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的研究

2018-09-10吕晓洁刘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人际关系高中生

吕晓洁?刘丽

〔摘要〕为考察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本研究在山西省汾阳某中学高一年级9个班发放“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80份,筛选出 22 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编的团体活动效果评价表、团体成员反馈表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测的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后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团体活动获得了成员们的认可,成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显著提升。从而得出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

〔关键词〕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人际关系;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3-0004-06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1]。笔者是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统计发现来访者咨询的问题中有近50%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如与家长、宿舍同学、任课教师、朋友及同伴的冲突等。这些困扰给他们带来了心理的压力,影响了学习成绩,有的甚至退学了。国外大量成熟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质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学业成绩、自我觉察、社会技能和心理健康[2-4],优质的人际关系是可以使青少年儿童自我觉察、社会技能得到发展及学习成绩得到改善的[5]。有学者对江苏、浙江两省554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6]。

萨提亚模式是有效改善家庭人际关系的治疗方法,“萨提亚治疗模式”是萨提亚根据长期的实践建立的治疗理论。它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最大特点是不只求消除“症状”,更重要的是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交流的能力及改善人际关系。

生存姿态:图像细节让人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萨提亚提出的生存态度的概念,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低自尊和不平衡的生存态度,体现为讨好、责备、超理智以及打岔;另一种是表里一致,是一种高自尊和平衡的生活态度[7]。

影响圈和家庭图是萨提亚治疗模式的两个工具,用这两个工具来判断个体与自己的家庭、其他社会关系中人的关系的好坏;个体在与人沟通中采取的应对方式或应对姿态将个体的沟通模式中的问题呈现,并用“雕塑”等技术展示问题的原因。因果关系明确了,解决的方法也就有了。所以,從萨提亚模式的理论逻辑我们可知一个人所生活的家庭和从家庭中学到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会在个体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展现,而作为本研究的被试高中生来说,他们人际关系的困扰也是因为在过去的家庭中没有学到有益的为人处事方法[8]。

目前,尝试将萨提亚模式的团体辅导应用在大学生群体的干预研究上的较多,吴燕霞 的“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改善大学生自尊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探索” [9], 曹莹莹的“萨提亚治疗模式下提升高中生师生关系的干预研究”结果都显示干预效果显著[10]。但是,萨提亚模式应用在高中生群体上的干预效果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尝试把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融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并尝试对高中生中存在人际困扰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以考查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是否能有效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

一、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一)被试

在山西省汾阳某中学高一年级9个班发放“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80份,实际回收465份,回收率96.87%。将有问题的问卷删除,得到有效问卷455份。对455份问卷的分数进行统计,其中人际交往存在轻度困扰的有261人,中度困扰的179人,重度困扰的15人。

与问卷得分在9分(包括9分)以上的学生进行面谈,最后筛选出 22 名学生,并将他们随机分为 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

(二)研究工具

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选用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交谈、交友与交际、待人接物、异性交往。每个维度 7 道题,共 28 道题。在每道题中,选“是”得 1 分,选“非”得 0 分,满分28 分。得分越高,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就越高。总分在 0~8 分之间表明存在轻度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在 9~20 分之间表明存在中度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在 20~28 分之间表明存在重度人际交往困扰。在各个维度上,得分在 0~2 之间表明在该维度上存在轻度困扰,得分在 3~5 之间表明在该维度上存在中度困扰,得分在 6 分及以上表明在该维度上存在重度困扰。

2.团体活动效果评价表

3.团体成员反馈表

4.统计软件 SPSS20.0

(三)实验设计

本研究通过发放“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方式和面谈的方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被试22名,之后把被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人际关系干预阶段,实验组高中生参加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高中生在干预时间段不进行特殊处理,正常参加学校的课程。为避免霍桑效应,本研究采用双盲实验法,但是无法避免主试不知道自己在做实验,只能避免被试不知道自己在做实验。因此,实验前研究者告诉学生,学校要求研究者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请学生配合。

(四)团体领导

团体领导在小组辅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个人素质、专业能力、经验和技术技能对团体咨询有重大影响。本研究的领导者大学专业是心理学专业,个人系统学习了常见咨询的技能技巧,实践和积累了较多的案例。2008年7月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大学毕业后,成了全职心理咨询老师,辅导经验丰富,参加了一系列小组辅导的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开设小组辅导课程,对成员招聘、团队组建非常熟悉。为更好地掌握萨提亚模式常用的技巧,更全面地了解萨提亚模式,领导者学习了萨提亚的理论,查询了很多文献,读了很多书,还参加了萨提亚理论培训课程的学习。

