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实践与研究

2018-09-12汪燕

科教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模式信息化

汪燕

摘 要 高职院校因其专业和人才集聚的优势,积聚着科技开发和成果运用的巨大潜力,是发展科学技术和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水平和创新程度直接决定着其成果产出的质量和数量。运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整合科研人力资源,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创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 信息化 科研管理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07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ccumulated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use of results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in professional and talent gathering, and they are the frontie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Therefore, the level and degree of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rectly determin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ir output. It is imperative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further integrate human resourc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Keywords informatiz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novation mode

當前,科研在高职院校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已成为一个职业院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借助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东风,进一步构建高职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促进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迈进,同时为科研工作者精准个性化服务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1 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文化底蕴浅,科研底子薄,管理体系弱。虽然近些年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加大,科研参与合作意识在增强,许多学校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硬件设备等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客观上为科研力量整合、科研项目管理考核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创造了条件。但是总的看,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氛围不浓,科研水平层级较低,管理体系需进一步规范,许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还停留在为教师评职称服务的浅层次方面。

(1)存在信息“孤岛”,部门整合有待加强。科研部门单打独斗多,部门院系协同协作少,科研管理的平台功能不强。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但存在涵盖面不广、数据资源整合不够的弊端:一是院校内部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相对封闭,系统之间难以对接,在管理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二是科研人员之间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合作交流不足,研究力量相对分散。三是高职之间各自为政,科研资源相互封锁,信息共享难度较大,跨院系跨学科交叉合作困难。

(2)偏重管理功能,服务意识有待提升。数据资源简单积累多,深度应用少,科研管理的服务功能欠缺。科研课题的选题、科研方向的把握、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是科研管理中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环节,而这一系列的科研决策都离不开科研信息平台的建设。部分高职院校虽重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但管理功能仍多集中于项目、经费、成果的录入、修改、查询、报表等基础数据,其本质特征还停留在辅助科研项目申请和经费管理上,隐藏数据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开发,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难以满足智能化时代下给科研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3)对外开放不足,互联互通有待加强。相比较于一般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立足于产业,在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紧随市场动态,以行业信息来开展科研研究,这本来就应该是高职科研工作的强项。高职院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应当对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发挥成果转化功能。建立信息技术交流及应用推广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从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 基于信息化技术实施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的目标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是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中的目标主要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内部整合,构建高效信息系统。一是实施科研管理流程再造。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有效缩减或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打造更加扁平化、更加灵活开放的治理体系,实现科研管理的“流程再造”。省去大部分信息搜集、汇报与分析的人工操作,信息的交互与沟通更加便捷,从而提升科研管理的成效和活力。二是减少组织层级,实现专业对口的管理模式,营造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

(2)重视科研指导,构建服务型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从高职院校现有各种类型的科研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和潜在有用信息,既可以为高职院校科研绩效管理、项目评估、研发资源分配等提供有效决策支撑,又可以给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灵活个性服务,在经费、设备上拥有更加广泛的选择权和使用权,成果转化更加快捷方便,实现研究成果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

(3)重视外联广度,构建成果转化立交桥。在信息化时代,科研管理和创新从来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行为,而是全社会的集群行为。运用大数据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加强各“信息孤岛”的联动,可以增强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同时也为与院校外科研信息的有效交流和整合大开便捷之路。既可以拓宽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又为一线科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应用前景,拓展了科研的维度,提升科研的效度。

3 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举措

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设立了基金来推动大学和产业之间的技术合作、研究、开发、应用,形成了一条从科技成果的产生直到商品化的服务链,从而对美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7年8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我们认为,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一个集科研探索立项、辅助研发、技术交流、应用推广于一体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破除各二级学院之间的信息隔膜,从而实现学校与社会、政府、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水平。

(1)构筑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传统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各个要素之间泾渭分明,信息时代下的科研管理必须打破要素之间的壁垒,把产、学、研、用等各个创新主体整合调动起来。浅层次上可以实现科研信息的主动推送、实时更新,科研档案归档与项目研究结题实现同步,精确掌握各个科研项目的进展和动态。深层次上可以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共享,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学科优势的形成。首先,在国家层面建立高职院校科研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其次,各高职院校要建立自己的科研工作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可视化对接国家科研管理平台。再次,各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科研人员及项目数据库建设,推进数据应用跨机构、跨区域、跨部门共享。

(2)构筑个性化的服务体系。立足于大数据,科研管理平台为专职科研人员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库,收集和整理相关高职院校学科特色与科研成果信息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上述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院校、学术团队科研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对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科研发展方向建议,进而形成个体科研人员精细化素质能力提升方案,实现科研管理从单纯管理职能到全方面指导的飞跃。随着平台功能的完善,资料搜集的完备,指导的精度也日益科学,收集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快、越准确,对科研和各项工作发挥的作用越大。

(3)构筑开放式的运作机制。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科研管理平台,其运作机制必须是开放式的,开放式的科研能够保障平台应用效能最大化,科研前景更加广阔。一是数据来源更加广泛,借助开放机制,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数据供他人使用,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取相关数据为自身科研提供便利,有效避免相关科研的重复性劳动,又能拓展数据来源渠道,丰富系统资源。二是设备共享更加便捷,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建立职业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便利区域内的职校联盟科研合作。三是科研需求更加精准,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技术需求和科研攻关在科研管理平台上公布,藉此由相关科研人员或机构进行技术攻坚,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四是科研应用更加务实,科技人员根据科研开展的实际,将自身的科技发明或专利成果在管理平臺公布,寻找具有相关科研需求并能够应用转化的对象,实现科研成果价值最大化。

(4)构筑协同性的共建模式。基于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平台必须有院校、企业、政府等主体参与,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各个主体互利共赢,取得“1+1>2”的效果。具体模式有:一是校内协同模式。发挥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体作用,围绕某个或多个科研项目,汇集整合学校各二级学院的相关专业、人才资源,组建相应的研究团队,推动科研项目的多学科跨专业渗透。二是校校协同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协同创新的校际联盟整合各校的优势资源,共同攻克相关领域的重点课题,提高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三是校企协同模式。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选题上企业需求化、评判上市场检验化、运用上生产商品化,实现科研管理与企业的一站式配置、一条龙服务。四是校政协同模式。高职院校科研中,寻求与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点,如政策解读分析、创新领域研发突破等,进行协同合作,形成高质量的咨询决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4 结语

教育部2015年发布《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用3年时间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处于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科研信息化建设也方兴未艾,智能化的建设势必对科研的传统方式和手段带来挑战,势必对科研管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时下信息化时代科研管理创新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对高职科研管理平台构建提供某种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德帅,张凡.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8).

[2] 吴生,赵雪曼.高校科技统计实践与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503-505.

[3] 曹海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3(8):274.

[4] 杨国梁,关忠诚,石兵.数据仓库技术在中国科学院评估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07(28):114-122.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创新模式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