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核干因子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2018-09-13王县平严海员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淋巴管阳性细胞前列腺癌

王县平 严海员 杨 锋 胡 俊 吴 奥 王 炜

(武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湖北 武汉 430081)

前列腺癌为男性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其发生率占男性肿瘤的9.7%〔1,2〕。前列腺癌因临床表现隐匿、自然病程长,目前尚未普及检查,故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与多种因子相关,内皮生长因子(VEGF)-C为VEGF家族成员,而其受体(VEGFR)-3为VEGF-C酪氨酸激酶受体,两者结合后具有促进机体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作用〔3,4〕。研究〔5〕证实,VEGF-C与VEGFR-3结合后,可促进肿瘤中心及外周淋巴管生成,并具有诱导血管新生及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等作用。核干因子(NS)为p53结合蛋白,其于已分化组织中不表达,干细胞或者肿瘤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于干细胞及多种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EGF-C、VEGFR-3及NS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异常已有研究证实,但前列腺癌组织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之间关联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前列腺癌组织VEGF-C、VEGFR-3及NS水平及其与病理分级之间相关性。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武汉市第九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手术及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为前列腺癌组,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检查均符合前列腺癌诊断标准〔6〕,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9.9±9.8)岁,体重指数(22.3±2.6)kg/m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49.6±43.6)ng/ml,游离PSA水平(16.3±6.9)ng/ml,前列腺体积(139.6±45.6)ml,Gleason评分(6.3±2.1),TNM分级T1c级6例,T2b级13例,T2c级16例,T3a级5例。术前均未接受手术、化疗及放疗干预、中药治疗;取癌旁组织40份(癌旁组织组),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选择同期行前列腺手术患者经病理检查为正常组织者40例(对照组),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70.3±9.3)岁,体质量指数(22.9±2.7)kg/m2。三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VEGF-C、VEGFR-3水平测定 制作病理组织石蜡块、切片,将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蒸馏水冲洗后,再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浸泡;将切片置入高压锅3 min后冷却;再以PBS浸泡3次,每次5 min;滴加增强剂工作液后置于室温下孵育10 min;滴加一抗后置于4℃冰箱内过夜,取出后再滴加增强剂工作液置于室温环境下孵育20 min;再滴加酶标羊抗鼠/兔聚合物工作液(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置于室温环境下孵育30 min;再以PBS浸泡3次,每次5 min;再以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后使用中性树胶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1.3NS水平测定 常规脱蜡,应用胰酶抗原修复;再应用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后应用正常兔血清封闭;滴加羊抗人NS抗体,置于4℃冰箱过夜;滴加生物素标记的兔抗羊二抗,置于室温环境下20 mnin;PBS清洗后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卵白素,置于室温下孵育20 min;再以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1.4结果评估 (1)VEGF-C结果判定:将封片置于200倍显微镜下观察,以细胞核不染色、细胞质内发现棕色或者棕黄色颗粒作为阳性染色标准,其中,阴性:染色细胞数<10%;弱阳性:染色细胞数10%~25%;阳性:染色细胞数26%~50%;强阳性:染色细胞数>50%〔7〕。(2)VEGFR-3结果判定:细胞质内及细胞膜出现棕褐色颗粒为阳性,置于低倍镜(100×)下观察,阴性:染色细胞数<20%;弱阳性:染色细胞数20%~45%;阳性:染色细胞数46%~65%;强阳性:染色细胞数>65%〔8〕。(3)NS结果判定:以细胞质或者细胞核内出现淡黄色或者黄棕色为阳性细胞标志,阴性:阳性细胞率≤5%;弱阳性:阳性细胞率6%~25%;阳性细胞数26%~50%;强阳性:细胞染色率>50%〔9〕。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VEGF-C、VEGFR-3、NS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组及癌旁组织组VEGF-C、VEGFR-3、NS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均P<0.05);与癌旁组织组比较,前列腺癌组VEGF-C、VEGFR-3、NS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见表1。

表1 各组间VEGF-C、VEGFR-3、NS表达比较〔n(%),n=40〕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癌旁组织组比较:2)P<0.05

2.2前列腺癌组织VEGF-C、VEGFR-3、NS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关系 与T1c级比较,T2b、T2c及T3a级VEGF-C、VEGFR-3、NS表达增强(均P<0.05);与T2b级比较,T2c及T3a级表达增强(均P<0.05);与T2c比较,T3a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前列腺癌组织VEGF-C、VEGFR-3、NS水平与病理分级之间关系〔n(%)〕

1)与T1c级比较;2)与T2b级比较;3)与T2c级比较:均P<0.05

3 讨 论

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外周带,远离前列腺尿道部,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确诊时多已处于疾病晚期,多数患者仅能接受内分泌治疗,丧失最佳手术时机。此外,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与治疗措施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关联。VEGF-C于人类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q34,为临床第一个发现的具有调节淋巴管生成作用的VEGF家族成员〔10〕。研究〔11,12〕证实,VEGF-C具有诱导多种恶性肿瘤内或者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生成的作用,且与淋巴道转移具有密切关联。VEGFR-3主要表达于淋巴内皮细胞,其与VEGF-C结合后可诱导VEGFR-3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再通过胞质内信号传递等机制,促进DNA有丝分裂,最终导致靶细胞增殖〔13〕。本研究表明VEGF-C及VEGFR-3于前列腺癌组织表达增强明显,且临床分级越高,VEGF-C及VEGFR-3表达增强越明显。研究〔14,15〕表明,VEGF-C及VEGFR-3结合后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激活,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另一方面,还可促进肿瘤组织淋巴管扩张及增加淋巴管通透性,增加淋巴管周围组织间隙内压力,牵拉内皮细胞,增大淋巴管管腔,而导致重叠的内皮细胞开放,使肿瘤细胞更易进入淋巴管,促进转移,此可能为前列腺癌组织VEGF-C及VEGFR-3表达水平增高及临床分期高,其表达增强原因〔16,17〕。

人类NS基因位于3p21,其不仅存在于鼠的胚胎皮层干细胞等,还可见于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研究〔18〕证实,下调NS基因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表明其表达于肿瘤细胞自我更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外研究〔19,20〕报道,NS可能为干细胞及肿瘤细胞中最重要的共同调节基因,其表达水平参与肿瘤细胞增殖;此外,BS基因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联,细胞分化程度高,癌细胞恶性程度小,NS水平降低,表明NS参与前列腺癌发生及转移,此可能为NS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淋巴管阳性细胞前列腺癌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