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社交软件的利弊浅析

2018-09-10杨秋婷

现代信息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信息时代

摘 要:随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的发展和改进,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便捷化的“互联网+”信息时代,QQ、微信、微博、知乎、人人网、陌陌和米聊等社交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人类传统的社交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社交软件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利用社交软件可以实时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匿名等方式摆脱人类社交关系的束缚,方便人们进行交友交流和沟通互动。但是,社交软件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弊端,比如触发信任危机、触犯道德底线,甚至诱发犯罪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亟需建立完善的社交软件制度,以及完善社交软件应用法律制度,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交环境。

关键词:社交软件;信任危机;时空限制;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3-0096-02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cial Softwar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YANG Qiuting

(Sichuan Gongchuang Zhonghe Business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Chengdu 61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it has entered into a convenient “Internet plus” information age,QQ,WeChat,micro-blog,knowing,renren.com,unfamiliar street and M chat and other social software such as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general was born,brought great impact to human social. Social software breaks through the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uses social software to communicate in real time,and can also make use of anonymity to get rid of the constraints of human social relations and facilitate people to make friends and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However,social software also has a lot of drawbacks,such as triggering the crisis of trust,breaking the moral bottom line,and even inducing crim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refore,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perfect social software system,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al 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network social environment.

Keywords:social software;trust crisis;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information age

0 引 言

隨着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介层出不穷,社交软件在短短的几年内,凭借自身特点风靡网络,吸引力和影响力快速上升。根据腾讯、脸书(Facebook)等大型社交软件企业调查结果分析,43.6%的人群通过社交软件获取信息、表达情绪和进行人际交往,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1]。社交软件经过多年发展,经历了聊天、产品服务、交友服务等三代。第一代以聊天为主,比如博客、腾讯QQ、邮箱和微软MSN;第二代是提供产品服务,比如人人桌面、阿里旺旺、飞信、京东咚咚等;第三代是随着智能终端和4G通信网络发展而产生的,代表软件包括微信、陌陌、米聊等,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提供文字聊天,还可以实现视频面对面聊天[2]。

社交软件具有平等性、匿名性、超时空性、开放性、多样性和便捷性等特点。人们利用社交软件沟通互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同时也不需要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能够摆脱世俗的矛盾,减少沟通交流的束缚。社交软件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不需要物理位置的相近,因此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实现信息共享[3]。社交软件可以即时传输文字、图片、视频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美化软件实时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互动交流,对满足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同需求。随着国家网络监管机构的成立,社交软件交友沟通制度将会越来越健全,规范人们使用社交软件的行为,保证人们交友安全,建立和谐社会。

1 信息时代社交软件的优势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社交软件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越多的社交软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微信,不仅仅可用来交友互动,还能够进行市场营销。这些软件在使用中不断地改进,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友好性和便捷性。微信引入了公众号、订阅号和微信小程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使用人群进行调研和文献查阅,发现社交软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1 有利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

社交软件在使用中不需要实名制,具有较强的匿名性和平等性,摆脱了门第阶层、生活环境的束缚,可以大大地降低人际交往产生的压力,进而帮助人们充分地表达自身情感。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调查报告显示,65.8%的人群通过社交工具就可以获取朋友的最近动态情况,加深对对方身份信息的了解,拉近朋友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友好关系;85.6%的人群认为使用社交软件进行互动沟通,比真实世界的沟通更加便捷和容易,可以大大地提高不善言辞和情感表达不畅人群的交友成功率,进一步促进人与人的情感交流。

1.2 有利于拓展社会交往的范围

在传统的社交模式中,空间、时间是影响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繁忙的、快速的工作节奏中,越来越多的人群处于忙碌的生活状态,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时须付出超过10个小时的劳动,因此,社会交往的空间和时间大幅度缩小。社交软件利用互联网进行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情感交流,实现跨地域的紧密联系,即使两个人身处不同的城市、国家,依然可以通过微信、陌陌、QQ、脸书(Facebook)或推特(Twitter)传达情感,可以及时地实现信息共享。社交软件彻底颠覆了传统社交模式,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具有较强的超越时空特性以及虚拟性。

1.3 有利于持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

目前,社交软件使用人群大多为青少年,其中,中学生、大学生占据62.8%,这些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育和成长的阶段,利用社交软件可以获取更多的情感分享资源,接触到当前社会多元的文化和思想,持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情感素养。比如,利用微信建立的兴趣小组,可以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更加生动、真实,激励内向人群勇于交流沟通,不断地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2 信息时代社交软件的弊端

信息时代社交软件是一把双刃剑,同样具有较多的弊端,本文结合社交平台以及国家管理机构发布的案例进行总结,归纳了社交软件的弊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造成人类现实社会关系疏远

社交软件利用互联网构建虚拟的交友平台和空间,实现了超越时空的人际交往。但是,由于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交流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因此会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甚至对虚拟的交友空间产生依赖,影响人们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社交软件是一个交友沟通工具,不能完全取代人们的真实交友渠道。比如,对于一位同学结婚,受邀者使用微信发个红包而不亲自到现场祝贺,这样就会导致同学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淡,不利于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同时,社交软件利用网络用语表达情感,也会使人们在现实交流中出现言语匮乏、反应迟钝、缺乏礼仪、举止随意等问题,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2.2 触发社会道德底线甚至犯罪

社交软件具有匿名性和虛拟性,在使用社交软件交往时,人们对许多新认识的朋友知之甚少,不知道对方的性别、学历、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对对方不了解,这就容易触发社会道德底线甚至犯罪。据统计,利用社交软件贩卖毒品、枪支等非法物品等行为呈现上升趋势,甚至有些交友圈还发布一些情色信息,严重影响了人们交往的纯洁性。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交友空间宣传暴力信息,任意发泄自己对国家、社会的不满,散布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言论、视频,提供非法赌博和诈骗信息的链接,导致人们在交友中我行我素,淡化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诱发犯罪。

3 结 论

随着人们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既方便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同样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网络犯罪等。因此社交软件平台以及国家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制定法律和相关规定,规范人们使用社交软件的行为,确保人们利用社交软件的积极性、正确性,保证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琳川.浅谈社交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J].现代企业教育,2015(2):229-230.

[2] 李丽丽,乔雨佳.主流社交软件发展分析——以蚌埠大学城为例 [J].经营者,2016,30(10):12.

[3] 谭月涵,李家坤.大学生使用微信微博的利弊分析——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企业导报,2015(7):183-184.

[4] 王业祥.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优劣势及对策分析 [J].科技风,2015(20):216.

作者简介:杨秋婷(1990.07-),女,四川人,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下数据可视化研究和分析——以学生党电子测评为例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汽车售后市场怎样才能摆脱“信任危机”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其破解策略
未来是一个概念时代
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是真的吗?
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