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不出和抑郁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

2018-09-13杨小娇汪凤兰张小丽邢凤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慢性病居家条目

杨小娇 汪凤兰 张小丽 邢凤梅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健康促进行为是老年人处于心理、生理及社会老化威胁所产生的主观感知与情绪反应,促使老年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过程,可延缓伴随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病。中国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5.5%,慢性病患病率高达53.8%,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1,2〕,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慢性病患病率明显上升〔3~5〕。我国老年人口中居家不出与抑郁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居家不出是导致老年人卧床或废用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6〕。本研究旨在探讨居家不出与抑郁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北省邯郸市3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1个行政区(复兴区),以相同的方法从复兴区65个社区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建安社区)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研究者。②在样本小区居住≥1年。排除标准:①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者。②视力、听力或言语障碍者。③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

1.2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职业、主要经济来源、月收入、慢性病、长期用药等。(2)居家不出量表:由日本学者安村编制而成。本研究使用的是由王素冬等〔7〕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居家不出量表。包括2个子量表:居家不出状态、居家不出原因,共计24个条目。外出频率选择每周1次或不外出的属于居家不出,分值越高,居家不出状态越严重。(3) 老年抑郁量表(GDS-15):GDS-15由美国Brink等〔8〕编制。本研究采用Sheikh等〔9〕发展的中译本GDS-15,该量表的Cronbach α为0.82。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1分计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量表总分为0~15分。总分≤4分为无抑郁,5~9分为轻度抑郁,≥10分为重度抑郁。(4)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该量表由Walker等〔10〕修改,中文版HPLP-Ⅱ由李彩虹等翻译并使用,此量表共48个条目6个维度: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运动行为、压力应对。每个条目采用0~4分计分法,得分越高代表健康促进行为水平越高。

1.3调查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本研究的8名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研究背景、调查内容和问卷填写标准。对不能到调查现场的老年人在街道居民委员会的配合下,进入社区进行入户调查。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发放问卷,并指导其根据自身情况认真填写,回收问卷时调查员逐份查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以保证问卷的填写质量。本次共发放问卷1 455份,回收有效问卷1 371份,有效率94.22%。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老年人中男538人(39.2%),女833人(60.8%),年龄60~94〔平均(70.1±8.1)〕岁。婚姻状况:无配偶314人(22.9%),有配偶1 057人(77.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91人(35.8%),初中473人(34.5%),高中及以上407人(29.7%)。家庭结构:独居老年人94人(6.9%),夫妻二人居住828人(60.4%),和子女同住449人(32.7%)。职业:干部328人(23.9%),工人711人(51.9%),其他职业332人(24.2%)。主要经济来源:退休金1 192人(86.9%),其他179人(13.1%)。月收入:≤999元221人(14.4%),1 000~1 999元301人(24.1%),2 000~2 999元679人(47.0%),≥3 000元170人(14.5%)。慢性病:无慢性病346人(25.2%),1种慢性病583人(42.5%),2种慢性病293人(21.4%),≥3种慢性病149人(10.9%)。长期用药:长期用药431(68.6%)人,未长期用药940(31.4%)人。

2.2居家不出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 与非居家不出组相比,居家不出组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低,其中,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运动行为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居家不出与非居家不出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比较分)

2.3抑郁对老年人健康促进的影响 从重度抑郁到轻度抑郁、无抑郁,老年人的健康促进行为得分逐级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居家不出和抑郁与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居家不出和抑郁与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说明居家不出、抑郁程度越高,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就越差,见表3。

表2 不同抑郁程度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比较分)

表3 居家不出和抑郁与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分析(r值)

1)P<0.05

2.5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为因变量,以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及居家不出、抑郁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居家不出、抑郁是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慢性病数量多、居家不出、重度抑郁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较差,见表4。

表4 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

R2=0.417,调整系数R2=0.415;F=195.162,P<0.05

3 讨 论

文化程度较高,对自身的健康关注度均较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并且做出适当的促进健康行为的调整〔11〕,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活动水平、自理能力降低,对自身躯体变化敏感性减弱,对不良生活方式的拒绝不明显,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显著、反复发作等特征,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健康,是我国医疗费用直线上升中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慢性病的发生与长期养成的健康促进行为有关,并且对健康促进行为产生消极影响〔12〕。

居家不出是指排除医学上的外出禁忌,几乎每天都在家里度过,每周外出次数≤1次,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居家不出较非居家不出老年人的营养水平、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运动行为水平差,这可能与老年人不外出的生活方式加重了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衰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自身的健康有关。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13〕。居家不出的老年人会造成日常活动范围减少,与他人和社会的交流互动减少,不愿运动行进而影响其健康促进行为得分。居家不出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运动锻炼等健康促进行为方式提高运动耐力和健康责任,扩大社交范围,改善健康状况。相关部门及社区应及时对老年人自身现存的危害性健康行为方式进行分析和指导。

抑郁是老年常见的负性情绪问题和精神疾患之一,在我国社区老年抑郁发生率为16.1%~33.5%〔14,15〕。吕扬等〔16〕提出,至2020年,抑郁将成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杀手。抑郁可导致老年人的社会、躯体活动减少,并且因为情绪低落、悲观、生活中没有爱好和乐趣、担心老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情绪低落且不愿与人交流,导致自我实现感与人际关系减弱,出现定向力的丧失,产生丧失感、孤独感,对自身的营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促进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预防老年人负性情绪的发生,务必重视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和心理状况并加大老年人心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适当的老年群体活动和恰当的心理疏导,倡导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慢性病居家条目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微生高的往事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