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2018-09-10温友禄张新普徐海燕曾晓林张永红毕研蒙温金峰

现代医院 2018年7期
关键词:皮质醇气虚皮质激素

温友禄 张新普 徐海燕 曾晓林 张永红 毕研蒙 温金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组抑郁症患者共29例,收治时间:2015年12月-2018年1月;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45±11.86)岁;病情: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8例;同期取2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72±11.12)岁;2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首次发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4]评分介于20~35之间,且符合DSM-V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 岁;③排除自杀风险;③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④志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服用过抗抑郁药物;②中途退出;③采血前剧烈运动或精神波动较大;④严格排除有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药物依赖病史;⑤有脑器质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史;⑥妊娠期和哺乳妇女;⑦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⑧医生认为其它情况不适合纳入者。

1.3 研究方法

1.3.1 中医体质类型分型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由两名中医科主治及以上中医师操作,将本组29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气郁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特禀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平和体质;其中,平和体质属于正常体质,其余八种体质均为偏颇体质,具体判定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回答所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问题,每一个问题按照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定,其中原始分是各个条目分值之和,转化分计算公式:(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其中,平和质评定标准:转化分在60分及以上,而其他体质评定标准是转化分不足30分,判定结果为“是”;转化分在60分及以上,而其他八种体质转化分不足40分,判定结果为“基本是”;为满足上述条件者,其判定结果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在40分及以上,判定为“是”,30~39分者为“倾向是”,30分以内者为“否”;

1.3.2 HAMD-24项量表评分由两名精神科专业主治及以上医师操作,抑郁症患者病情与其评分成正比,35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0~35分者为轻、中度抑郁,8~19分为可能抑郁,8分以下者为无抑郁症状;

践行“双重领导”。湖南电信纪委紧紧围绕“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这个核心,牢牢把握“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检组报告”这个重点,每个季度向上级纪检组和同级党委汇报工作。

1.3.3 叮嘱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下午23:00点整口服地塞米松片(规格:0.75 mg×100 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1038)0.75 mg,而在次日下午16:00点抽取3 ml血液,经离心处理后,留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其血清内皮质醇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其中,血清内皮质醇水平的正常范围是30~100 μ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正常范围是20~100 pg/mL。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本组29例抑郁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②本组患者的血清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③评估中医体质类型与血清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本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本组29例抑郁症患者中,部分患者存在2~3种中医体质夹杂现象,而各个中医体质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平和体质3例,占10.34%(3/29);气郁体质25例,占86.21%(25/29);特凛体质4例,占13.79%(4/29);血瘀体质5例,占17.24%(5/29);湿热体质14例,占48.28%(14/29);痰湿体质15例,占51.72%(15/29);气虚体质18例,占62.07%(18/29);阴虚体质者平和体质3例,占10.34%(3/29);阳虚体质13例,占44.83%(13/29)。

2.2 血清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血清内皮质醇(μ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pg/mL)研究组179.94±20.4881.75±11.62对照组55.28±9.3422.35±4.26t37.15132.196P0.0000.000

2.3 中医体质类型与血清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相关性

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同血清内皮质醇呈现正相关(P<0.05);气郁体质、阳虚体质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阴虚体质与其呈现负相关关系(P<0.01),见表2~3。

表2 中医体质类型与血清内皮质醇之间的相关性

表3 中医体质类型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工作压力持续增大,而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日趋复杂,因而在心理和精神上长期承受较大压力,抑郁症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5]。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危及人们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重大精神疾病,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或重大损失。因此,积极治疗抑郁症成为医学界重要研究课题之一[6]。现阶段,祖国医学对于抑郁症的研究日益深入,并认为该病症的产生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为抑郁症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抑郁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郁症”范畴,以悲伤、抑郁、胁肋胀痛、善太息、易怒、不寐、咽喉梗阻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质形成的最根本因素是先天禀赋,后天获得因素是促使体质形成的关键,因而体质为疾病产生、进展的重要内部因素[7]。当代中医学者结合中医古代、现代体质分型方式,并考虑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了九大类中医体质类型。

3.2 抑郁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皮质醇水平关系研究分析

经本次研究发现,气郁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在全部中医体质类型中占比最高,可能与上述三种中医体质类型病症特征、郁症临床症状吻合相关。祖国医学认为,郁症主要病机是七情所伤、暴怒伤肝、所愿不遂等,致使气机郁结,日久可化火化热、蕴湿生痰成瘀、伤脾,最终致病[8]。同时,气机不畅,可损伤肝脏、脾脏,影响后天之本,气血生化无源,而气血不足可导致气虚。因此,郁症早期以“实证”为主,日久可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因而气郁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在抑郁症患者中比较常见。皮质醇作为肾上腺皮质束状带所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之一,在糖皮质激素中生物活性最强,以参与机体脂肪、糖、蛋白质代谢为主要生理功能,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过敏等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腺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之一,对于糖皮质激素合成、分泌均有促进作用,并以促肾上腺皮质生长、刺激类固醇形成为主要生理作用。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上的重要激素,而多项研究证明抑郁症的产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功能失调相关[9~10]。据此可推测:动态监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可为抑郁症治疗、复发判定、调整用药、随访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3.3 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后,皮质醇水平远高于正常范围,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其中,地塞米松非抑郁症治疗药物,但本研究获得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提供知情同意,且患者已就此签订知情同意书。一般而言,皮质醇水平升高可反馈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减少皮质醇分泌,但本研究结果证明皮质醇未受抑制,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到抑制,可能与抑郁症患者长期存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度分泌有关,其可促使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束状带细胞增生和肥大,促使皮质醇分泌功能亢进,削弱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分泌的反应。由此可知,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功能亢进可能是抑郁症病因之一。同时,本组患者中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者与其皮质醇呈现负相关关系,气郁体质者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证明了中医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之间的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中以气郁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三种最为常见,且与皮质醇水平存在相关性。

猜你喜欢

皮质醇气虚皮质激素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