(五)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因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高中生群体上应用得少,所以在本次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参照了已有的方法,结合了高中生的特点、笔者的经验等。本次团体辅导每次2个小时,共8次。第一次团体成员相互认识,签订团体协议;第二次团体组建,团员相互加深认识,建立可靠的、和谐安全团体;第三次介绍萨提亚理论中的冰山理论,展示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第四次了解和体验萨提亚沟通模式,让个体了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自身不良的沟通模式正是自身问题出现的另一重要原因,同时学习家庭重塑,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第五次家庭重塑,选取一个个体进行家庭重塑;第六次我的家庭故事,每个人写出自己家里的故事,并进行一定的分享,通过分享并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个体更加深刻认识自己的家庭,并对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调整和改变;第七次认识自我,在前面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画自画像、写自己的优缺点等活动让参与的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己,将自己在团体收获的点滴应用在实践上;第八次大团圆,团体成员分享收获,彼此祝福,团体活动结束。

二、结果

(一)实验组、对照组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测上的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后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对照组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上的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实验组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上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合表1、表2、表3的数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上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对照组前后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说接受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的实验组成员人际关系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没有参加团体辅导,人际关系没有明显的改变。说明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是可以有效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的。

(四)团体活动效果评估

除了对测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外,在整个团体活动完成以后,每个成员还填写了一份团体活动效果评价表,成员的评价结果整理如下。

1.在目标完成方面,35.57%的成員认为非常好。

2.在活动开展方面,40%的成员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表示喜欢。

3. 59%的成员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好了很多,41%的成员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一些变化。

4. 23%的成员认为通过团体辅导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了,77%的成员认为对自己的认识比原来有一些改变。26%的成员认为对自己家庭的认识自团体活动后有了很大的改变,而74%的成员认为帮助较大。

5. 56.73%的成员对团体很满意,在团体中感到很快乐,收获很大,43.27%的团体成员表示比较喜欢这个团体。

总体来说,本次团体活动得到了成员们的认可,团体活动目标达成。

(五)团体成员反馈结果

1.团体成员认识和团体组建

团体活动开始之前,所有成员学习团体规则。之后开始“我想有个家”“循环介绍”两个暖身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两个小活动,一方面活跃了团体的气氛,另一方面使成员彼此之间能加深认识,增强了团体凝聚力。成员之间信任感初步建立,能逐渐敞开心扉表达自我。这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的活动很开心,能成为这次活动的一员感到很幸运。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刚开始大家还都互不相识,但是通过两个活动,已经认识了,感觉好几个同学都和我有很多共同点,我感觉这个团体很温暖。”

“感觉很特别,当我的名字、爱好等被陌生的同学记住并说出时,我在记小组成员的信息时,用了关键词记忆、形象记忆等方法,记得很快。我把大家的信息准确说出来时,我看到他们脸上友善的笑容。”

“整个活动的感觉是有变化的。起初有些陌生、拘谨,参加了几个活动,感觉就好多了,和大家也熟悉起来了。这让我感到人和人的相处也不是很难,多接触,慢慢就了解和熟悉了。”

“我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只是当我‘无家可归时,我难受。找到‘家时很温暖。看见大家微笑的脸,我也想报以微笑。这是不是就是我的感觉呢?”

2.萨提亚模式理论介绍和实践

团体活动第三次介绍萨提亚理论中的冰山理论,展示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第四次了解和体验萨提亚沟通模式,让个体了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自身不良的沟通模式正是自身问题出现的另一重要原因,同时学习家庭重塑,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第五次家庭重塑,选取一个个体进行家庭重塑。

“冰山理论,很新鲜的一个理论。它让我看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期待、渴望。如果早知道这些,生活中人和人就能少很多误会,少很多矛盾。以后在与人交往中尽量换位思考吧!以前我很少会想到别人的想法,总觉得自己对。现在看来是该调整一下了。”

“很奇妙,不可思议的力量。人的思想很复杂很复杂。以前和人相处只是看到表面的一些行为,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冰山理论,收获很大。”

