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融入途径和方法

2018-09-28刘南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企业文化

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校、专业、课程等层面提出了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形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企业文化中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分别对应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保证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效果,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优秀员工。

关键词: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0、引言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需要在知识技能和文化修养方面将企业要素和学校内容融合。但根据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存在不适应一线工作岗位的情况,究其根本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文化交融和接轨,在途径和方法上存在问题[1-2]。

因此需要从上到下,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等各个方面融入企业文化,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学生们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制度和理解工作状态,最后达到快速融入企业的效果。真正解决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存在的心理准备不足、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和不习惯企业管理方法的问题,让毕业生最后能够“下得去”、“用的上”和“留得住”。

1、学校层面与企业文化的理念对接

1.1 精神文化对比与分析

一流的学校重视学校文化,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建设学校文化时如何与企业文化对接,所以在讲解自己学校文化的同时,如何对比于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3]。例如学校育人类似于化学反应过程,是聚生化新,培育新人,而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凭借“诚信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凝聚了一批有着实力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团队,发挥先进的技术、管理优势,为客户提供大批满意产品。在表1中列举了学校中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办学道路和办学特色,类比与企业中的经营理念、精神文化、质量方针、发展理念和经营宗旨。学生在学校感受校园精神文化的同时,就已经了解企业的精神文化实质内涵。

表1 学校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内容对比

学校文化 具体内容 企业文化 具体内容

办学理念 聚物化新,立己达人 经营理念 诚信铸就品牌

校风 严谨、求实

勤奋、进取 精神文化 敬业、团队

学习、开放

校训 厚德求是,强学立行 质量方针 客户满意

技术领先、管理精细

办学道路 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发展理念 管理创造价值,服务提升优势,品质至上,服务至优

办学特色 崇德尚技,优教毓秀 经营宗旨 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质兴业、以优取胜

1.2 校史文化传承与发挥

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傳统文化一般是企业展厅以图文并茂和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并由专门人员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快速了解企业发展进程、历史成就、获得殊荣等。因此通过对比,校史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历史记录了其创建、变迁和发展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宝贵资料。重视校史文化传承,实际上就是对人才培养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们都把自己理想抱负同学校的前途、职业教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前途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专业层面与企业文化的制度对接

2.1人才培养方案撰写原则

2.1.1 全面发展原则

坚持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使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2.1.2 整体优化原则

要按照整体优化的思路,科学的处理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关系,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知识体系的关系,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2.1.3因材施教原则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公共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育相结合,努力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培养特色人才和不同层次的人才。

构建“三维一体,三阶递进,二元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完善职业需求为导向,技术技能为特长,素质教育为主线,课内强化单项性实训,优化综合性实训,协同顶岗实习,课外延伸和增加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

2.2 行业企业特点融入课程体系

在专业介绍上下功夫,介绍专业特点、行业特点、企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等,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包括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等五类课程,保证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可行性、指导性和完整性。

3、教学环境与企业文化的物质对接

企业物质文化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所以企业展示的是产品类型、型号、优点和特点等等。而学校的产品就是学生以及后续的就业指导服务,让学生们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所以需要学校围墙、教室、实训场地、楼道等公共区域位置,悬挂或张贴创业明星、合作企业领导人、优秀毕业生等为内容的宣传画。通过这些布置让学生对企业文化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热爱,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4、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企业文化的行为对接

随着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徒制已经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因此需要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形式方面不断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4.1 教学内容设置

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职业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解构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以行业企业的三个月短期高技能培训标准和教材为参照,融入基本知识和人文素质要求,系统设计重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形成专业职业技术技能课程。

在具体技术技能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在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培养上加入企业元素[4],既要符合学校的理念和作风,又要符合企业要求。因此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內容,不仅要根据岗位工作需求和教学规律设计操作流程,还要根据企业文化和操作规范,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实训过程,以求缩短实训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距离。

4.2.教学方法构建

4.2.1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素质教育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为哲学、企业精神、经营宗旨、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作风、伦理准则。在企业文化职业实训课程中,可以采用教学情景法和小组讨论法,学生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收集众多有特色的企业制度文化的案例,对企业制度文化进行展示与分析,探讨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并撰写实训报告,体会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4.2.2 行为文化学习

企业行为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行为文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开展,关系到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企业家行为(第一模范行为)、企业先进模范人物的行为(第二模范行为)和企业员工群体行为。所以在教学方法要注重优秀学生的导向作用。

4.3 标准教学管理

推行“8S管理模式”,养成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的好习惯。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的“8S管理模式”标准来要求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受和领悟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为将来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为培养企业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

4.4 加强就业指导

教育形式需广泛利用各种媒介载体,宣传就业创业知识和就业创业咨询,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广泛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与在校学生进行讲座、报告、座谈等交流互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教育引导在校学生,以转变就业观念为主题,开展模拟招聘、辩论赛、主题团会、班会等活动。让同学们在专业学习、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获取就业创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结论

总之,高等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角度和方面渗透更多的优秀企业文化,将专业特点和企业情况紧密集合、将企业要求与专业素养融入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优秀员工。

参考文献:

[1]郭德怀.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01):26- 28.

[2]吴开宇.独立坚守 渗透互融——职业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双向建设的探究性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06):18-21.

[3]郭华生.职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无间融合的实践——以香港职业训练局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05): 58-62.

[4]杨晓菊,牛长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02):50-52.

作者简介:刘南,1980.8—,女,汉,辽宁阜新,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工业工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职业教育;吉林省吉林市,132013。

支撑课题: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名称为:课程思政理念下“电气与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企业文化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