路交叉口有着众多过街行人,特别是枣阳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处车流多、人流也多,对交通的顺畅起到了严重影响,并也带来了诸多交通隐患。而在此道路沿途设置了A站、B站、C站3个地铁站,地铁车站的南入口与北入口以地下通道形式连接,因此行人可以运用各车站的地下通道来为人们出行节省时间、缓解交通[3]。

5 地铁与市政道路关系结合建设经济效益

5.1 社会效益

(1)减少了影响

实施工程必然会影响着周边环境,而同时进行地铁与市政道路施工,不但缩短了施工建设工期,也降低了施工队附近环境带来的影响。

(2)缓解了社会矛盾

项目施工中会影响着附近人们日常出行,也会影响着道路两侧商铺,如果不同步进行市政道路与地铁交通工程,对店铺以及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大,并且会使沿线的管道和建筑容易出现二次拆迁,社会矛盾突出。地铁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便于使当前施工中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所缓解和进行处理[4-5]。

(3)便于居民日常出行

在结合建设地铁道路与市政道路下,便于更加便捷换乘地铁和公交,对居民出行的问题很大程度妥善处理,将地铁地下通道视为行人过街通道,便于居民日常出行。

5.2 经济效益

(1)同步实施地铁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便于一次性完成拆改管线,节省了很大一笔拆迁费用。

(2)同步建设地铁与市政道路,防止了不同步建设所出现的工程浪费。

(3)人过街通道充分发挥了地铁地下通道功能,节省了修建过街天桥费用。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市政道路建设与地铁建设的融合,提出了地铁建设以及市政道路建设科在拆改管道、推行工期、建设公交车站等方面相融合,全方面运用。通过分析相互关系并根据建设,节省了建设资金,减少了施工对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益,为城市更好的建设打好了基础。另外,文章深入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与市政道路建设的关系,为解决当前很多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些借鉴,在设计轨道交通与市政道路建设中,我国可以针对性、有目的地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经验和做法,进而为人们便捷出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公交车站换乘停车场
停车场迷宫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最具善意的公交车站
有意思的公交车站
城市道路U形转向路口结合公交车站对交通流影响的模拟分析
“8·12”后,何以为家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
北京地铁最复杂换乘点——军博站启用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布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