“我妈妈对我很是严格,平时我犯点错就会大声骂我,我很怕她。老师你说我妈妈是不是指责型的?我希望妈妈能够把脾气改一改,我好想自己的妈妈温和一些,遇到事情能先和我好好说,能不要来不来就骂我。”

“活动进行了几次,今天进行的第一个活动是‘信任跌倒。两人一组,同向而站,前面的人向后倒,后面的人将前面的人接住。这个过程怎么说呢……当我扮演接人的那个角色时,我在想我能不能接住他,可他后倒我接住了,我觉得自己好厉害。当我扮演后倒的角色时,心里还真是忐忑呢!有些不敢往后倒。不过后来心一横就后倒了。他把我接住时心里很踏实。后来我们进行了分享,我觉得人和人之间需要相互扶持,这样友情会更牢固吧!”

“冰山理论、沟通姿态的学习其实我听得有点糊涂。人心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呢!不过老师举了两个例子,就理解得深刻一些了。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思维很跳跃,这是属于打岔型吧!通过这些学习我看到了自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同伴的注意。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有些改变吧!”

3.对自己家庭和自己的认识

团体活动第六次,我的家庭故事,每个人写出自己家里的故事,并做一定的分享,通过分享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个体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庭,并对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调整和改变;第七次认识自我,在前面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画自画像、写自己的优缺点等活动让参与的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己,将自己在团体收获的点滴应用在实践上。

“听了很多同伴的家庭故事,觉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觉得改变家人是很难的,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也许自己改变了,其他人也会变吧!希望是这样的。”

“我特别想家,想回家,想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

“我在人群里会很不自在。我想让别人关注我,又害怕被关注。是不是很矛盾?这次我用心画了自画像,老师引导我看到了心灵更深处的自己。她是那样敏感,对自己不自信。我把我的想法分享了出来,大家给我的反馈让我很感动。他们说了很多这段时间发现的我的优点,我的独特。我想以前我的想法有点偏颇,以后要从更多的角度看自己,并好好学习,丰富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4.活动结束

与所有成员一同回忆整个活动过程,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在这个过程的成长与收获。大家互相赠送了祝福,在快乐中结束了整个团体活动。

“在团体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和同学交往的方法,知道了和家人相处的技巧,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人,更能理解他人和自己,很开心。”

“这是很棒的团体。大家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认识到熟悉,有了很多朋友。团体的活动要结束了,好舍不得大家。希望我们的友谊长长久久,大家快快乐乐,加油!”

“舍不得大家。希望以后还能参加类似的活动吧!我觉得自己慢慢成长了,学到了有趣的心理学知识,认识了大家,我心里总是暖暖的。谢谢大家,谢谢老师。”

三、讨论

(一)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的疗效因子

從对团体成员的定性分析上,研究者提取出四点对高中生人际关系干预效果非常重要的疗效因子。本研究采用的是团体辅导的方式,以萨提亚治疗模式的理念作为基础,以萨提亚治疗模式的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严谨的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使成员在团体中进行深度的自我剖析、与其他成员相互交流、反馈等,从而形成对自我全面、深入的认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

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个体心理辅导的影响力没有团体心理辅导的大。人是社会性的个体,很难脱离群体一个人生活,个体总是在不同的群体中转换,一个好的群体有明确的群体目标、规则。个体在群体中要遵守群体的规则,努力为群体的目标而调整自身,因此个体的行为受群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同样认为,群体的内在关系会对个体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群体心理场引发的。

萨提亚模式团体给成员提供了一个群体心理场,这样真实的人际交往的场景重视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团体成员从中观察、模仿、交流、分享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能,并将所学迁移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之中。通过不断学习、练习,团体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消除了人际困扰。

2.萨提亚治疗模式

萨提亚模式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疗效因子。萨提亚模式最终目标是使个人实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它的最大特点不只求消除“症状”,更重要的是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交流的能力及帮助人改善人际关系。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要尊重旧有的模式带给我们的经历和感受,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萨提亚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萨提亚模式创造了家庭图和影响圈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家庭或整个人际圈中其他人的关系是怎样的,采取什么姿态。创造一种表现人们心理症状的“雕塑”手法,以此来帮助人们改善不良交往关系,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影响圈”和“家庭图”是萨提亚治疗模式的两个工具,用这两个工具来展现个体与自己的家庭、其他社会关系中人的关系的好坏;个体在与人沟通中采用的应对方式或应对姿态将个体的沟通模式中的问题展现,并用“雕塑”等技术展示出问题的原因,因果关系明确,解决的方法也就有了。

