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班级教育中给学生提供心理营养

2018-09-10唐华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班级管理

唐华梅

〔关键词〕心理营养;班级管理;一致性沟通;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3-0066-03

心理营养是人类心理发展需要的养分,是人类为保持精神活动而从外界吸收所需的信息与能量,是对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所有外在刺激的综合。心理营养能够给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它是人性与人格形成与完善的必要条件,是人精神发展与潜能发挥的内在基础。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需要心理营养的关键时期。林文采博士提出了五大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重视;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只有心理营养充足,爱的能力、安全感、独立自主、联接、价值感五朵金花才会绽放。

一、肯定、赞美、认同,绽放生命的光彩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默默无语不出众的孩子,有点退缩,不去观察你甚至经常忽略他的存在,但是感受到他们好像缺少一些什么东西。这有可能就是源于孩子心中的心理营养不足的表现,因为他们吸收的能量不足,心中的独立自主、联接的金花无法绽放。

我们班有这么一位女生,成绩平平,日常很乖,但很少说话,课间很少与同学玩耍。那时只以为她可能比较害羞或者有点自卑。有一天,一件小事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她。那天,她爸爸过来帮忙搞卫生,她看见爸爸特别兴奋,一直拉着爸爸舍不得放手。爸爸简单几句话,女孩就跟着奶奶回去了,因为是奶奶接送的。那一次,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爸爸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妈妈脾气比较急躁,也给不了孩子安全感。孩子就只有奶奶带了。奶奶哪里懂得什么心理营养,吃饱穿暖就好。所以,她才会变成所谓特别乖的孩子。

我开始注意她,平时给她关心、肯定、赞赏,经常教她学习如何去和别人交往,有了第一次良好体验,她也愿意去继续尝试和别的同学玩耍。上课时,我给她更多机会发言,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她唱歌不错,我积极发挥她的优势,鼓励她勇于在班上展示自我。当然,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看到孩子发生很明显的改变。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终于看到她主动与同学一起快乐地在走廊上跳舞,眼神里多了几分自信,少了几分慌张。

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为依赖。这就让教师成为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当他们心理得不到足够的心理营养,教师借助社会角色中的权威,通过语言、神态、行动,表达、传递对学生的接纳、认可、赞赏、关爱,发挥示范、榜样作用,能帮他们寻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和动力。当好这个“重要他人:,给他们以我们能够给予的营养,迟开的花也一样会绽放。

二、一致性沟通,体验备受重视

萨提亚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沟通都含有两个方面的信息,即语言方面的和情感方面的(或是说非语言方面的)。人进行言语陈述时,也会表达表情、姿态、语音语调以及呼吸频率等在内的多种非语言信息,而且这些非语言的表达往往是反映人内心的真实状态。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我们就称之为“一致性的沟通”,又称为“表里一致的沟通”。

小学阶段是吸收心理营养的关键时期,老师每一个关心的举动可能就是他们心理的养分。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一致性沟通,给我很大的启发。一致性沟通时,与对方沟通,不要抱有期望,也不去控制他人,只是选择对自己负责、与他人建立关系。一致性沟通要做到:接受自我的有限,带着爱与连接,先处理情绪,进入自我、他人冰山,不指责、不讨好、不超理智、不打岔。在小组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这样的表达有很好的沟通效果,是一条给予对方心理营养的通道。我想,这是否可以用到我们与学生的沟通中呢?带着疑惑我回到学校开展了我的试验。

有一天,我们班一位比较淘气的学生,早上到校时,跳过花坛上楼梯,被值日老师当场抓获。我当时的确有点情绪,但是想起林博士的一致性沟通,我想做一次嘗试。所以我先平复情绪,才找他谈。见我过来找,他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比较紧张。

我轻声问:“今天早上发生什么了?”

