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用激素缓解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眼部症状的疗效观察

2018-09-22李雪盛

武警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过敏源莫米松糠酸

李雪盛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常见的鼻科疾病,据估计,全球约有5亿AR患者[1]。AR典型症状包括打喷嚏、流清鼻涕、鼻痒、鼻塞,其中,约85%AR患者同时伴有眼部症状(流泪、眼痒、结膜充血),其中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更易伴发[2]。引起鼻眼相关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过敏源刺激引起的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包括肥大细胞脱颗粒、炎性介质释放、炎性细胞聚集等。眼部伴发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AR患者生活质量[3,4]。

鼻用激素(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INSs)是治疗中重度AR一线用药,对免疫反应的速发相及迟发相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INS对缓解眼部症状有明显疗效,相对于鼻眼联合用药,单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因此,本研究选择伴有眼部症状的SAR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控制鼻部症状的同时,对缓解眼部症状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08至2017-04门诊就诊患者,依据AR诊断标准,将病史超过2年,具有典型季节性过敏症状和(或)季节性过敏源检测阳性,同时伴有眼部症状者,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排除标准:年龄≤12岁儿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近期(2周内)曾经使用过全身或局部抗过敏治疗药物;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期或治愈不足1周;伴有萎缩性鼻炎或鼻窦炎;严重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影响INSs使用。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糠酸莫米松喷鼻剂200 μg(50 μg/喷,每侧鼻孔2喷/次,1次/d)喷鼻治疗,连续用药2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局部或全身抗过敏药物。

1.2.2 症状自评 每个症状按照无症状、轻、中、重度症状分别计为0、1、2、3分,自制打分标准(表1)。治疗前首次评分由接诊医师指导打分作为基础评分,同时教育患者正确填写鼻眼症状量表(儿童委托家长协助填写),打分后患者进行首次用药,以后每间隔1 d用药1次,每次用药前由患者自评,治疗结束后收集整理并做统计分析。每日将鼻部症状及眼部症状各项打分相加,得出每日鼻部症状及眼部症状总分。

表1 患者鼻眼症状自评打分标准

2 结 果

总计156例纳入研究,53例因未完成研究剔除研究队列,剔除主要原因包括:失访5例(3.2%);未按要求完成治疗周期6例(3.8%);使用其他抗过敏药物3例(1.9%);未按要求正确填写自评表39例(25%),最终103例(66.0%)完成治疗并收回有效评分。

103例中,男45例(43.7%),女58例(56.3%),年龄(32±12.6)岁。年龄分布:12~18岁24例(23.3%),19~65岁72例(69.9%),65岁以上7例(6.8%)。鼻、眼基础评分分别为8.38±0.78及7.40±0.97。患者用药后,鼻眼相关症状评分迅速降低,鼻部症状评分在2次用药后下降趋势进入平台期;眼部症状评分降低相对缓慢,前2次用药后降低迅速,以后放缓,4次用药后,评分变化进入平台期并保持稳定(图1)。

对每天评分多重比较分析发现,鼻部症状前两天评分与各日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评分与以后评分没有差异;眼部症状前4 d评分与以后各天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评分与以后各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

图1 治疗期间鼻部与眼部症状总评分变化关系

3 讨 论

AR是极为常见的鼻科疾病,除了鼻部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伴随的眼部症状,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一项横断面研究通过对1009例AR患者的调查显示,伴发的眼部症状会降低生活质量与工作能力,增加卫生投入[5]。因此,在治疗AR同时,有效控制眼部症状十分必要。

《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指南(ARIA)建议INSs可作为中-重度AR首选用药,其优先级高于口服抗组胺药[6]。对于伴发的眼部症状,ARIA建议局部使用抗组胺药物或者色酮类药物,但是这种治疗建议的证据等级不高。Weiner等[7]对11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INSs与口服抗组胺药在控制AR的眼部伴随症状疗效上,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单用INSs可以控制眼部过敏症状。近年来,单用INSs控制AR眼部症状的研究逐渐增加。笔者在临床观察中也有类似发现,单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剂起效较为迅速,用药24 h后,即可显著降低鼻-眼症状评分,说明糠酸莫米松喷鼻剂在控制AR引起的鼻部症状的同时,也可以缓解眼部症状,进一步证实INSs对眼部症状的疗效。

AR鼻部症状的发生,是由于过敏源接触鼻黏膜,诱发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同样,眼部症状的发生是由于过敏源直接刺激眼结膜引发[8,9]。另外,也有研究表明,炎性介质如组胺介导的鼻-眼神经反射,也是引起眼部症状的原因之一。一项安慰剂对照实验发现,使用季节性过敏源刺激AR患者一侧鼻腔,可以引起局部组胺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可以引起双侧眼痒及流泪症状[10]。这一研究提示,鼻腔局部组胺的释放,可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的神经冲动经中脑,激活副交感神经,释放神经递质,引起鼻眼相关症状。INSs可能通过抑制鼻-眼神经反射,达到控制眼部症状的作用。INSs减轻眼部症状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他假说还包括:INSs可以通过鼻泪管进入眼睛,直接抑制结膜炎性反应;INSs通过减轻鼻部炎性反应,减轻鼻腔水肿,有利于鼻泪管引流,使眼部过敏源或者炎性介质易于通过鼻泪管流走,从而减轻眼部症状。

激素引起眼部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口服、吸入及局部使用,有可能引发眼压增高、青光眼或者白内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正相关。但是INSs引起眼部症状极为罕见,Baena-Cagnani和 Patel[11]及Ozturk等[12]研究发现,连续使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剂超过1年,未发生白内障或者明显的眼压波动。Derby和Maier[13]通过一项大宗回顾性调查发现,286 078人中,使用INSs与未用者相比,白内障发生率没有差异。本研究中,所有AR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有眼部并发症,说明INSs具有很好的眼部安全性。当然,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患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青光眼、中心渗出性视网膜炎等疾病患者,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病例,应慎重使用INSs。

总之,研究发现,糠酸莫米松喷鼻剂可以在有效控制鼻部症状的同时,很好地缓解眼部伴随症状,对于伴有眼部症状的AR患者,可以单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剂治疗,其优点在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及联合用药带来的潜在副作用风险,这种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猜你喜欢

过敏源莫米松糠酸
荠菜总黄酮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明胶海绵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
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儿童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分析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诊断评估中价值分析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小儿哮喘过敏源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