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现状与改进方法研究

2018-09-1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陈列文物保护馆藏

谢 强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晋祠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5)

很多博物馆非常重视文物的陈列与展览,但在规模较小的博物馆中,馆藏文物陈列不合理的现象较为显著。从整体上来看,部分行政化管理色彩较重的公立博物馆在馆藏文物陈列与展览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馆藏文物本身的文物价值较高,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与展览实际上也是文物本身多种功能与价值的社会化体现。新时期,文物保护这一问题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探寻出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改进与优化路径也十分必要[1]。

1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概述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是指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保护性陈列展览布局活动的总称。陈列展览一般要兼顾3个层面的内容:"以文物保护为基本前提,原则上来看,任何形式的馆藏文物陈列展览都不能损害文物的价值;#应当将其宣教功能体现出来,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保护和存放的物理载体,也是文化宣传和艺术教育的主阵地;$陈列展览需要与文物类别及属相相互吻合,不同类型的馆藏文物本身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不尽相同,其对于陈列展览环境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陈列展览也要对文物本身的特色与特性进行较好迎合。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绝非简单陈列布局与公开展示,其技术性复杂程度相对较高。

2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现状分析

2.1 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不到位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中存在着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具体状况,这实际上也是当前国内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中的共性问题。文物陈列展览是各家博物馆主要的经济来源,即便是非营利性的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也是其基础性功能发挥的重要媒介。但除较为大型和管理上十分规范的博物馆外,很多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都没有实现对文物的充分保护。一方面,私人或小型博物馆缺乏对文物进行完备保护的现实能力与条件;另一方面,很多博物馆对于文物保护并没有给予应有重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应当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但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事宜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关注,保护工作也未开展到位,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与文物保护被割裂开来的现象十分普遍[2]。

2.2 陈列展览形式千篇一律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形式较为单一,可谓千篇一律。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虽然要以文物保护为基本点,但在当前审美多元化,大众审美明显变化的背景下,简单地将馆藏文物罗列在受众面前会导致文物本身的观赏价值大打折扣。例如,在南京的陶器文物陈列展览中,其基本的陈列展览状态如图1所示,多个陶器只是简单放置在陈列展览架上,且整体上没有美感。这种展览形式只能呈现文物的少数几个几何,一个挨一个的陶器给人一种“廉价感”较强的错觉。除陈列展览形式千篇一律外,这种同类型文物在陈列展览上极容易显得杂乱无章,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陶器文物被简单陈列在一行中更是导致陈列展览本身丧失了艺术美感。

图1 南京博物馆陶器文物陈列展览状态(来源:汇图网商业图库,上传于2013年12月12日)

2.3 陈列宣教功能较为薄弱

绝大多数陈列展览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应当为博物馆本身的宣教功能作出一定贡献。在对公立与私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很多大型的公立博物馆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中会将文物的文字介绍作为主要宣教功能彰显形式。但在一些私立的博物馆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文物讲解人员,但讲解效果与陈列展览宣教功能发挥间依然存在差距。陈列宣教功能较为薄弱这一状况普遍且客观存在,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在优化与调整上也很容易丧失正确的方向。

2.4 陈列展览整体营造受重视程度较低

很多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会忽视整体陈列展览环境的营造,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很多博物馆虽然可以对馆藏文物的展示环境进行一定改进或优化,但对于整体环境营造并未给予较多关注。由于思想意识层面对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整体环境营造并不重视,在实际的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中,整体环境往往同陈列展览的文物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是一些色彩上的不兼容。例如,在一些古书籍或字画文物的陈列策展览上,展示专区或展示柜附近的环境如果过于明显会使得厚重的书卷气息丧失。很多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内部装修风格基本相同,文物陈列展览区域内的色调,风格也不会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状态下,文物很难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式的存在。在对某一个或某一部分馆藏文物进行陈列摆放时也要按照相应流程及规范进行,并控制好文物陈列展览状态下的温度与湿度等[3]。此外,灯光的不合理运用和展示柜材质选用的不当等因素也会影响整体陈列展览效果。