他有点害怕地说:“我从花坛上跳过上楼梯。”

我点了点头,接着说:“你知道吗?当老师听到你从花坛上跳过,有点生气,班级因此扣了分,老师更多是难过。如果你受伤了,我们大家都会伤心,对吗?”他眼睛里充满着惊讶,点了点头。

我看着他的眼睛接着说:“希望你以后可得好好爱惜身体,不去跳跃或攀爬花坛了。”

他害怕的神情消失了,眼中有了一种坚定,看着我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

我肯定地说:“相信你可以做到。”结束了这一次对话,他果然没有再犯错。这样的一致性沟通,孩子在认错的同时,心中又多了一份心理营养,更有动力去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致性沟通强调其连贯性。因为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有限,所以我把其一致性表达分为三步:第一步说说我当时的感受,第二步谈谈我的想法,第三步说我的希望以及给予心理力量的话。以上一致性沟通取得的效果,我以为也许是偶然的。我继续进行试验。在班级日常教育中,经常有一些棘手的事,对学生教育多次效果不佳。自从学了一致性沟通,我经常在班会课上与学生进行这样的沟通。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他们更愿意去做得更好。而经过这样的沟通,发现学生们越来越亲近我,笑容越来越多。这验证了林博士那句话,谁给孩子心理营养,谁就是他们的重要他人。

三、巧用第一人称,促其独立自主

一致性的沟通强调用第一人称。这样更容易表达自我而非指责他人。而对于我这位新手班主任来说,初次面对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争执时,刚开始是比较头疼的。事情发生后,让学生出来把事情讲清楚时,学生们经常用“他”表述。这样,不但没有说清楚事情,最后两人再起争执。我突发奇想,如果学生用第一人称“我”去表述会怎么样呢?

一天,小A被小B绊倒了。我走上前去,小B指着小A说他怎么把自己绊倒的。小A听了不服,也抢着说。我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请他们冷静三分钟再解释。但是这次请他们用第一人称“我”去说,事情一下子就清楚了。原来小A和小B玩,小B想着把小A抱起来,可是却不知道小B转身就被小A绊倒了,所以整件事谁都不是故意的。两人最后握手言和。在处理一些学生间的矛盾时,学生们都知道我喜欢他们用第一人称描述。他们也不敢有所隐瞒,事情自然就容易解决了。

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学生喜欢用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表述,那很容易就指责、归罪于他人。在第一人称的表述中,学生不仅觉得自己被尊重被接纳,也更愿意更有勇气把自己所做事情表述出来,最终他就会更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事情解决过程中,学生自己是主体,他可以对自己负责,体验独立自主。

学生们之间的矛盾减少了,他们越来越独立自主。我们班的班干部也受到了影响。他们也学会用第一人称表,事情很快就真相大白。这种表述方式,在班上形成一个习惯,示范展示后,能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学生们有权表达,对自己负责,心理能量就更足了。

四、家校合作,静等花开

我的班上有一个小男孩,看起来白白净净的,初次见面有点害羞。开学不久,发现他的黑眼圈很严重。打电话向家长了解,原来他害怕在晚上睡觉。我就此开展了一次个体心理辅导。第一次过来辅导,他说他害怕黑暗,因为黑暗中有鬼。顺着他的思路,我给他开展脱敏心理辅导。做完三次辅导,家长说他回家进步很大。

孩子之所以睡觉害怕,那是他心中的安全感不足造成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果然确认了这一猜想,在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却没有父母的陪同。家校配合,学校给予学生更多关注,而父母的关注与陪伴更为重要。每天无论什么情况,妈妈抽出半个小时出来专门陪同孩子,没有别人,就是孩子与妈妈两人,因为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妈妈。爸爸也非常给力地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肯定、认可、赞赏。有了爸爸的配合,孩子心中的心理能量越来越强。孩子安全感足了,心理能量足了,就有勇气去克服眼前的困难。经过将近三个月努力,孩子由害怕到安然入睡,我们真是非常感动。孩子健康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辛勤付出。

在班级的教育中,教师可随时给予学生心理营养,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呵护他们那颗小小的心,他们心中那金花一定绽放得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灯湖小学,佛山,5282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班级管理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