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字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发展

2018-09-28汝利娜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汝利娜

摘要: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文化影响着周围国家的文化,中国与日本均是使用汉字的国家,纵观日语的发展历程,汉字的传入无疑对日本文字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两国之间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可看出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发展。

关键词:日本文字;中国汉字;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 名;文化接受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丰富多采,灿烂辉煌。极大影响了周围的国家的文化,尤其对日本的文化影响。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日本文化中有很多中国文化的影子,其中日本的文字从无到有,可以说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文字接受时间

中日两国的文化语言学界一致认为,日本假名是受到了中国汉唐文化的强大影响和推动,才逐渐演变而来的。公元5世纪,随着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一些百济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经古籍推断,中国的汉字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进入日本, 随后经过秦代而迄至东汉时期,由于中国当时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已进入繁荣时期,因此,中国的货币及典籍在日本各地及日本皇室广为流传,使得中国的汉字真正传入了日本。

二、文字的形成过程

日本最初本无文字,中国的经书传入日本的汉字,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语独有的助词,日本使用者模仿中国僧侣通过经书的发音来读,让日语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一套称为“汉文”的书写系统开始得以发展。

1.万叶假名

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输入, 中国的诗歌也开始在日本朝廷流行。八世纪中叶,日本出现了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与和歌集《万叶集》。两本古籍均为汉字。但是不同而尤其重要的是, 其中所用汉字却大都丧失其原来的意义,它们只是被作为一种符号来表示日语语音。例如春、秋在日语当时口语中训读为ha ru(はる)、aki(ぁき),而该书中则被按训读音标写为“波流”“阿伎”。因《万叶集》中大量使用,后来将这种以汉字标读日语发音的方法体系称为“万叶假名”。

2.平假名与片假名

公元九世纪,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与片假名都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在万叶假名即表音汉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

表一、表二分别为日文的五十音图平假名及片假名。五十音图是一种表音文字,经表一可看出,除一两个平假名之外,均由漢字的草书演化而来,例如平假名的『あ』乃由汉字的『安』简化而来的。平假名形成于公元9世纪,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后随着紫式部所作《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性也开始接受和使用。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把中文楷书的偏旁改成片假名,如片假名的『ア』则是汉字『阿』的一部分。片假名大多用来表示外来语,

3.和制汉字

日本汉字中除了假名之外,汉字大多被日文所沿用。同时借用汉字及其偏旁,再仿照汉字的造字方法加以组合,多数直接借自中文汉字,同时亦有百余个汉字是由日本人根据中国汉字的六书自创的“会意”或“形声”汉字,造成新字。这些日本自家创造的汉字,不同于中国大陆通行的简化字,而是只限于日本语使用的汉字。这是一种汉字仿造字,日本历史上称为“楼字”,又称“国字”,1993年出版的《国字字典》共收此类字1453个。其中使用至今的有一百多个。汉字仿造字在日文中的创制和发展有其特定的意义。它说明,历史上日本曾经有过创造汉字仿造字的尝试和努力,但因语言类型的差异,最后才选择了另外一种发展道路。

除汉字仿造字外,日文还有增加汉字笔画或对汉字进行简化的造字法。有的简体字和我国的现行简化字相同,但大多数是日文自行简化的。这种字字数不多,是另一种类型的汉字变体字。

这种类型的汉字变体字,多数字的结构变化不大。另有一些简化字在中日两国都完全相同,如国、回、尽、旧、体、虫、号、壮、声、乱等,很可能是直接从汉字借来的。这种情况,在老壮文、方块白文、字喃等南方型汉字系文字中也很常见。

三、总结

由以上可看出在日本的文字中有很多中国文化的影子,很多日本文化也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日本人学习带回日本,经过日本的接受和发展,变成了日本独特的文化渊源。并且今天的日本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还脱离了中国文化的藩篱,在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进行接受、改造和发展,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注释:

①《日本语本科大事典》”日本语の表记の历史 ”部分。 大修馆书店,1988 年。

参考文献:

[1]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 中华书局,1986: 2554.

[2]蔡凤林.试述汉字对奈良时代以前的日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

[3]陆晓光.汉字传入日本与日本文字之起源与形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4]薛一河.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本文为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研究--以从绳文时代后期到平安时代前期为例”(15G19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