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湾大桥总体设计

2018-10-09彭志苗曹旭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9期
关键词:桥型索塔主桥

彭志苗,曹旭华,陈 伟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10)

1 工程概况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大道项目起点位于西河镇大村张屋岭,终点位于曲江区府前西路与环城公路交叉口。项目道路技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路线全长约5.944 km,设置江湾特大桥1座,大桥1座,平行匝道1对,平面交叉12处。图1为曲江大道项目道路总体布局。

图1 曲江大道项目道路总体布局

2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采用一级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

(2)设计速度:主线60 km/h;匝道40 km/h;

(3)车道数:双向8车道,跨越北江桥梁部分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4)桥梁设计基准期:100 a;

(5)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6)桥梁结构所处环境条件类别:Ⅰ类;

(7)汽车荷载:城-A级兼顾公路-I级;

(8)桥面净高要求:行车道不小于5 m,人行道不小于2.5 m;

(9)桥梁标准宽度:主桥为44.5 m,引桥33 m/42 m;

(10)通航标准:内河Ⅲ级(3)通航;

(11)工程为甲类桥梁,抗震设防烈度按Ⅶ度考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 0.05 g。

3 主桥设计

大桥起点位于曲江大道与规划1路交叉口处,终点位于曲江大道与韶冶横路交叉口处,推荐方案主桥长318 m,为整幅钢混组合独塔斜拉桥。

3.1 方案立意及设计思想

桥梁设计既要有合理的结构,又要有优美的感观,同时采用较经济的设计和成熟的施工。打造兼顾造型优美、质量上乘的桥梁。

拟建的江湾大桥位于芙蓉新城南侧,其建成将成为武江区与曲江区南北通道上的标志性桥梁,是当地居民的骄傲。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在修建跨越城市河流的桥梁时,力争使新建桥梁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桥梁设计中应选择结构合理、桥型美观的方案,参考已经在本区域河流上建成的桥梁,力争不雷同、有新意,使其成为城市道路网上的一处景点,增加城市桥梁与周围景观的立体美学效果。

3.2 项目周边现状桥梁分析

(1)现状桥梁

该项目周边已经建成的跨江大桥有十余座:东河铁路桥,5座预制梁桥,3座上承式混凝土拱桥,2座下乘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2)现状桥梁景观分析

项目周边桥梁中以拱桥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为主,桥梁跨径小且单一,只满足功能性要求,景观差且雷同。

该桥设计立足于丰富韶关桥梁的文化,采用异于周边的桥型结构,以体现韶关的城市魅力。

3.3 总体设计思路

(1)桥梁标准横断面

人非道4.5 m+防护栏0.5 m+车行道15.5 m(4 m为预留的有轨电车)+防护栏1.0 m+车行道15.5 m+防护栏0.5 m+4.5 m人非道=42 m(33 m宽无人非道,主桥人非道压缩为3 m)(见图2)。

图2 主桥标准断面(单位:m)

(2)主桥跨径的拟定

根据大桥两岸的地形、地貌、通航和河流水文特点,对推荐桥位拟定了一种跨径三种结构型式的桥型方案。

方案一:100 m+180 m+100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双矮塔斜拉桥(2种索塔形式);

方案二:33 m+102 m+183 m三跨钢混组合梁独塔斜拉桥;

方案三:100 m+180 m+100 m三跨变截面波形刚腹板连续梁桥。

(3)主墩位置选择

规划的桥位位于河道转弯处(与市规划的线路基本一致),根据河床演变,北江河床呈北高南低,江湾大桥主塔设在北江靠近北岸一侧。

3.4 桥梁工程方案设计

3.4.1 主桥方案选取

综合桥址区河道、通航、地质等主要控制因素,江湾大桥主跨应大于180 m。该跨度可供选择的主桥型式有大跨度梁式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基本桥型。

从该项目周边已经建成的桥梁型式看,拱桥占大多数,因此本次设计不考虑此类桥。大跨梁式桥是采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型式,外观简洁,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该项目主跨达180 m,主墩墩高仅15 m,相对大跨连续刚构桥,桥墩高度偏小。采用连续梁桥结构可满足要求,但其跨度一般要求不超过160 m,可以考虑采用波形钢腹板梁方式来减轻结构重量。本次设计提出波形钢腹板梁式桥作为一个方案来进行比选。

矮塔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刚构)桥与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桥型,索塔较矮,构造简单,施工难度小。其跨度处于梁式桥与普通斜拉桥经济跨度之间。主跨跨度在100~300 m,矮塔斜拉桥也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斜拉桥可以选择双塔或独塔斜拉桥。由于该河道宽度在450 m左右,通航净宽要求不小于180 m,选择双塔400 m左右斜拉桥可以跨越河道,但造价较高。独塔斜拉桥方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同等跨度的独塔斜拉桥索塔要比双塔矮塔斜拉桥塔高宏伟壮观。

