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8-21瞿琳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电切宫腔镜肌瘤

瞿琳娜

(双辽市中心医院妇科,吉林 双辽 136400)

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又称子宫平滑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结缔组织组成,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仅少数有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及压迫等症状。一旦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1]。常见于30~50岁,40~50岁为高峰年龄组。20岁以下者少见。一旦女性出现子宫肌瘤,可并发妇科炎症,导致贫血,甚至影响生育,诱发子宫体癌。目前,临床医学多采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本文笔者通过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皆在探究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宫腔镜、B超检查均确诊为子宫肌瘤,均有程度不等的腹痛、排尿障碍或子宫出血、尿频、尿急等症状,且排除合并子宫恶性病变患者、重要脏器合并功能衰竭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30~55岁,平均(44.1±4.3)岁,单发患者42例,多发患者6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例;对照组年龄32~53岁,平均(43.8±4.2)岁,单发患者41例,多发患者5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类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治疗方法:给予实验组患者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2]:①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术前4 h行宫颈软化;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全麻后,以5%葡萄糖溶液充盈膀胱,至宫底彻底暴露。②参数设置:将凝固电极功率、切割电极功率分别设置为55 W、70 W。③手术操作:置入宫腔电切镜,对子宫茹膜下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类型等进行观察,确定肌瘤类型,并根据肌瘤类型选择电切方式,进行电切。④术中监测:电切过程中,可采用B超密切监测电切的切割深度、范围等,避免子宫穿孔诱发并发症。⑤术后:手术结束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后抗感染治疗。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3]:①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铺巾。②手术操作:经右侧股动脉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于双侧髂内动脉处插入动脉导管,造影并观察子宫动脉形态、子宫肌瘤血液供应情况;于子宫动脉处插入动脉导管,在透视状态下,混合对比剂与500~700 μm的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至子宫动脉远端血流阻断。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情况。

1.3.2 治愈情况评判:①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瘤体彻底消失;②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瘤体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③无效:经过半年治疗,患者瘤体并未缩小甚至出现增大。治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所有数据,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8.0±15.5)min,住院时间为(6.5±0.9)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6.1±12.9)min,住院时间为(6.8±1.3)d。两组相较,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比较:在治疗结束后,经过1年随访,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50/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0%(38/50)。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3 讨 论

在妇科临床中,作为妇科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宫腔镜的应用愈加广泛。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手术愈加简单。宫腔镜是一种直视下的微创伤手术方法,其优势为恢复快、能够有效保持卵巢内分泌功能正常,且能够直观准确、整复子宫腔的解剖学形态、替代子宫切除治愈异常子宫出血,是目前妇科临床诊治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的有效手术方式[4]。

子宫肌瘤无疑是女性生殖器官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月经紊乱、月经量过多、不孕不育,即使没有症状而心理上产生的恐惧等。随着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TCRM)在妇科临床已发展为成熟的手术,是一种可以代替子宫切除治疗的有效方法。目前,黏膜下肌瘤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有蒂:未向肌层扩展的黏膜下肌瘤为0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的为Ⅰ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的为Ⅱ型。其中,Ⅰ型黏膜自子宫呈锐角向肌瘤移行,Ⅱ型黏膜自子宫呈钝角向肌瘤移行。在进行TCRM手术时,术前,先行B超检查,观察肌瘤部位及根蒂部状态,针对0型患者,可切断其蒂根部,以取出或缩小肌瘤体积,再切断其蒂根部取出。针对Ⅰ、Ⅱ型患者,可分期进行手术,即先切开肌瘤表面肌肉组织,开窗,使窗口呈现。若肌瘤向宫腔内突出,再行电切肌瘤;若肌瘤位置未动,则暂停手术,进行2~3个月GnRH-a或内美通治疗后,再行切除手术。从以上介绍及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TCRM手术具有创伤小、不破坏子宫结构,能够有效改治愈异常子宫出血,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电切宫腔镜肌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