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朗读的艺术与技巧

2018-09-25邵琳邵琳伟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重音内涵文本

邵琳 邵琳伟

摘要: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了中学时父母、老师看管式的教育模式,步入大学后,他们有了充沛的自由支配时间,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文体活动、户外拓展、备战四六级英语、升本、考研等方面,“朗读”这件事儿,似乎渐渐地就被很多大学生抛出了视线以外,慢慢地被淡忘了……鲁迅说:“我国的汉字有三美:形美,所以感目;意美,所以感心;音美,所以感耳”;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也就是说,人不但要活到老、学到老,还得学到老、读到老。因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和途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朗读”变成习惯,从朗读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学会朗读的技巧,做到能朗读、会朗读、懂朗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长效朗读者。

关键字:朗读 习惯 文化传承 艺术魅力

一、引言

你多久没有朗读了?

如今,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朗读者》、著名配音演员徐涛的《见字如面》等朗读类节目的出现,将“朗读”搬上荧幕,让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迸发出别样的张力与艺术魅力!然而,当这一档又一档“清流”般的朗读类文化节目,于近几年刷爆荧屏的时候,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又该透过这些开播即火的节目,学到什么呢?

二、朗读及其艺术魅力

顾名思义,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朗读是一門艺术,优秀的朗读作品能给人美的享受;朗诵是一座殿堂,艺术的高雅和华贵仰首可见;朗读既有文本的文化传承血脉,又有当代人文精神的关怀;“口耳之学”在朗读中得到了具体说明,“脍炙人口”在朗读中显出了形象内涵。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汉语丰富的声调变化,给朗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朗读能教会大学生审美,并能创造美;朗读能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朗读是我们进行美育的核心目标,也是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朗读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朗读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大学生朗读的策略与技巧

1、朗读需要一个由形象感受向内心视象转变的过程。“感受”,即“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也就是说,对于朗读者来讲,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而“视象”就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那样:当你给别人讲述看过的一部影片时,你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影片的一些画面,这些画面尽管不是连续的,也不是十分清晰,但它的映现使你立即唤起有关的情绪,这种不是真地看到而是在想象中、回忆中重新映现的画面就叫内心视象,简称“视象”。

2、朗读绝不能只停留在出声念字上,要注意抓“实词”,也要有丰富的想象。朗读时要被语言符号所唤醒,透过文字去切身的感受现实生活,让作品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在脑海里活起来,像“过电影”。例如:鸟语花香一词,要通过想象获取形象感受,加深作品理解,深刻体验这个词的内涵,朗读时就好似 “身临其境”一般,听到鸟儿在歌唱、看到阳光明媚照耀、鲜花朵朵盛开、满园花香扑鼻而来......

3、朗读要注意气息的控制。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补气是偷气、抢气、就气。不同的播出内容,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呼吸,气息短,做姿不正确就会造成紧张状态的出现。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调子就是轻声。在词语和句子中,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兄弟 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对头 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等。

4、朗读要注意重音和停顿。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在不表示特殊思想和感情时,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语法重音是由语句结构自然表现出来的重音,有规律可循,不受语法制约,是由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强调的音,又叫“逻辑重音”。在朗读中,重音位置不同,语意也会有所不同。 结束语:

自语言符号诞生以来,语言文字就成了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内涵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表现,无论是《诗经》还是《离骚》,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概莫如此。

朗读总是伴随着对文本的理解而进行的,有效的朗读过程,其实就是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感悟文本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实现语文本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载体和一个传承者的身份,将经典的厚重和深邃及文本的精美和隽永进行血脉相传,只有深入地理解文字语言的形式和内涵,并有了自己的感悟,才能真正体现朗读的价值,也才能真正受益于大众。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李红明.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3]孔建芳.朗读,到底该如何指导[J].青年教师,2005(8).

第一作者简介:

邵琳 1984.12 女 汉族 籍贯:河南濮阳 当前职务:教师 当前职称:助理讲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语文)

第二作者简介:

邵琳伟 1988.10 男 汉族 籍贯:河南濮阳 当前职务:科员 当前职称:初级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播音主持(编导方向)

猜你喜欢

重音内涵文本
活出精致内涵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