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及问题研究

2018-09-25林权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职能定位高校共青团改革

林权

摘要: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认清社会形势、明确自身职能、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传统的高校共青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青年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因此,高校共青团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高校共青团改革,对其职能进行二次定位,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本文通过对高校共青团的职能进行二次定位,并对目前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短板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对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方向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改革; 职能定位

高校共青团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高校教育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未来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的源动力,同时也是青年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群众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青年学生在思想以及需求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这对高校内的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定位高校共青团的职能以及发现其短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1.1推动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能

高校共青团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性职能就是为执政党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青年学生正处于活力四射的年纪,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对党的执政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能是高校共青团的政治性职能,也是一切高校共青团职能的基础。马克思将青年学生的未来看作阶级的未来,人类未来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对青年群体的教育。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因此,必须要在共青团改革工作中积极贯彻党的思想,一切向党的建设看齐,主动将团建融入党建工作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学生成才的影响,正确引导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将引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相结合,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2促进青年发展的服务职能

高校共青团应该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一切以促进青年发展为目标。在价值取向方面,提高“青年发展”的地位,加强对青年发展愿望的重视程度;在认识定位方面,改变过去的对学生的习惯定位,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所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学生潜能发掘工作;在目标指向方面,高度重视青年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在促进学生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培养青年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功能定位方面,高校共青团是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以满足青年学生寻求发展的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潜力;在实现路径方面,高校共青团要重视各种形式课堂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将自身完美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1.3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能

高校共青团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能对高校的本职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能对高校的社会服务做出拓展。高校共青团在强化自身的政治职能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青年学生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愿。要充分利用高校所整合的优质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社会治理之中,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高校共青团应当对自身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多寻求与社会合作的机会。目前,高校共青团的校内资源已经无法负担青年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使得高校共青团必须探索新的组织结构,引入市场化运作,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从而加强高校共青团的社会职能。

二、高校共青团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2.1思想引领时效性问题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效果主要体现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上。习主席指出高校共青团要提升自身影响力,最为关键的是将任务与广大青年学生最重要、最需要的内容相结合,提高青年学生的真实能力。但目前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在基础、方式及能力方面均存在短板。青年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足,使得部分学生被其他组织吸走。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已经过时,缺乏创新能力,且与青年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除此之外,高校团干部的综合素质不过硬,严重限制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学生渴望发展的需求与愿望。

2.2青年学生专业性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共青团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高校共青团对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的个性知之甚少,从而影响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效果。

2.3实践中长期效果教育的问题

高校共青团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但是高校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可自由利用时间有限,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的活动之中,因此在时间长期性和专业性方面存在短板。

三、新社会环境下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探索

3.1加强思想引导的高效性

为了加强思想引导的高效性,高校共青团应当加强与青年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真实需求,将共青团的改革与学生发展自身的愿望相结合,对共青团的工作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提高思想引导工作的效率。

3.2加强青年社会服务的普遍性

受到高校学生课余时间的限制,使得高校学生社会服务的长期性难以有效实现。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制定有效的计划,整合现有的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从而提高社会服务的长期性。

3.3加强青年参与高校的管理

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利用好学校的学生会,从中选举出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青年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让青年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工作方式及工作理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及决策能力。

四、结语

青年学生是未来国家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此,高校共青团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共青团改革应当以“青年为本”,重视青年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能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改革,从而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全方面发展,为祖国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武友楠. 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7.

[2]徐婧. 基层共青团组织职能改革的探索[D].南京大学,2017.

[3]张凌寒.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创新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6):147-150.

[4]沈博.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群众工作路径探究[D].河南大学,2011.

[5]葛建刚. 新时期共青团组织职能转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职能定位高校共青团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新时期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新模式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的构建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定位的思考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