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8-21蔡金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阶段性体温家属

蔡金婷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包括26例男性患儿与24例女性患儿。患儿年龄0.8~3.6岁,平均年龄为(1.26±0.65)岁。患儿入院时对体温进行测量,体温38.5~39.8 ℃,平均体温为(39.35±0.42) ℃。患儿所患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以及腹泻(15例);对照组包括24例男性患儿与26例女性患儿。患儿年龄0.9~3.7岁,平均年龄为(1.31±0.42)岁。患儿入院时对体温进行测量,体温38.3~39.9 ℃,平均体温为(39.22±0.34) ℃。患儿所患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6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以及腹泻14例。运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史、病程、患病类型以及入院时体温等方面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采取阶段性护理干预:①入院时:辅助医生对患儿进行抢救,重点在于退热治疗,抚慰患儿家属的焦虑与悲观情绪,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②发热期间:护理人员需备好压舌板、止惊药物。观察患儿症状,如出现惊厥及时使患儿保持侧卧位。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使用压舌板防止患儿舌部后坠。对患儿的体温进行严格监测。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噪音影响患儿睡眠。为患儿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选择牛奶、麦片、鸡蛋等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为患儿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同时注意所选食物的易消化性。③恢复阶段:监测患儿的体温,严防疾病复发,一旦出现惊厥需及时救治。向患儿家长全面介绍疾病的处理办法,提高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儿护理3 d后的体温以及护理期间疾病的复发例数进行比较;向两组患儿家属发放我院自制量表对患儿家属掌握高热惊厥处理办法的程度进行评价,采取百分制计算患儿家属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患儿治愈出院当日向患儿家属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采用10分制。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进行研究的100例患儿所有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对两组患儿的体温情况、患儿家属掌握程度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两组患儿高热惊厥复发情况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数据对比计算为P<0.05,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疾病复发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见表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程度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疾病复发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s)

组别 例数 体温( ℃) 掌握程度(分)实验组 50 36.49±0.32 90.03±6.02对照组 50 37.32±0.27 80.45±7.59 t-14.0175 6.9925 P-<0.01 <0.01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3 讨 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病,在临床治疗中屡见不鲜,患儿多处在婴幼儿阶段,通常发病年龄为3个月~5岁。惊厥症状的出现通常仅由高热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为患儿大脑神经元出现异常放电症状,从而导致患儿的骨骼肌群发生收缩运动,这种运动是短暂、不随意的。患儿发病时通常没有任何先兆,意识突然丧失,患儿的头部向后仰起,患儿的面部肌肉和四肢出现阵挛性收缩,患儿的眼球上翻,紧闭牙关或口吐白沫,通常面部呈现出青紫色,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1-4]。小儿高热惊厥的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因此必须对患儿进行及时抢救,否则将对患儿脑部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多种后遗症,在患儿未来的生长发育中不可治愈,给患儿及家庭构成严重伤害。有关报道还指出,有2%~5%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可出现癫痫后遗症[5-7]。因此,必须在临床抢救和护理中迅速控制患儿的惊厥症状,从而将疾病对患儿的伤害降到最低。另外,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后,为了避免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使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正常,减少后遗症发病率,必须对患儿采取优质而全面的阶段性护理,促进患儿身体康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为患儿的生长发育奠定健康基础。

本次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为:实验组无一例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复发情况,对照组有8例患儿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达到1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阶段性护理,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6.49±0.32) ℃,已经为正常体温水平。对照组患儿的体温虽有下降,但不如实验组患儿下降明显,体温控制在(37.32±0.27) ℃,仍然具有发热征象。另外,实验组患儿家长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对疾病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出院时,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调查表显示为100%满意度,而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仅为8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各项数据对比均显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阶段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减少后遗症的损害程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阶段性体温家属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