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院校国际间合作问题研究

2018-09-28芦丹王一涵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研究对策国际合作高等院校

芦丹 王一涵

摘要:当今时代中,世纪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世界各国中的普遍关注度增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教育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广泛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国际间的合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前沿性的、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的现存问题,从探讨高等院校国际间合作的现状着手,经过研究,提出了加快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国际合作;研究对策

一个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当代社会,如果想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取胜,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国际竞争力和人才发展战略。要培养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勇敢地走出国门,积极地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加强沟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某个行业的专才,更要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了解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了解世界他国文化的国际化新型人才。

1、我国高等院校国际间合作的现状

1.1课程设置

目前,高等院校的各门课程,不论是文、史、哲,还是理、工、农、医,还是一些反映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技能等特色的课程和涉及意识形态的课程外,尤其是理工科类,无一例外都在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国际化靠拢,紧跟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补充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使用通用的国际术语,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大。教育事业的核心领域就是课程,它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更新知识、吸取当今世界科学文化最新成果这一方面,体现了高等学校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1.2合作办学

当前,我国对外合作办学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被称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被称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趋势稳定上升。

1.3人员交流

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方式就是出国留学,它是增进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我国逐步形成了国家公费、单位公费和自费出国留学的三大主渠道,建立起一整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出国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1.4学术会议

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短期学术交流形式被称作国际学术会议。以前,我国高校教师更多的是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高校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国内高校自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便成为一种最理想的方式。

2、我国高等院校国际间合作现存的问题

2.1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速度不够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异致了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也是如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院校之间不平衡:重点院校国际化进程较快,而非重点院校较慢。第二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较慢,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國际化进程较快。 第三是学科之间的不平衡:非语言学科较慢,语言学科国际化进程较快,。对于上述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出全面的科学的对策,才能积极主动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2.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层次不高

根据国际化进程不同的阶段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高校之间开展师生短期交流,个别学者互访,进行若干项目的技术援助与合作,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第二个方面是指高校之间开展学分互换,学位 接轨,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实行互补,开展联合办学。第三个方面是指国家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发展留学生教育,开拓境外教育市场。目前,我国髙等教育国际化基本上处在第一和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仅在一些重点高校中开始探索。

2.3中外交流的不对称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断扩大,渐渐出现了许多不对称现象。以中国和美国的留学生的教育为例。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的留学教育和我国的国情密切相关,其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优势学科,让学生通过在外国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学习、生活与交流,养成一个尊重异国文化的心态,感受异国民族风格的熏陶,提高研究和了解国际问题的兴趣以及适应国际环境的能力,培养熟知异国文化的世界性高层次人才。每年美国大学接受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平均一年接收近45万名外国留学生,占到全世界在非本国高等院校就读生总数的34% 。同美国以招收留学生为主的留学教育不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留学派出国之一,留学生的教育主要方式是派遣。正是在这种留学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我国派出的留学生远远超过接收的留学生,形成了一种非对称性。

3、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国际间合作的对策

3.1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从总体来看,我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较高,在学术上的少数学科发展己达到国际领先或者先进水平。我们应该把提高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与教学质量视为推进教育的国际化成功的关键。但与国际上的知名大学相比,我们在管理的方法、理念、手段和教学条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总体的学术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的投入有限,在目前还不可能在所有领域与发达国家竞争,因此只能在投入的许可范围内,谨慎地选择部分的学科、高校进行重点建设,加大投入,形成局部的优势,这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对此我们可以优先选择一部分学科发展的较好的大学,从而为其进行重点投资,努力争取办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知名大学。

3.2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力度

首先是积极开拓境外合作办学。我们积极推销自己,走出国门,在海外树立我国高等教育品牌和形象。有条件的高水平大学更要把握机会,走出国门,到外国去办分校,向世界各国推广我们的特色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师和教材、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学生仍旧生活在国内,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中外文化观念,可以节约教育成本,减少人才的流失。

3.3拓宽国际留学生培养规模

我们要利用好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世界表现出来的强大吸引力这个契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同时,适量增加在海外汉语考试中心的数量,为国外人提供来华留学、从事汉语教学或以汉语为工作语言的资格证书,作为学习或者聘用机构录取人员的依据。

猜你喜欢

研究对策国际合作高等院校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对策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