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帽亚低温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后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9-10李秀云彭俏菁王志强罗文波江文昊

现代医院 2018年7期
关键词:脑损伤溶栓低温

李秀云 彭俏菁 程 巍 王志强 罗文波 江文昊

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指因栓子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官腔狭窄或闭塞,继而引起脑血供突然中断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是常见脑卒中类型,其致残、致死率较高[1]。早期溶栓治疗是改善脑血供的重要方法,然而仅仅改善脑血供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远远不够,脑缺血、缺氧会产生系列瀑布反应,如机体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凝血平衡打破等等,且血管再通时,会引起再灌注损伤,因此ACI患者溶栓后还需进行保护脑细胞、控制脑水肿、抗血小板凝集等多方面治疗[2-3]。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可以减缓脑损伤进程,降低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功能结局[4]。本研究将冰帽亚低温护理用于ACI溶栓后患者中,旨在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我院ACI溶栓后患者60例,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提示为急性新发脑梗塞[5],首次发病且发病6 h内就诊,年龄18~80岁,临床资料完整,无溶栓禁忌症,患者或家属对治疗、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继发梗死后出血,存在脑外伤、动脉瘤、出血性疾病,合并严重感染、凝血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对治疗不耐受,不能配合研究及随访。将纳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应性别男/女(19/11)例和(17/13)例,平均年龄(59.68±8.74)岁和(60.12±9.2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81±2.14)h和(4.76±2.32)h,梗死面积(14.22±5.64)cm2和(13.85±6.18)cm2,溶栓方式静脉溶栓/介入溶栓(或取栓)(22/8)例和(23/7)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面积、溶栓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溶栓或取栓、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降颅内压、抗癫痫、呼吸机间歇纯氧支持、体温控制、降压、降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结合科室分级护理制度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之上,给予冰帽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方法如下:(1)亚低温治疗:采用冰帽亚低温治疗仪(HGT200-Ⅲ型亚低温治疗仪),患者头戴冰帽,必要时肌注5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来减少寒战及肌肉颤动,在6~12 h使头部温度下降到34 ℃,维持头部温度33~35 ℃,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治疗48~72 h后,在室温23~26 ℃、湿度55%~65%环境下,撤出冰帽,按每1 ℃/4 h速度缓慢复温,必要时结合温水袋、药物等方式复温。(2)冰帽亚低温护理:①呼吸道管理: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呼吸减弱,咳嗽、吞咽反射下降,观察患者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障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呼吸机间歇纯氧支持;②营养支持:经鼻饲管,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流质饮食,一方面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另一方面避免因营养不足而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等并发症;③复温护理:复温期间,每小时测量1次肛温及腋温,随时掌握温度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避免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发生复温性休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瞳孔、意识、生理反射等变化,注意患者有无烦躁、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于入院时、治疗后3 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酶速率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操作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改为外送检测中心检测。②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月,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对神经功能作出评价,该量表有15项内容,各条目有对应评分细则,总得分越低,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通过功能独立性(FIM)量表[7]对日常活动能力作出评价,该量表有18项内容,总分18~126分,得分越高,对应活动独立性越强。③并发症: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④生活质量:进行2个月随访,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GQOL-74)[8]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74条目,各维度得分转换为百分制,得分越高,则相应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水平变化 治疗后3天,两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OD升高、MDA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I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FIM评分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组别nSOD(U/L)MDA(umol/L)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前治疗后3天观察组30167.62±26.84334.26±43.541)10.82±4.635.14±1.621)对照组30171.92±28.63252.73±35.981)10.54±4.877.68±3.561)t0.6007.9060.2283.557P0.5510.0000.8200.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IM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4 两组治疗后2个月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GQOL-74评分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74总分(76.83±11.5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4±12.67)分(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生活习惯等改变,ACI发病率呈上升且年轻化势态,其发病主要机制在于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改变等,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饮酒、吸烟等均是ACI发病危险因素[9,10]。早期开通阻塞血管是ACI治疗关键,但有文献表明,即便在溶栓治疗窗内接受治疗,仅1/3患者能免于致残、预后良好,寻找其他神经功能保护治疗对ACI患者意义重大[11]。亚低温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颅脑损伤、心肺复苏后昏迷、脑出血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均有应用,研究发现,亚低温可干预缺血级联反应多个环节,对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一定保护作用[12],故本研究将其用于ACI溶栓后治疗中。

表4 两组治疗后2个月GQOL-74评分比较 分)

脑梗死后,神经细胞损伤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破坏细胞结构,加重脑损伤[13]。SOD作为一种氧自由基天然清除剂,在ACI患者中会出现病理性下降;MDA是活性氧族氧化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最终代谢产物,能反映机体氧化情况[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天,采用冰帽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在ACI患者溶栓治疗后,采用冰帽亚低温护理,可以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有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与阮晓兰等[6]、徐敉等[8]、庞敏等[15]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研究样本量、护理方法等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脑梗死急性期,因血流下降细胞膜离子稳定性破坏,大量钙内流,可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激发神经元,增加大脑需氧量,且胞内钙超载会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加重脑细胞损伤,破坏血脑屏障,而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脑组织内部环境,维持离子稳态,避免胞内钙超载,降低兴奋性递质与氧自由基释放,故能保护神经功能[13];另外,脑梗死后也产生一系列炎性反应,过量的炎性因子,可促使神经元损伤和凋亡,而亚低温可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抑制大脑氧代谢,缓解炎性反应,保护血脑屏障,避免大量炎性递质释放,从而减轻脑损伤[16];此外,亚低温可抑制缺氧环境下乳酸生成,避免酸中毒;能下调水通道蛋白4表达,减轻脑水肿;能抑制多种介导炎性反应的酶活性,降低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元凋亡;还有研究发现,在ACI恢复期,亚低温环境利于神经血管再生,对脑损伤恢复大有裨益[12]。由此可见,亚低温可从多个环节避免脑损伤加重,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故观察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ACI患者溶栓后,采用冰帽亚低温护理可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环境,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脑损伤溶栓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