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TNF-α、VCAM-1水平的影响

2018-09-13付南燕夏忠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付南燕 夏忠斌

(江西宜春学院医学院病原生物教研室,江西 宜春 336000)

巨细胞病毒(HCMV)作为一种常见病毒,通常情况下呈潜伏感染,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毒激活引起疾病。研究发现,HCMV感染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与脑梗死发生有一定关系〔1〕。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早于斑块发生,临床上采用颈动脉超声测量IMT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2〕。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免疫过程〔3〕。本研究旨在了解HCMV与老年脑梗死动脉硬化的关系及HCMV感染对TNF-α、VCAM-1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江西宜春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6例为ACI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60~76岁,平均68.3岁;ACI组纳入标准:①符合WHO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发病48~72 h内经头颅MRI/CT检查,明确梗死灶;③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入组。排除标准:①有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致心源性脑栓塞疾病;②发病前15 d内有急性感染疾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肿瘤等;④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及溶栓治疗者。同时选取在门诊复诊的30例陈旧性脑梗死(OCI)患者为OCI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3岁,平均65.8岁;OCI组纳入标准: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无急性发作,脑MRI/CT扫描可见OCI病灶,未见新发梗死;排除标准同ACI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正常对照(NC)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9~72岁,平均(62.9±6.2)岁。各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标本采集 受试者均在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室温放置10 min后,3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上清,-70℃冻存备用,集中待测。

1.3HCMV-IgM、IgG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所有样品采用酶标仪(美国Muhiskun MK3型)在450 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值(OD值),结果判断〔4〕:临界值(CO)=阴性对照均值+0.25,样品OD值与CO值之比,<1.0 为阴性,1.0~1.2为可疑,>1.2为阳性。试剂盒为美国Quida公司产品。

1.4颈动脉超声 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探头频率为7.5 MHz。被检者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及IMT,并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选取双侧颈总动脉远段及颈内动脉近段距离分叉膨大部均为1.0~1.5 cm处血管壁,分别测量动脉前、后壁内膜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及管腔内膜界面与IMT〔5〕。颈动脉IMT正常值<1.0 mm,1.0 mm≤IMT≤1.5 mm为内中膜增厚。管壁不规则隆起增厚,IMT>1.5 mm,且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变化,视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斑块病理类型和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脂质型软斑、纤维型斑块、钙化型硬斑和溃疡型混合斑,其中,硬斑包括纤维型斑块和钙化型斑块;根据Crouse斑块积分法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5血清TNF-α、VCAM-1含量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试剂盒由北京易科攀博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各组HCMV-IgG、IgM阳性率的比较 ACI组HCMV-IgG、IgM阳性率及含量明显高于OCI组和NC组(P<0.01);OCI组HCMV-IgG阳性率及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5或0.01);见表1。

表1 三组HCMV-IgG、IgM阳性率的比较

与NC组比较:1)P<0.01,2)P<0.05;与OCI组比较:3)P<0.01

2.2HCMV-IgG阳性与阴性组颈动脉超声结果的比较 脑梗死患者(包括ACI组和OCI组)HCMV-IgG阳性组检出斑块31块,检出率为67.4%(29/43),其中,软斑13块(44.8%),硬斑10块(34.5%),混合斑8块(27.6%);阴性组检出斑块20块,检出率为41.9%(18/43),其中,软斑3块(16.7%),硬斑11块(61.1%),混合斑4块(22.2%);HCMV-IgG阳性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其中,HCMV-IgG阳性组软斑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硬斑比例低于阴性组(P<0.05),颈动脉IMT、软斑积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而硬斑积分则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与HCMV-IgG(阴性)比较:1)P<0.05,2)P<0.01

2.3各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的比较 ACI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OCI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OCI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见表3。

表3 各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比较

与NC组比较:1)P<0.01;与OCI组比较:2)P<0.01

2.4各组抗HCMV-Ig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TNF-α、VCAM-1含量比较 ACI组和OCI组中,抗HCMV-IgG阳性患者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或0.05)。NC组抗HCMV-IgG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血清TNF-α、VCAM-1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ACI组抗HCMV-IgG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IgG明显升高(P<0.01);见表4。

2.5ACI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与HCMV-IgG的相关性 TNF-α、VCAM-1含量与HCMV-IgG阳性率呈正相关(r=0.367,P=0.005;r=0.325,P=0.015)。TNF-α、VCAM-1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332,P=0.012)。

表4 各组HCMV-IgG阴性和阳性患者血清TNF-α、VCAM-1含量比较

与同组HCMV-IgG(阴性)比较:1)P<0.01,2)P<0.05

3 讨 论

HCM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6〕。早期的研究表明,HCMV潜伏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HCMV周期性激活潜伏感染或连续的活动性感染〔7〕。周晓蕾等〔8〕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MV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颈动脉病变支数相关。HCMV感染会导致患者血脂异常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TNF-α增高参与了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李心怡等〔9〕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标本中存在人HCMV感染的证据。本研究结果提示ACI患者存在HCMV感染,且具有一定的活动性,OCI部分患者存在慢性HCMV感染。

HCMV感染对血管内皮有损伤作用,HCMV感染可诱导TNF-α表达增加,提高TNF-α刺激VCAM-1表达增加,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10〕。邸卫英等〔11〕研究发现,HCMV感染引起TNF-α水平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支持HCMV激活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王晓翔等〔12〕研究证实,ACI患者血清TNF-α、VCAM-1水平明显增高,彼此相互作用参与了ACI的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说明,TNF-α、VCAM-1参与了脑梗死的炎症免疫过程。HCMV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产生过量基质金属蛋白酶分解纤维帽中主要成分胶原纤维,使纤维帽变薄,斑块破裂,造成斑块不稳定〔13〕。本研究表明,HCMV感染提高了血清TNF-α、VCAM-1水平,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性,并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不足在于样本量有限,病毒学检测方法局限,有关HCMV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清TNF-α、VCAM-1之间的潜在机制还有待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