3.团体成员的高依从性

团体成员筛选须很谨慎,结合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面谈,成员都是自愿参加,有很强的改变意识,在整个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能积极配合团体活动,按时完成练习,并能主动将在团体所学技能应用到学习生活上。

4.严谨的团体辅导方案

本研究的团体辅导共有8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从团体组建到自我认识再到自我整合,最后活动结束,一点一点深入,慢慢改变。每次活动基本都包括暖身活动、相关理论介绍、分享感受,分享收获,一环扣一环。暖身活动主要是为调节团体气氛,吸引团体成员的关注,放松身心,使成员能够快速地进入团体活动;成员对萨提亚理论很陌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能使成员对萨提亚理论有一个初步了解,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做铺垫;案例分享部分让团体成员脑海中的萨提亚理论可视化,了解得更深刻,并将其转化为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团体成员分享感受,分享收获,一方面检验成员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成员集思广益,升华活动的意义。

(二)干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活动:刚开始团体成员相互不认识,不愿意展示自己。热身活动“无家可归”以后,大家开始慢慢熟悉,活动的气氛也变得融洽。

第二次活动:团体组建,成员之间加深认识,成员参与活动“信任跌倒”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到了分享感受阶段,发言者很少,领导者先分享自己的想法,成员才开始陆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表达不够深入。

第三次活动: 介绍萨提亚理论中的冰山理论,内容相对枯燥,所以有个别成员出现了走神的情况。领导者及时提醒,并强调了该理论在整个团体活动中的重要性,活动任务基本顺利完成。

第四次活动:了解和体验萨提亚沟通模式,理论介绍部分还是有成员走神。

第五次活动:家庭重塑,选取一个个体进行家庭重塑,成员兴趣很浓。但是,角色扮演的成员由于人生阅历的限制,扮演继父和母亲角色的成员表演得不够准确。

第六次活动:我的家庭故事,每个人写出自己家里的故事,故事写得不是很完整。分享和建议部分有的成员跑题,领导者应及时提醒。

第七次活动:认识自我,在前面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画自画像、写自己的优缺点。成员画自画像时觉得自己画画能力弱,不敢下笔。大多数成员缺点说得多,优点说得少。

第八次活动:大团圆,团体成员分享收获,彼此祝福,团体活动结束。

(三)本研究的不足

1.由于学校教学课程安排的限制,只能从高一年级新生中筛选团体成员,研究被试范围有待扩大。

2.在萨提亚模式团体方案的实施上,由于笔者能力和经验有限,团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还有改善提升的空间。

今后将继续深入学习萨提亚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并开展一系列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自尊水平、人际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并在高中生情绪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也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Rubin, K. , Bukowski, W. , &Parker;, J. G . Peer inter -actions, relationships and groups. In W. Damon &N; . Eisenberg( Eds. ) , Handbook of Childpsychology : Vol. 3.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Wiley .1998, 619 -700.

[3] Collins, W. A .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the transition to adolescence: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interaction, affect and cognition. In R. Montemayor, G . R. Adams, &T; . P. Gullotta( Eds) , advances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A transitional period?. New Bury Park, CA: Sage .1990, 85-106.

[4]Kathryn, R. Wentzel.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motivation in middle school: Therole of parents, teachers and pe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1998,90( 2 ) , 202-209.

[5] Coie, J. D , Dodge, K. A. , &Kupersmit; , J. Peer group Behavior and Social Status.In S . R.Aser &J.; D.Coie( Eds),Peer rejection in childhood.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6]陈家麟,骆伯巍.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4(4).

[7]维吉尼亚·萨提亚(美).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8]維吉尼亚·萨提亚(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9]吴燕霞.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改善大学生自尊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曹莹莹.萨提亚治疗模式下提升高中生师生关系的干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1]沃建中,林崇德 ,马红中 ,李峰.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9-15.

[12]李雪梅.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13]曾荣,张冲,邹泓.中学生的学校人际关系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72-77.

[14]程玉洁,邹泓.中学生人际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情绪智力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2):65-70.

[15]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 教育情报参考 , 2001 (1) :8-10.

(作者单位:1.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吕梁, 032200; 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030006 )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人际关系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