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方法

2018-09-28饶国富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科学课课程标准事物

饶国富

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将增设科学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2001年,依据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沿用了半个世纪的小学“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起始年级也从一年级变为三年级。如今科学课为什么又重回一年级?新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针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科学课要怎么教?专业师资匮乏的难题应如何解决?

现状:刚进校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如同一张白纸,对事物的认知、行为习惯、知识积累、动手能力比起其他年级的学生相差太多,老师的付出可想而知,但他们新生牛犊不畏虎、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说出自己观点等方面表现比高年级的同学好。所以在这样一张“白纸”上画画,我们不能浪费任何一张“白纸”,要探究出科学的教学方法,把一年级科学课上好,在每一张“白纸”上画出绚丽的作品,因为在小学低年级段开设科学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可以为初高年级课程的深入学习打基础。

孩子越大对科学兴趣越淡

许多从事多年科学教育的教师发现:有时一道探索性问答题难住了学生,“答案不是书本上现有的知识,但类似的思路曾讲过多次。几乎所有学生都只是照搬课本里的知识点进行分類讨论,压根没想过去设计实验探究。”探索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真正产生兴趣,遇到问题才会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而在现实中,中国孩子的科学兴趣状况却令人担忧。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状况调查的五个主要发现”显示,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遵义市红花岗区教研室孙旭亮老师曾到几所幼儿园调查,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会兴致勃勃地举起小拳头模拟地球和太阳,给我解释为什么太阳会每天东升西落,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提的科学问题却越来越少,对科学兴趣也越来越淡。”

在教育界人士看来,科学教育长期沦为“副科”、师资匮乏、课程标准陈旧、科学教育方式不接地气等都是导致学生科学兴趣下降、科学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此次科学课重回一年级、并且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或将有助于解决上述困境。

对策:越早介入越易种下科学种子

自去年起负责一、二年级科学课教学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龚长霞认为:“对低年级段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很有必要”。一方面,他们的好奇心强,对科学很感兴趣,“总有学生对我说,为什么每周只有一节科学课,每天都上多好呀”;另一方面,他们虽接触过很多科学知识,但仅从书本上获得,而不是来自于实验或生活经验,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也无法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年龄越小,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浓烈,兴趣越易培养。在孩子已具备一定知识和理解能力基础上,越早介入,越容易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素质,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教育打下基础,并有助于对初高中科学课程的深入学习。

此前,遵义市朝阳小学的科技兴趣班主要是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科学兴趣、探究欲望比高年级学生更强、对事物的观察、关注更浓烈,朝阳小学科技班老师为一、二年级学生开发了科学实验校本课程。学生每周学一点科学知识,做一个实验作品,如水杯里的水到不出来、小喷泉等,开展一些趣味性强、容易操作的科普活动,如:做一架弹射飞机、做一个小台灯。增设专门的科学课能使科学教育更系统规范,但学校原有的实验活动不会取消,而是重新调整校本课程,使两者有机结合。

一年级学生科学教学,要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是学生科学探究最基本的能力,任何事物的认识都离不开观察,科学探究是从观察开始的,一年级科学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去认识事物,初步探究事物的联系与区别。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科学探究时,还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提问时要注意围绕重点、直接、便于科学探究的开展进行提问。以上是我对一年级科学探究教育的一些浅显的认识,我将在今后漫长的科学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多专研,找到合乎一年级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更好培养他们对的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课课程标准事物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难忘的科学课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单独中的洞见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