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018-09-06杜恒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精神

杜恒杰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培养中,是经济转型升级、高职内涵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与重要举措。通过剖析“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契合维度,提出“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五大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素能并重、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融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001-03

当前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让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继承者、传承人,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已成为职业教育追求的新目标。高职院校把“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内涵发展新指导,融入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全过程;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提升“素能并重、德艺双馨”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拥有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和较高的人生境界。

一、融合培养的必要性

(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之需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素质上均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适应技术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工匠”人才,在基层一线推动产品品质优化和技术创新,实现中国制造华丽转身。

(二)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之需

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到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实验实训、产教融合的全阶段,依据不同岗位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通过富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培育与塑造,促使学生真切领悟“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与价值追求,实现人才培养内涵提升。

(三)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之需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理应成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在从“准职业人”过渡为“职业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需要将历代工匠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匠心”神韵,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向“大国工匠”职业理想迈进。

二、“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契合维度

职业素养解决做人做事的内涵和价值目标,是达到目标前的力量储备;而“工匠精神”解决的是在落实任务过程中,用怎样的态度、意志、标准、方式去达到实践的要求和成果,进而把“人”做到完美,把“事”做到极致,两者之间在多个维度上契合与辩证统一,既为因果,又递进,相得益彰。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施路径

(一)在“贯穿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依社会需求,立足教育教学,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在实习实训和理论学习中由教师引导,利用“职业素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素养”模式,将“工匠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贯穿融入学生“三课堂”中。

第一课堂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意识培养真正融入教学目标、内容、管理与考核,在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中将“工匠意识”全面渗透。构建包含“责任意识与感恩教育”“职业能力与职业操守”“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国学修养与人文情怀”“生活技能与生命安全”等教学模块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各专业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特点,提炼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要求,构建专业课程“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引导教师自觉将“工匠精神”與专业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发挥主渠道作用。第二课堂则是以学生社团、技能节为主的日常养成训练活动,应用“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制作上传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以“项目任务单”形式,通过“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超市”,实现学生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利用大数据技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及时给予评估与调整;使学生认识到工匠意识培养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挥主阵地作用。在第三课堂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倡导“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合作精神、职业沟通与认知能力。通过富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实训平台,把“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内容融进教学实践细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收获、成长,发挥主平台作用。

(二)在“公司制平台”中锤炼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

“真实职场环境,校园模拟实现”,高职院校通过积极引入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元素,提炼各专业历经积淀而形成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职业要求”,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结合专业特色,以“模拟公司制平台”为载体,科学规范地引入企业的组织构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价值观等核心元素,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以虚拟货币等考核评价形式,开展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实践训练;在养成训练实践中让学生用不同的企业角色模拟体验感受真实企业的管理氛围。“模拟公司”职场情境的构建,根据真实工作任务,按照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律,将序列化的工作任务成为获取知识的载体,不断实践操作,强化学生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勇于担责、善于沟通、团队协作的意识,更好地锤炼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态度。

(三)在“具体化项目”中“持之以恒”固化学生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具体化项目载体来固化。通过与企业管理方式接轨,营造仿真型的学习工作环境,开发融合“工匠精神”、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项目,实施“入小、入细、入微”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固化教育,让学生体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职业竞争力。将学生在校园内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划分成不同网格空间,针对每一个空间的特殊性提炼出工匠们所需具备的素质与行为,开发具体的固化项目。通过人人参与“职业岗位体验、文明行为督导、职业技能比赛”等校内固化项目与指导教师带学生下企业、进园区的方式,以实际工作模拟实战等校内外固化项目,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固化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行为。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