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心理学视角下正面管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2018-09-28陈思遐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正面管教辅导员工作

陈思遐

摘要:正面管教是近年来在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兴起的一种管教方式,是基于个体心理学理论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其价值感和归属感,本文结合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具体方式,探索了正面管教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个体心理学;正面管教;辅导员工作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门力量,是学生的引路者,更是学生的一线老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求辅导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提升理论素养,不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增强辅导员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可信度。把思想政治工作自然的融入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面管教是近年来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兴起的一种教育方式,以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解决孩子和学生成长中的问题。2009年开始,正面管教逐渐被家长接受并用于家庭教育,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也逐步引入该理念,然而高校辅导员开展正面管教也仅仅处于尝试阶段。

一、个体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的问题,由于两人的学术观点分析较大,于1911年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范性论,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建立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阿德勒不赞同弗格伊德的性本能和潜意识观点,他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和外界因素的重要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一种追求向上的意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兴趣促使人类对自身的进化承担了应尽的责任。阿德勒的主要观点和弗洛伊德那种对社会的悲观失望不同,他启发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社会驱力的推动,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并强调“社会意识”。该体系提出了追求卓越、社会兴趣、自卑与补偿、创造自我等主要概念。 21世纪以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我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简·尼尔森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创立了正面管教教育体系,并与美国知名的演讲家、心理咨询师琳·洛特整合了大量正面管教工具,有效地在家庭与学校中帮助家长和老师解决孩子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正面管教在践行过程中对于“以教育为目的有效管教”提出了五个标准:

(一)让受教育者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在互相关尊重和鼓励的前提下做到和善而坚定。

(三)受教育者对于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是如何思考,感受,学习和决定的,以及他未来将如何才能生存或者茁壮成长,因此教育的结果必须长期有效。

(四)培养受教育者学会有价值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

(五)有助于受教育者自我能力的开发,激励他们建设性的运用个人力量和创造性。

三、正面管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力求用自身的学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的灌输于教育的整个过程。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内心,在不失亲和力的同时让学生将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通过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提升自己的可信度及领导力。

(一)高校辅导员影响学生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方面

1、一部分传统的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自身的威信,对学生的尊重不够,强调老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对等,这样的师生关系更像是上下级关系。随着近年来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类老师的占比在逐渐减小。

2、一部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尊重、平等的意识,也会适当采用民主的做法,但其目的仍是树立教师的权威,并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很难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类辅导员目前应该是占多数。

3、还有一部分辅导员通过不断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利用正面管教教学理念,和善而坚定地构建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引领以及有利于成长的社会技能和情怀,而自身也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成长。

以上所述前两种辅导员所获得的价值感与成就感,是来源于较为狭隘的管理目标。例如短时间内所带班级成绩突出、教学纪律良好等等,它以结果为导向,辅导员自身难以享受其过程。第三种辅导员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基础,更加注重学生未来的社会技能以及竞争力培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辅导员自身也能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輔导员在工作中如何借鉴正面管教的方法

1、有效的班会

班会是辅导员进行主题教育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而在日常工作中,很多辅导员将班会变成了自己的说教平台。正面管教倡导在尊重和感恩的氛围中以集体头脑风暴的方式开展。班会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恩、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筹划活动。流程设置如下:

(1)致谢环节: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每位同学分别向至少一位同学表达感谢,通过致谢环节,让同学们感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整个班会氛围也会更加积极和温馨。

(2)辅导员或学生设立一个有待解决的议题,同学们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不评价、不讨论,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3)同学们根据记录选择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辅导员根据方案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4)以一个小游戏结束班会。

學生是班会的主角,而并非辅导员,学生在参与班会的过程中练习了感恩的表达、开阔了思路、学习了倾听的技巧、培养了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式班会,学生更容易接受,且效果也较明显。

2、启发式的提问

辅导员和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是做好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谈话方法通常是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你不要……”“你不能……”即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启发式提问是营造出一种互相尊重、人格平等的对话环境。学生能够通过启发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担当和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提问是正面管教的一项重要工具,也是辅导员在谈心谈话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巧,通常使用“怎么”、“什么”、“如何”、“哪里”针对事实来提问,而不是使用“为什么”针对主观感受来提问。比如,面对这一情况你想要怎么办?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近期学习下滑?你打算怎么样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些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效的鼓励

鼓励一词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应用于咨询中的参与性技术之一。鼓励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鼓励的英文词为encourage,它的中间有一个词courage,意为勇气,这个词的拉丁词根是cour,它的意思是心,这个勇气来自于心。因此鼓励是心与心的链接,如果辅导员在工作中能有效的使用,可以给学生带来关爱,信任和力量。

我们试着区分两组辅导员对学生取得成绩时所说的话。A:“我为你这次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而感到高兴。”“我为你此次活动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光感到自豪。”B::“你获得一等奖,是你付出的辛勤努力换来的,这是你应得的。”“这次活动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应该为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而感到自豪。”可以看到,A组更像是表扬,B组则是鼓励。表扬和鼓励的关注点不同,表扬关注的是对人、对结果的评价,而鼓励,关注的是过程,关注与内在动力。

表扬与鼓励背后的师生关系也往往不一样,在表扬中辅导员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关系,以恩赐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而在鼓励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尊重的。如果一个学生一直被表扬,他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当别人认可我的时候我才会有价值,我的存在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这个学生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寻求认可上瘾者,而被鼓励的学生,无需他人的认可,他也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学生他更容易具备自信、自律、自尊的积极品质。

四、小结

教育一词的英文“Education”,源于拉丁文“educare”,意为“由内而外的引导”。由此可见,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通过有效的手段把潜藏于内在的东西引导出来并变为现实。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种方式,辅导员应该在工作中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培养具有社会情怀和良好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叶浩生.心理学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简·尼尔森.王冰译.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M].京华出版社,2009.

[3]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梁帅译.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蒋力,单梁.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猜你喜欢

正面管教辅导员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正面管教体系在小学中的践行
“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的培养教师角色的领导力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校园反腐倡廉教育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试析网络环境下专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微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正面管教体系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