3.4.2 主桥拟定方案介绍

(1)预应力混凝土双塔矮塔斜拉桥方案

韶关,简称“韶”,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该方案从奇峻的丹霞地貌抽象出挺拔的桥塔造型,给人刚劲有力、气吞万里之气象,寓意韶关人民不惧艰难险阻,奋勇直前的向上精神(见图3)。

图3 主桥方案立意过程

主桥跨径拟定为:100 m+180 m+100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两个主塔在河岸的内侧对称布置(一个塔柱可能布在深水中),满足单向双孔通航要求。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多室结构。

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组合或全钢筋混凝土结构。人字形索塔是在塔顶处增加一塔冠,改变了矮塔呆板造型(见图4);山形索塔是在索塔构造中植入具有立体感强的山形造型,与该桥北江岸侧山体融为一体(见图5)。

(2)钢混组合独塔斜拉桥方案

独塔斜拉桥方案,配独特椭圆形造型索塔,显得索塔高大挺拔,简洁美观,对于曲线的使用,别具匠心,产生出很好的美学效果。

图4 矮塔斜拉桥桥型图(人字形索塔)

图5 矮塔斜拉桥桥型图(山形索塔)

韶关市又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索塔造型设计与韶关风采楼形态相似。风采楼立于市区,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整座建筑雄伟独特。该桥亦似丹霞山珠峰“长老峰”,仰望直插云宵的山体,丹崖千丈,气势不凡。该桥与长老峰遥相呼应,它的建成将成为韶关市的标志性建筑。图6为主桥方案立意过程。

图6 主桥方案立意过程

主桥为跨径33 m+102 m+183 m三跨预应力钢混独塔斜拉桥,采用半漂浮体系。

斜拉桥采用独塔双索面结构,主塔造型为拱塔型(见图7),主梁为钢混合式箱形梁结构。

(3)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方案

主桥为跨径100 m+180 m+100 m三跨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见图8)。

上部结构采用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主梁采用分幅式单箱单室变截面直腹板箱梁,单幅宽18.5 m。

图8 波形钢腹板桥桥型图

3.4.3 主桥方案比选

对拟定的三种桥型方案进行了同等深度的综合比较。所拟定的桥型方案在技术上均是可行的,但独塔斜拉桥桥型美观宏伟,索塔造型挺拔优美,其造型更符合韶关市风情,技术含量较高,主梁轻巧,造价合理,景观独特,故予以推荐。

3.4.4 主桥施工图设计

3.4.4.1 结构体系

施工图阶段主桥采用的是33 m+102 m+183 m三跨独塔钢混连续斜拉桥方案,索塔处设竖向支座+纵向弹性约束体系。

桥宽:风嘴1.0 m+人非机动车道3.0 m+拉索区1.75 m+防撞墙0.5 m+车行道11.50 m+有轨电车9.0 m+车行道11.50 m+防撞墙0.5 m+拉索区1.75 m+人非机动车道3.0 m+风嘴1.0 m=44.5 m(见图 9)。

图9 主桥桥面组成

3.4.4.2 主梁

主梁采用钢混结合梁,主跨及次边跨采用钢箱梁,节段吊装施工;边跨采用混凝土箱梁,支架现浇施工,钢混结合段2 m,钢箱梁加强段长度为3 m,合龙段长度为4 m。钢主梁采用整体式扁平单箱五室流线形断面,中心处梁高为4.055 m,两边的风嘴能降低风压和提高临界风速,箱内设除湿机防锈。钢箱梁钢材主要采用Q345qD和Q370qD,主桥箱梁桥面全宽44.5 m。图10为钢主梁标准横断面。

图10 钢主梁标准横断面(单位:cm)

为了协调美观,混凝土梁外形同钢箱梁外形保持一致。主梁采用C55混凝土,单箱五室截面(3个大室和2个小边室)。由于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铺装层高度不同,为保证结构整体外观高度相同,混凝土箱梁梁高采用4.0 m(沿中心线处)。混凝土箱梁断面全宽44.5 m,顶面宽42.5 m,底面宽23.1 m。考虑边跨压重需要,混凝土梁段顶板厚度采用32 cm,底板厚度为30 cm,腹板厚为50 cm。主梁纵向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横向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图11为混凝土箱梁标准横断面。

图11 混凝土箱梁标准横断面(单位:cm)

