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策略的探究

2018-08-23何军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要么形同虚设。要想有效提高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认真地分析学情,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小组导学案设计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组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方式已经悄然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但是也看得出,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和运用的时长和效力并不是很好。所以为了避免走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笔者做了相关的探究和反馈。

一、 略谈现行阶段的小组合作常见问题

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系统的学习,只是将问题抛给学生,重点落在了得出问题的结论上,并没有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这样,看似课堂很热闹,讨论很积极,结果却是“论”者积极,“答”者寥寥,课堂效率低下。

传统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模式如下: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出示要求)——讨论交流——汇报成果

这样还会形成另外一种现象:优生越来越厉害,中下游的学生显得就不是那么“给力”,反而是吃力。最后,就又形成了老师的讲堂,优生的展示台了。

二、 笔者初步做的小组合作探究

(一) 小组划分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用“优+差、中+中”的构成原则,把全班44人分为11个小组,每4人为一小组,组内按1、2、3、4号排列。实施方法:1号综合实力强,2、3号综合实力均等,4号较弱,是帮扶对象。这样编排座次形成1号帮扶4号,2、3号互帮互学,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他们的成长。

分组的时候主要参考学生的综合个性、学科基础情况、智力与非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小组组建,从而平衡组与组、小组内部的实力,使小组合作的优势最大化。期间,重点需要照顾学困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安心踏实地学习。小组组长的产生,第一次由班科老师商量协定,而后采取竞选上岗,下设2号副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这样,全组全员参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二)班级小组组员职能分工

初步做到职能划分明确之后,给上充足的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加上教师的预判和有效干预,将课堂上小组的情况积极而又客观地记录并及时反馈。这样,给学生形成正面强化的同时也能警醒学生去不断反思和总结小组取得的成绩和显现出来的不足之处,真正地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形成温暖高效的课堂。

小组的成长很大一部分在于课堂表现有没有得到正面强化。所以,通过研究和总结,笔者对小组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试探。

我们班按照计划实行了小组评价机制半学期以来,收效甚大。学生不仅是在语文课堂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其他科亦是如此。

当小组合作的模式渐近成熟,那么,怎么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创设温暖高效的课堂显得尤为迫切。经过仔细对学情对比研究以及教材的深入思考。笔者决定将课堂小组导学案引入并在试行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跟踪和总结。

(三) 重在课堂导学案的设计和落实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导学案尤其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据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带着问题学,就着学习教。课前先可进行相关的预习摸底过关。当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部、各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之后,如再有问题学生不能解决或者观点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就应该充当调节和补充说明的角色,以正确引导孩子获得知识。

(2)问题情境的把握。问题情景设置直接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好与不好有着直接的联系。好的课堂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反思总结环节不可少。课堂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碰撞产生,这样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反思应该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学生总结反思应该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并且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干预,但是最后还是得将反思总结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课堂改变,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4)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作业应该注意到分层分类布置。低效性、重复性的作业不能有,要在作业之中有着创新性的体现。多布置一些探究类、创新性的作业,以便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关于小组合作交流的几点思考

(一) 前期预习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引领自己去找到关键信息,处理文本,找到自己理解文章的难点盲点,并形成小組问题库,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 小组展示交流时,小组要进行必要的分工协作,分为主导员、记录员、发言人、补充人员。小组长负主要责任,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也可以采取单人主讲制。但是,要求发言人在交流时必须要讲清楚思路,并且可以提供必要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和解答,真正做到高效的自主阅读。

2. 组内应有详细记录,在解答期间还得有成员进行必要的。

3. 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交流活动的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巡视和指导,从中去了解学情,从而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地影响。

4. 自主创新阅读和理解文本。在完成课堂既定内容的同时应该提倡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并能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三) 各小组展示交流阶段

1.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小组探讨后,每个小组按照组内分工进行汇报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小组一起完成,也可单人完成。但是在表达中,一定要大声清楚,让所有同学能听见。此举在于培养孩子学科能力的同时,亦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这个阶段需要教师提供的就是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充分,才能彰显出学生们的特色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 小组展示完毕之后,看似有些问题解决了。但是实质上还是有遗留问题,学生没办法第一时间理解和解决。这个阶段就需要教师充当好课堂调节的角色了。串引善诱,环环相扣。课文中的部分还得带着学生们一起精讲细讲。此外,还应注重知识的外延拓展,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归纳整理阶段

一堂课课堂上知识的碰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课后对知识的一种及时的整理和巩固复习。形式可以采取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如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对当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或收获,可以从成长和不足两方面进行。这样在课堂知识框架下,学生素养的提升方面都有涉及的话,学生在这样的多维展示中,一定会收获知识的同时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导学为先,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重点提倡的一种能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学习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并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话,势必会对整个的语文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正面促进作用。

据此,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土地的誓言》为例,结合班级情况做了探究。

整堂课分为自学研讨部分、交流展示部分两个部分。在其中又分为背景了解、整体感知、语句赏析、课文质疑、探究突破等环节,再结合课堂小组合作的所得进行例题拓展。这样进行整合过后的课堂内容比较丰富,学生所得也较为丰富。最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最后,再结合教师和全班一起的总结。整堂课展现着是学生真知碰撞的精彩!

一堂课,学生参与积极了,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不少。正如学生在谈到题目“土地的誓言”怎么理解时,小组经过讨论,其中第一个小组就分析到:题目字面上是运用拟人手法,将土地拟人化,通过土地母亲的誓言来唤醒人们内心的爱国情。但是,一结合背景知识来看,又不完全是这样。应该是作者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后想起美丽的家乡时,由情生情,抒发了自己带队故土的眷念,进而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一种热爱,表达了对侵略者们的愤慨。这才应该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像这样的精彩回答还不止于此。通过观察,笔者发现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愿意沉入课堂,进入文本去挖掘自己的兴趣点,进而在组内进行大胆尝试然后借助学习小组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难题。这不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吗。

总之,语文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提高语文课堂时效性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笔者会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和反思。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參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

[4]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二)[J].教育探索,2002(7).

作者简介:何军,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