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9-28唐怀玉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渗透措施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

唐怀玉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因此该门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体现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这样的举措符合生本教育理念,也符合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的必要性,旨在提升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基。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措施

引言: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机制,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第一步。

一、利用榜样作用、引导学生转变行为

小学生对教师和同伴的行为会进行模仿,这为榜样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应用榜样作用为学生的行为转变提供良好示范。这样示范可以是同学、老师,也可以是榜样人物。学生通过对榜眼的模仿,能够合理规范自身行为,解除心理障碍,实现良好心理品质的建立。例如,在《我不胆小》的课时教学中,我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抗战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抗战英雄的良好品质,如董存瑞炸碉堡,只有革命前辈勇于牺牲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如果大家的胆小、畏惧则我们就不会有革命的胜利。然后我还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触摸猜物”的游戏,也就是在不透明的箱子中放置物体,让学生利用触摸方式感知物理名称,很多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就惧怕未知物体,这时候我主动做示范,将手伸进箱子并形容物体的触感和形状,学生看到我的行为也争先恐后参与进来,榜样作用十分明显。

二、交流讨论,开展合作学习

讨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以及和谐交流,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安全、开放、接纳、包容、自由以及平等的讨论氛围,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诚表达个人的想法,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念,并且在交流中进行启发和反思。教师可以在思品课堂中,以配对交谈、脑力激荡、小组讨论以及全班辩论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教师要注重交流气氛的和谐与安全,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例如,在学习《面对欺负和威胁》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面对欺负和威胁时候的做法,并且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不畏强权的思想,以讨论为切入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应用

(一)明理法

明理法就是指对于学生的基本道德认识的培养,即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与观念[2]。例如,在《讲信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曾子杀猪》的视频播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二)陶冶法

陶冶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对教育情境的创设以及对良好的班风、校风的发扬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的方法[3]。例如,教师想要教育学生进行情绪控制,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关于吵架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吵架这件事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答案,诸如经常生气对身体不好,也会影响与别人的关系。由于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这种控制情绪的心理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示范法

小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家长、同学的影响[4]。小学生在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模仿较多,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然后将其内化为心理品质。因此,示范法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心理教育渗透就具有重要意义了。

例如,在《劳动不分贵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立足于对课本内容的讲授,更应带学生去现实中切实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可以从学生的家人着手,也可以带学生走进普通社会劳动者的工作中去,如带学生定期到居委会进行卫生打扫、参加敬老等义务劳动。

四、社会实践,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引导,同时还需要学生在社会中通过实践而获得。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接触不多,因此,教师要通过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对学生的素质品德进行磨炼和培养,促使学生成为一名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直率并且纯真,具有较大的可塑空间,是心理素质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人格以及道德的开发,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一些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然后组织带领学生在社会中进行实践,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生活规则。例如,在学习《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一些危险进行总结,然后组织学生到社会中进行实践:在过马路的时候,教师要告诫学生,只有看见绿灯才能通过,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者玩具,更不能随便与陌生人走;在家庭中,不能随意触碰电源等。

结束语: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卫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6,04:32.

[2]徐小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策略[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5,09:279.

[3]滕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88.

[4]王琳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52.

猜你喜欢

渗透措施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论小学体育课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加强中国古代经典之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思考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