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对我国高技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8-09-18李艳秋黄景章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内资高技术存量

李艳秋,黄景章

(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外显示出强大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等等。目前中国正努力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推动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升级。如何客观评价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FDI怎样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本文深入分析国内外学者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提出优化引进外商投资政策,提升高技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FDI对国内高技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途径。蒋殿春(2005)、金春雨(2016)认为,FDI主要通过人员流动效应、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三种方式影响内资企业的创新。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但其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流动等有利于企业的研发活动。

第二,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方向。彭齐超和朱巧玲(2014)以OECD国家为样本,分析出FDI对这些国家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温丽琴(2011)分析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发现FD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有较大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源在吸收外国技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要注意自我创新,发展产业集群。

第三,FDI技术外溢的门槛效应。余泳泽(2012)认为,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门槛条件”,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外溢的“门槛条件”有所提高,外溢效应降低。李斌(2016)发现,FDI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金融发展和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小于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不显著;跨越门槛后,呈正向FDI技术溢出。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以我国高技术内资企业为研究对象,讨论FDI对高技术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影响。根据李晓钟(2016)引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深化FDI对市场结构影响的研究,剔除高度垄断的飞机、航天器、雷达及广播电视4个中类行业,验证高技术产业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内资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

一、影响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第一,自主R&D投入。自主R&D投入包括R&D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创新本质是新知识、新产品的产生过程。高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自主R&D投入形成新的创新产出,即直接产生新知识,还可以通过R&D投入提高企业对现有知识的吸收能力,促进知识溢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因此,自主R&D投入是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FDI知识溢出。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市场愈加开放,除中国企业的自主R&D投入之外,其创新能力还受到他国的R&D行为影响。影响途径包括FDI的示范、竞争、联系和人力资本流动等效应,由此对东道国产生正向效应。然而,FDI也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即东道国企业可能倾向于从国外购买先进技术,特别是在R&D投资风险较大或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第三,企业规模。一种观点认为,垄断力更强的大企业在规模经济、风险承担和融资等方面比规模较小的企业有更大优势,因此大企业就拥有了更强的创新能力,这也即所谓“熊彼特假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特定市场条件下,竞争性产业比垄断产业更可能受到R&D激励,从而规模小的企业更具创新能力。

二、模型建立及变量设定

(一)构建模型

FDI主要是通过其R&D活动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东道国产业创新能力,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这一广泛应用于创新、研发以及知识溢出等方面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分析FDI知识溢出对中国高技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首先,设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上式中,Y为内资企业总产出,RP为内资企业的劳动投入,RD为内资企业的资本投入,A为综合技术水平。对式(1)左右两边取对数,得到:

由于综合技术水平A受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故将FDI纳入到模型中;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范式,将内资企业规模和国有企业比例两个变量纳入到模型(2)中,将式(2)进行适当的修正改进,得到:

上式中,Qit为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i行业第t年的创新能力,RPit为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当年从业平均人数,RDit为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R&D资本存量,FDIit为高技术产业中外商投资的资本存量,GNit表示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规模,GMit表示国有企业的比例,Vit为随机干扰项。

(二)变量与数据

1.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本文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创新能力。首先,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三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删除不需要的行业数据,得到13个中类行业的内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名义值。然后,根据工业品出厂价格定基指数(基期为2005年)对上述名义值进行平减。

2.内资企业R&D资本存量。本文以研发资本存量来衡量高技术产业生产中的研发资本投入。首先,构造一个研发投资价格指数(PR),对R&D经费内部支出平减,借鉴王玲(2008)的做法,假定研发支出一半是劳动力,一半是机器材料,则:

其中,W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P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两种指数的基期均为2005年。然后,使用永续盘存法计算研发资本存量,公式如下:

其中,Eit和RDit分别表示i行业第t年R&D内部支出和R&D资本存量;δi为i行业R&D资本存量的折旧率,本文根据以往研究假定其为15%,gi为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

3.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外资企业R&D活动可能通过一系列的溢出效应来影响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本文以外资企业R&D资本存量来度量FDI知识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4.其他控制变量。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规模GN,本文采用其当年价总产值与个数的比来表示;用国企从业平均人数与全部高技术产业从业平均人数的比表示国有企业比例GM。

本文数据来自2006—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包括13个3位码中类行业面板数据。飞机、航天、广播、雷达这4个行业高度垄断,较少引进外资,予以剔除。为防止多重共线性,所有数据均采用自然对数形式。消费者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首先对中国高技术内资企业2005—2015年1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了Wald、Hausman检验,最终选定固定效应模型。对方程(3)进行回归,逐次添加各个解释变量,得到模型(1)至模型(5)。模型(5)是添加了交叉项lnRP×lnGN的固定效应模型,用于比较分析。

第一,内资企业的自主R&D投入对其创新市场转化能力具有正向作用。在表2的5个模型中,RD和RP的系数均为正且全部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自主R&D投入是高技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另外,从它们的系数估计值大小来看,所有模型均显示内资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对于其创新的作用远远大于资本存量对创新转化的作用。模型(5)添加了一个交叉项lnRP×lnGN,模型拟合优度显著提高,更加体现人力资源对创新的重要性,那么lnRP对lnQ的影响度可以写为0.889365+0.125929×lnGN,lnGN的均值为0.403899,就可以计算出lnRP对lnQ的总影响为0.94023。人力投入的重要可能是因为在创新转化方面需要更多的从业推广,增加新产品的销售收入。

表2 市场转化能力的模型估计

第二,FDI对内资企业创新的市场转化具有正向影响。表2中的模型(2)至模型(5)一致显示,FDI的系数估计值均为正且显著,表明外资企业的R&D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中国高技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当模型中添加了FDI后,内资企业的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和自主人力投入的影响在降低,说明外资的投入降低了自主投资的要求,并且三者共同增加创新产出。不过,从系数估计值大小来看,通过FDI知识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比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的作用小,但比李晓钟(2016)、沙文兵(2013)的系数结果大,因为本文所选行业不包括航天器、雷达等高度垄断行业,溢出效应更加明显。

第三,其他控制变量。内资企业平均规模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影响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为正影响,即内资企业规模越大,其创新能力越强。这是因为规模大的企业,其知名度更高,融资途径更宽广,更容易吸纳创新性人才和研发经费,提高其创新能力,但从系数值来看,影响不大。可见,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对高技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高技术产业的13个中类行业数据出发,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技术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总体上对高技术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着积极促进效应;内资企业规模总体上对高技术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作用,但作用较小;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对高技术内资企业自主创新影响不显著。

为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应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环节;在外资的质量方面,注重催生甚至提高引资、引智、引技的协同效应。内资企业着重加强自主研发经费的投入,重点项目环节重点关注,加强研发人员的培养,注重从业人员的学习交流,更高效地利用自主研发经费,更有效地提升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高技术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力。

猜你喜欢

内资高技术存量
上半年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实现“双提升”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腐败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