3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改进与优化建议

3.1 以文物保护为中心进行陈列展览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时务必要围绕着文物保护这一核心内容。“十一五”期间,国内掀起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热潮,出台了很多馆藏文物保护、管理、修复及运输条例性规定,直接促进了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中的文物保护。但发展至今,文物保护依然差强人意。国家层面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加以及相关管理型条例的出台能够为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中的文物保护水平提升作出很大贡献,因此,国家层面应当强化对馆藏文物的管理规制与指导。对于众多的博物馆而言,其则要结合自身状况及需求确定文物保护责任机制和管理办法,从而使得陈列展览相关工作可以与文物保护性工作同步开展下去。

3.2 美学视角下多元化陈列展览形式

文物的陈列展览与文物的陈列摆放并不相同,文物摆放式的陈列展览很难将文物的魅力多角度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博物馆馆藏文物需要一种更富有美感的陈列展览,换言之,美学视角下,博物馆需要对馆藏文物进行更为多元化的陈列展览尝试。不同类型的馆藏文物在陈列展览上有不同的需求,形状上的差异也会使得很多传统的陈列展览方式方法无法得到较好适用。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应当避免过于凌乱,单位空间内要将文物的个性魅力较好显现出来。各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类型与数量都不尽相同,因此,其在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上可以对其他同类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模式或经验进行一定借鉴,在此基础上则可以通过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形式的不断调整,遴选出最优的陈列展览方案。一旦陈列展览的形式较为新颖且富有艺术上鲜明的个性,创新性较强的陈列展览形式也能衬托出馆藏文物的艺术气息[4]。

3.3 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陈列宣教功能彰显

与博物馆类似的科技馆已经在物品展览中对多媒体及相关技术进行了运用,多媒体进行的动态展示与讲解具有很大的相对优势,博物馆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改进也应当多多媒体等技术进行运用,并依托多媒体等技术进行陈列宣教功能的彰显。例如,博物馆可以在某些重要陈列展览文物的展柜旁边放置专门的电子展示屏幕,制作相关的文物历史与文化价值讲解视频并播放的办法,向观者进行文物的多角度讲解。博物馆内也可以在醒目处设置LED屏幕,并通过馆内电子地图和功能区的指引,让观者更为直观地寻找展览文物区域。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目的之一在于让人们更好地透过文物感知与了解文物背后所承载历史或文化,多媒体为载体的多种信息技术在馆藏文物讲解上的运用可以进行很多调整,这种调整也能够与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形式的多元化调整产生较好协调,并为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形式的创新与多元提供更多方向及选择。

3.4 注重陈列展览整体环境营造

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实际上是艺术性较强的综合性活动,虽然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以文物为核心,但在博物馆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整体上的文物陈列展览环境对于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视觉效果和整体效果都会产生影响。鉴于很多博物馆在文物陈列展览时会忽视整体环境的营造以及环境同文物间的协调,新时期,要想更好地进行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则自然要对整体环境的营造事宜给予关注,某些博物馆更是可以借助扩建及改建进行内部风格的调整。博物馆也可以对现有馆藏文物进行更为科学的分类,并将不同类别的文物归集到一个陈列展览区内,进而结合这一陈列展览区内的文物特色进行周围环境的重新优化,使得各个区域与各个类别的馆藏文物能够更加具有辨识度。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相关的环境可以得到较好优化后,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整体性便能够得到较好增强,博物馆更加可以将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环境作为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一个较好点缀,而这种尝试与做法能促进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向更为新颖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虽然没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予以支撑,但文物保护作为优先级最高的原则时,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仍然要围绕着文物的保护展开。市场经济下,经济利益驱使以及其他因素的存在和影响会对相应主体在进行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时出现错误的理念和做法,这也要求文物保护机构以及强化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物陈列展览的监管。此外,现存于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中的一些问题应当被较好解决,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的不断优化也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陈列文物保护馆藏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组合与构建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