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

2018-09-10许晓燕吕钰婕

现代信息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维护监控

许晓燕 吕钰婕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兴起,大学生作为最能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之一,成为互联网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分析了网络舆情监控及校园稳定维护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几点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校园稳定;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3-0131-02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ampus Stability

XU Xiaoyan,LV Yujie

(Sanmenxia Polytechnic,Sanmenxia 472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internet in China,college students as one of the most receptive groups of new things,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internet cultur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s,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campus stability maintenance,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network public opinion;monitor;campus stable;maintenance

0 引 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络舆情也备受关注,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对校园稳定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为大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评论、参与社会事务提供良好的平台,但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维护大学生话语权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我国高校教育一直采用传统方式,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进行掌控及引导,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爱国主义、社会责任、道德规范的教育,完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系统,积极利用机制预警及应急处理,维护校园稳定,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1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的必要性

1.1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中新兴的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表明不同看法,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对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反馈,且持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論。它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网民对事件的言论及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并且对事件后续影响较大。大学生因其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对事件或现象进行独特的判断,勇于发表不同观点,与社会民众共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舆情。大学生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对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有自己独特的论断,敢于抨击现实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但由于情绪较为冲动,思想成熟度不够,对事物、事件判断力不足,个人主义色彩较为严重,容易产生偏激的行为,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影响舆论导向,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1.2 大学生群体特点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行政部门依据社会的需求培养的学科专业人才,在校园内进行学习及生活。大学生群体共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阅读范围较广,可以在网络中通过资料的查找和收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善于共享学习资料,同时对网络中的娱乐、政治、社会等焦点及切身利益问题较为关心,且在发表舆论过程中善于直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激烈的交流,带动舆论导向。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由于思想成熟度不足,情绪化较为明显,对社会认知程度不够,易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产生偏激的情绪。因此在大学时期也是个人思想政治、道德意识、专业技术培养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群体是具有活力、敢于创新的群体,高校应加强正向思维引导。

1.3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的必要性

(1)正面影响。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国家政治议题、社会民生及公共事件,积极表达个人的言论及观点;也可激发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促进我国民众积极参政议政。在表达言论及观点的同时,相关社会学者、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收集、整理民众意见及建议,积极地进行情绪疏导,通过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真实反应,从容应对社会公共危机,及时反应处理公共事件,针对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积极协调,反馈给民众合理的处理信息,逐渐调整相关政策及规范,在提升公众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提升国家及政府的公信力,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2)负面影响。由于大学生缺乏自身思想政治及情绪管理,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力不足,易被网络舆情中的虚假消息、谣言、不健康的思维导向所影响,发布较为激烈的言论及观点,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同时容易受到暴力色情、邪教组织、西化分子等言论的影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发布偏激的言论,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

2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面临的困难

2.1 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我国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共享、交流成为当下主流的信息传播模式。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问题,为部分法制观念不强、道德意识缺失的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而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及行动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网络舆论监控及校园稳定维护亟需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

2.2 网络舆情监控覆盖程度不够

我国互联网发展较为迅速,范围较广,网站、微博、QQ等网络信息平台发展迅速,网络舆情监控覆盖程度不足也影响监控质量与校园的稳定维护。网络舆情监控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高校自身资金及人员的不足等问题,也将影响到网络舆论监控覆盖校园网的进程,甚至影响校园网内的监控力度,故需要加大覆盖面积及管控程度。

2.3 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有待提高

现代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相关学业内理论知识较高,但在思想道德意识和行动上较为薄弱;个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传统道德规范较为弱化,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情感关系淡漠,人际关系润滑程度不够,对舆论造成事态严重恶化程度认识不清。他们认为言论自由不会受到道德的批判,由于法律知识不足,他们同样认为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且青年自有的叛逆精神,容易对持有不同意见者进行言论攻击,甚至人身攻击。

2.4 校园稳定维护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校园稳定维护系统不够完善、相关机制建立不够健全、校园预警机制有限及对网络舆情监控程度不足等问题,而校园管理者却未将网络舆情监控作为重点工作,对学生的管理仍是传统一言堂式管理,没有意识到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需要更新管理方式,全面维护校园稳定,保证高校学习、工作、生活的健康有序进行。

3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的对策措施

我国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阵地。在网络舆情监控过程中,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学生内心活动;针对焦点热点问题进行正确解读,重视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的引导学习;强化思想教育功能,重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树立良好社会心态,提升学生对价值判断的能力;促进学生参政议政、参与社会文化发展;重视在思想上稳定校园,维护校园安全。

3.1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的引导与管理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及教学方式,掌握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利用大学生网络舆情判断特点,通过讨论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加强爱国主义、人文关怀等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指引、育人、预警等功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及实际困难,避免校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2)强化网络道德及法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逐渐完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大对法治相关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网络道德的水平,构建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增强学生对价值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对社会焦点及热点问题能够公平公正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推动我国网络社会稳定发展。

(3)重视网络媒介的建设。大学生是网络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对QQ、微博、网站等网络媒介利用程度较高,并将这种习惯运用到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新时代媒介素养教育中、引导学生对媒介知识的批判性选择、提升甄别传媒资讯的善恶及正确深入的解读事实真相及最终意义,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具有重要作用。学术通过正确的思想政素养,利用媒体提升自身知识面,与高校教育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正思维的青年群体。高校应积极运用网络媒介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运用自身教育机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带动学生主动参与,采用学生较为喜欢的青春励志网络微电影、网络动漫、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思政游戏等形式,融入教育内容,为学生打造交流平台,营造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

3.2 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校园稳定维护机制

(1)建立预警机制。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系统,加大对硬件的投入及网络技术的开发、运用,通过快速的信息收集及监测及关联数据技术挖掘预测发展趋势。重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监测指标的权重数值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等级划分,保证大學生舆情的健康稳定发展。

(2)建立应急机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是当前社会的需要,同时群众对焦点事件及人物的关注程度也更加深入。网络舆情反映迅速,尤其是大学生网络舆情。突发大学生群体事件时,教育部门及高校管理者应保持冷静、客观面对、反应迅速,制定出应急处理预案,不能采取删帖、封号、信息不外露等传统手段,容易造成信息导向传递错误,矛盾容易激化,应主动积极地将事件原委及处理结果公示,保证事件透明,赢得大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进而保障校园的稳定。

4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之一。大学生群体力量不容小觑,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引领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端正思想政治意识,面对网络舆情发挥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高校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积极建立预警及应急机制,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正确导向,维护校园稳定,保证校园安全,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丽员,杨昔阳.基于文本相关性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4(2):50-54.

[2] 李偲,李晶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研究 [J].赤子(上中旬),2015(12):53-54.

[3] 李丽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问题研究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4] 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5] 张兴海,朱明仕.价值判断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论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14(3):64-67.

作者简介:许晓燕(1978-),女,汉族,青海西宁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维护监控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侦察兵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
1-Wire在家庭监控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