3.4.4.3 主塔

索塔采用椭圆形造型。塔高109.5 m,桥面以上高92 m,塔上索距2.0 m。塔柱采用矩形断面,并采用空心断面。顺桥向宽度上塔柱为4.5~6.5 m,中塔柱为6.5 m,下塔柱为6.5~3.0 m。塔柱壁厚为1.2~2.0 m。上、中塔柱横桥向宽度为5.0 m,下塔柱横桥向宽度为5.0~12.0 m。横桥向采用曲线变化线形,其中桥面以下外侧、内侧采用圆弧线形,桥面以上塔柱内外侧均采用椭圆线形。上塔柱外侧椭圆长、短轴半径为a=86.0 m、b=57.2 m,内侧椭圆长、短轴半径为a=76.0 m、b=47.2 m,下塔柱外侧圆弧半径为9 637.12 m,内侧圆弧半径为R=3 286.12 m。主塔外侧设置景观凹槽,凹槽宽0.8 m,深0.2 m。

桥塔设置一道横梁,横梁高度为6.0 m,采用空心矩形断面,顶、底板厚度均为0.8 m,横梁中设置两道横隔板,横隔板厚度0.5 m,横梁下缘与主塔相交处采用曲线顺接。桥塔、横梁均采用C50混凝土。

索塔基础采用哑铃型圆端型承台+大直径灌注群桩基础,减小水的阻力和增强自身防撞功能(见图12)。

图12 主塔基础(单位:cm)

3.4.4.4 斜拉索

斜拉索在混凝土箱梁上锚固于对应的箱梁横隔板处斜底板下缘,共7对,14根斜拉索。斜拉索在混凝土梁上的顺桥向间距为6 m。斜拉索在钢箱梁上锚固于钢箱梁边腹板的锚箱上,主塔北侧共6对,12根斜拉索,南侧共13对,26根拉索。斜拉索在钢箱梁上的顺桥向间距为12 m。斜拉索在塔上的竖向间距均为2.0 m。

斜拉索采用250型高强度环氧涂层钢绞线斜拉索,标准强度fpk=1 860 M Pa。拉索型号工采用5种,分别为 43φs15.2、55φs15.2、61φs15.2、73φs15.2、109φs15.2。主梁端设置外置阻尼减振器。

3.5 溶洞勘察

由于桥位位于北江弯道上,主塔在深水中,桥梁桩基础施工中,遇到溶洞的情况很多、很密。

根据施工图详勘成果,揭示本场地主要地层岩性为粗砂(饱水)、砂卵石(饱水)、中等风化石灰岩、中等风化角砾岩。作为地下隐蔽工程,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如处理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掉钻、卡锤、埋锤、梅花孔、漏浆、塌孔等事故发生。

该桥桩基施工前应进行超前钻,主桥主塔基桩直径较大,采用一桩三孔布置。在超前钻基础上开展物探(弹性波 CT),弹性波方法原理见图13、图14。

以实测和收集该区域本次物探勘查的钻孔柱状图、弹性波 CT解译成果等数据为主,辅以超前水平钻勘查成果,建立数据仓库,采用动态、分级建立模型的技术,选择地层精细程度,在建模参数设置后,自动建立模型,加以人机交互修改完善,使之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图15为主塔岩溶发育分布3D成果图。

图13 跨孔弹性波CT工作示意图

图14 弹性波CT工作布置图

图15 主塔岩溶发育分布3D成果图

图16为主墩16#桩基的弹性波CT剖面。物探推测溶洞顶标高接近塌孔(实际施工中出现了部分塌孔)处标高,表明本次物探勘察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异常地质体的埋深和规模。

通过弹性波CT剖面和 3D影像,基本圈定了岩溶强发育带和岩溶裂隙发育带的规模、埋深,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资料和建议。图17为基桩持力层灰岩3D图。

图16 16#桩基础弹性波 CT综合断面图

图17 基桩持力层灰岩3D图

综上所述,弹性波CT推断的地质结果基本可以满足本次勘察的精度要求。

4 结论

桥梁方案的选定,其影响因素很多,选择合适的型式和造型,不仅要考虑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还有考虑城市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改善的愿望。初探是分析桥位处地质条件。该桥桥位处地质复杂,溶洞较多,建议超前钻和CT物探相结合,分析地层,最大限度地调整桥位。桥型一旦实施,具有不可逆性,这就需要设计者和决策者从全局着手,避开不良地质段。同时,还应为后期发展留有空间,权衡利弊,避免后期为了改善交通而加宽或拼宽情况出现。

猜你喜欢

桥型索塔主桥
浔江特大主桥桥型及结构优选分析
混合梁斜拉桥H型索塔施工关键技术
悬索桥门型索塔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龙潭长江大桥主桥方案研究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设计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悬索桥索塔稳定性全过程分析*
单相H桥型MMC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
西闸桥桥型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