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和科研实力比较

2018-09-12孟洋

科教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孟洋

摘 要 中日两国在女性教育发展历史上有很多相近之处,本文围绕中日两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历史、近代中日女性受教育程度、中日两国女子大学科研实力、女性在科研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女子教育 高等教育 女性研究者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03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history of female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Japan, the education of women in China and Japa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women's universities, the role and status of women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 women's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female researcher

1 中日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概述

中国近代的女子教育起源于基督教会女校的创办,前后主要有北京的协和女子大学、福州的华南女子大学、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上海的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1][2]国人自办女学产生于戊戌变法时期,早期女子教学主要以“贤妻良母”为主,后期开始注重女子独立人格培养等。民国时期,女子教育依旧在艰难中曲折发展,[3]前后创办的女校主要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由于抗战及内战,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11所独立设置的女子大学中仅尚存四所——金陵女子大学、 华南女子大学、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在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中,国内女子大学在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到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影响,以职业教育及合作办学为中心的女子高等院校开始在我国重新出现并且发展迅速。

与中国不同,日本女子教育起源于幕府统治后期的寺子屋,如在全国15500所寺子屋里女生数量约占五分之一,同时基督教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明治维新后,由于西方女子教育思潮的涌进,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日本先后建立起多所女子学校,涉及师范、医学护理等各领域。[4][5]据不完全统计,到1900年日本女孩的就学率达到了71.73%。在帝国主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泛滥,公立女子教学以服务于战争的“军国之母”和“军国之妻”为主要目标。而这段时期民办私立女子学校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公私并举的双轨教育体系,到1933年,日本全国女子学校已达900多所。二战后至今,日本女子教育经历了占领时期的民主化改革、高速增长时期的妇联运动以及21世纪的新发展等三个阶段,[6]期间日本女子教育成效显著,一举成为亚洲最早完成女子教育现代化的国家。

2 中日女子教育发展历史过程比较

中国最早的女性教育起于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后,西方思想开始涌入中国,中国女子进入初步繁荣阶段。1898年上海成立了第一所女子学堂。辛亥革命后,女子教育进入发展阶段,许多女校在小学基础上发展出初中部和高等教育。1930~1940年间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出现了女子大学,女子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主要以桑蚕、纺织、縫纫为主。1935年周振韶在上海开创了上海妇女教育馆,上海女校走出了首批女教育家、科学家、实业家、医生等。新中国成立后上海60余所高校和1500所中小学面向女子开放。

日本女子教育的开端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与中国女子教育兴起时期基本是同时期。古代日本女子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恩社会各方面受到洗礼,特别是对日本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女子教育的基础。女子教育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序幕。1872年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全民教育,男女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1872年日本第一所女子学校,东京女子学校成立,1874年创建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是现在东京“有女子东大”之称的御茶水女子大学前身。二战以后,日本提出创办女子大学的设想,1947年建立了26所女子大学,东大也开始接受女子大学生。高等教育对女子开放,标志教育开始实现真正的民主化。

3 中日女子受教育程度分析

19世纪后半期,日本女子教育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接受初等教育的男女比例为6:1,中等教育几乎没有女子。1920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1、1.5:1、25:1。1947年日本通过《教育基本法》女子教育有了巨大的改变。近20年来,日本大学女子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其中在公立学校总体情况仍是男多女少,而在私立大学,尤其以文科为主的私立大学中女生比例普遍高于男生,但女校重文轻理现象严重,如在日本81所女子大学中,仅4所设理科系,其余都只设文科系。[7]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校女生比例从1980年的23.6%上升到1995年的35.40%,到2004年,本科在校生的女生比例已达到45.70%。[8]据教育部网站数据,自2009年起,中国女大学生人数已连续四年超过男生,自2010年起,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生,其中,语言类、金融类、护理类、教育类专业及院校的大学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在大部分综合类大学中,女生比例均高于50%,且比例仍在逐年攀升,而在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及院校中,女生比例仍较低。

4 中日女子大学理工科方面科研实力比较

Web of Science收录了全球12,400多种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我们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1985-至今)分别对中国和日本的女子大学科研实力进行SCI总文章数、各专业领域文章数等比较与分析。

我们选取了中国的3所语言类大学与日本的3所女子类大学分别在CASI(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及EE(电气电子工程)等专业领域进行科研实力的对比。分别是:四川外国语大学(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お茶の水女子大学(Ochanomizu University)、奈良女子大学(Nara Women's University)、津田塾大学(Tsuda College)。中国和日本的语言类/女子类大学在CASI及EE等方面科研实力几乎旗鼓相当,中国高校总体上在CASI方面略胜日本高校一筹,而日本高校总体上在EE方面略胜中国高校一筹。另外,中国和日本不同语言类/女子类大学间的科研水平差距明显,其中,日本的お茶の水女子大学和中国的北京语言大学分别占据两国语言类/女子类大学榜首。

5 中日女子比例高的综合大学科研实力比较分析

我们选取了中国和日本的10所女子比例高的综合性大学分别在SCI总数方面进行理工科科研实力的对比。分别是: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群馬大学(Gunma University)、東京医科歯科大学(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千葉大学(Chiba University)、早稲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神戸大学(Kobe University)。

中国女子比例高的综合性大学在发表的 SCI总数方面与日本相比略逊一筹,但总体数量上双方差距很小。其中,日本的神戸大學与中国的华东师范大学分别占据两国女子比例高的综合性大学SCI发表总数的榜首。

6 研究经费对于女性研究者的支持政策分析与讨论

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9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但是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仍然较低,并且存在分配不公等问题。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等领域的女性参与状况明显改善,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女教师比例为48.1%,比1995年增长了18.1%。[9]目前,百余所高校开设了440余门女性学和性别平等课程,女性学硕士、博士学位点不断增多,性别平等议题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9]女子教育的本质应该促进女子主体的发展,不仅要在,还要注重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人格与新世纪女性精神。因此,国家应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加大女子教育经费投入,注重新思想新方法的引进,将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逐步融入教学和科研等。[10]

参考文献

[1] 陈祖怀.中国近代女子教育述论[J].史林,1996(1):69-78.

[2] 王敬平.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J].河南社会科学,2001.9(4):113-115.

[3] 李永贤,王敬红.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及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84-89.

[4] 周萍萍.日本女子教育理念的衍变(1868-1945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4):72-75.

[5] 李卓,张冬冬.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原因探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9-76.

[6] 梅晨.二战后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5.

[7] 臧佩红.战后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85-91.

[8] 性别平等 — 处于体面 劳动的核心位置, http://www.ilo.org/gender/Informationresources/Publications/WCMS_106287/lang--en/index.htm

[9]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449897/1449897.htm

[10] 赵叶珠.中日学术界中的女性境遇比较[J].中日高等教育论坛,2014.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