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颗粒治疗小儿病理性黄疸38例疗效分析

2018-08-21单静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单静霞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小儿病理性黄疸在临床中的发生率非常高,尤其常见于新生儿群体中,小儿病理性黄疸的引发机制较为复杂,一般伴随其他疾病出现,通常情况下,轻度的病理性黄疸通过治疗后可消失,但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病理性黄疸患儿,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导致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在以往的治疗案例当中,传统治疗方式下治疗的有效率并不高,此次笔者对38例小儿病理性黄疸进行了研究,对比了其中19例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的患儿,具体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30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本院就诊的3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19例,一组采用的常规的性的治疗方式,单纯进行光疗退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菌桅黄颗粒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如下: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9例,患儿年龄最大32 d,最小3 d,平均年龄(21.2±1.5)d,其中有8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患儿病程1~31 d,平均病程(11.7±3.2)d;治疗组一般资料如下: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11例,患儿年龄最大31 d,最小2 d,平均年龄(18.9±1.2)d,其中有10例早产儿,9例足月儿,患儿病程3~36 d,平均病程(10.5±3.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诊断标准: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4~36 h出现;病情发展快,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日均升高幅度超过85.5 μmol/L。黄疸程度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为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21 μmol/L[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普通蓝光灯箱照射治疗,每间隔16 h治疗1次,每次最长时间不超过8 h,连续治疗3 d,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针对发生败血症的患儿需要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存在肝炎综合征的患儿,应进行保肝治疗和抗病毒治疗[2]。

1.2.2 治疗组:该组患儿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式,同时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每次3 g,每日3次,7 d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儿7 d后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3]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患儿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黄疸完全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不超过34.2 μmol/L;有效:患儿黄疸症状明显缓解,肝功能恢复明显,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但在34.2 μmol/L以上;无效:患儿黄疸、肝功能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没有明显变化,或是出现恶化表现[3]。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试验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当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平方差(±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数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知,对照组患儿中显效5例 (26.32%) ,有效6例 (31.58%) ,无效8例 (42.1%) ,总有效率57.90% (11/19) ;治疗组患儿中显效13例(68.42%) ,有效5例 (26.32%) ,无效1例 (5.26%) ,总有效率94.74%(18/19)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统计[n(%)]

3 讨 论

按照不同的发生机制,可将黄疸分为肝前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肝后性黄疸三种类型[4]。临床医学认为黄疸主要是由患者体内胆红素的产生量过多,而自身的新陈代谢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引发的。新生儿身体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早产儿更是如此,他们的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运等容易受到阻碍,胆汁的胆红素排出作用也比较弱,胆红素的产生量高于严重超过自身的代谢率,就会发生严重病理性黄疸。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小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治疗效果比较慢。宫迪在研究当中指出:采用蓝光照射+药物治疗的方法比传统单一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在他的研究当中,采用该方法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8%[5]。

而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对照组患儿中显效5例(26.32%),有效6例(31.58%),无效8例(42.1%),总有效率57.90%(11例);治疗组患儿中显效13例(68.42%),有效5例(26.32%),无效1例(5.26%),总有效率94.74%(18例),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来看,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不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而且7 d后的治疗显效率也更高。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病理性黄疸,在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明显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该治疗方式可在小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