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部疾病中的诊断临床效果观察

2018-08-21梁雪月张小燕汤连好张丽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磁控局灶性病变

梁雪月 张小燕 汤连好 谢 红 张丽特

(江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广东 江门 529000)

消化内镜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传统的插入式内镜和无痛胃镜有些因为患者或疾病的原因不能进行检查,因此而耽误病情的早期诊断。胶囊内镜因其无创、方便、一次性使用、易耐受等优点在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日趋显著,但因胃部体积较大,传统胶囊内镜在胃内存在很多盲点而无法完成全胃检查。近年来磁控定位胶囊内镜问世,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控制其在胃内各个方向运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摄点盲区[1],也冲破既往消化道出血、严重肺部疾病、脊柱疾病患者不能接受内镜检查的禁区,可使部分传统内镜绝对或相对禁忌者获得及时的内镜检查,提高诊断率。现在就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部疾病检查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可行性进行综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共计120例接受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为试验对象,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3岁,所有患者均具有上消化道症状或要求进行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所有进行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均已排除禁忌证并符合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进行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后再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对比入选研究的标准: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高度怀疑存在胃部局灶性病变(如胃息肉、胃溃疡等);③既往已知道胃部局灶性病变进行复查者;④患者自愿同意参与对比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重庆金山OMOM磁控胶囊内镜、手柄式胶囊导航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和数据记录仪4部分组成。

1.3 检查流程:患者检查前1 d低纤维饮食,并禁食8 h,检查前30 min内口服二甲硅油祛泡并口服1000~1500 mL水将胃充盈。患者连接数据记录仪并躺在操作平台上,开启系统,患者吞服胶囊,操作者根据监视器画面信息判断胶囊位置和参数,通过操纵杆操控胶囊在胃内的运动,检查持续时间约20 min,操作者认为胃部检查满意后关闭系统并脱下检查服结束检查。进行临床对比的患者在2 h后进行常规EGD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检查服的数据导出至电脑,利用OMOM阅片软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做出诊断报告。检查结束后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有无不适合胶囊排除时间。

1.4 评价指标:①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对胃部病变的检查时间和检出率,检出率包括检出病变数目、类型、部位以及大小,以EGD作为金标准评估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出胃部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与EGD的一致性[2]。②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内的清晰度和可视度,清晰度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清晰度优和良为有效等级视,为清晰度理想,中和差为无效等级,视为清晰度不理想。可视度也分为4个等级:完全:可观察到100%的胃黏膜;较好:可观察到>75%的胃黏膜;一般:可观察到50%~75%的胃黏膜;较差:可观察到<50%的胃黏膜。可观察到一半以上胃黏膜为可视度满意。③安全性分析:包括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胶囊滞留等)。

表1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与EGD对胃部局灶性病变检出对比表

表2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内和解剖部位清晰度和可视度对比

2 结 果

2.1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部病变检出率和检查时间:在120例进行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查者中,共检出胃部病变117例,病变检查率97.5%(117/120),其中浅表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8例,糜烂性胃炎29例,浅表性胃炎伴糜烂17例,胃黄色素瘤3例,胃息肉19例,胃溃疡12例,胃黏膜下隆起6例,胃癌1例,胃底静脉曲张1例,胃出血1例。受检者均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检查,胃部平均检查时间为(104±98.1)min。

2.2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对胃内病局灶性病变检出的对比结果:从数量上分析,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共检出局灶性病变61处,检出率50.8%(61/120)。EGD共检出局灶性病变51处,检出率42.5%(51/120)。从类型上分析,将胃内的局灶性病变分为4种:息肉、溃疡、黏膜下隆起和胃癌和其他局灶性病变。从检出结果可以得出胃部局灶性病变检出率为胃息肉>胃溃疡>胃黏膜下病变和胃癌>其他局灶性病变;胃息肉(24.1%,29/120)和胃溃疡(19.1%,23/120)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余病变检出率较低(表1)。

从检出的病变(息肉)大小分析,<5 mm的息肉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出22处,EGD检出13处,≥5 mm的息肉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检出7处,EGD检出9处,二者对不同大小息肉检出率相近,但≥5 mm的息肉检出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性均好于<5 mm的息肉,详见表1。

2.3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清晰度与可视度分析: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内总体清晰度优42例,良50例,中23例,差2例,清晰度有效率为(97.5%,117/120)。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在胃内所有解剖部位可视度均完全有118例,可视度满意率为(98.3%,118/120),见表2。

2.4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安全性分析:本研究中1例胃窦肿瘤患者,因为胃窦被肿瘤侵犯致胃窦和幽门变形狭窄,检查时胶囊滞留在胃腔,2 h后经胃镜取出胶囊。

3 讨 论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的磁控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胃部检查,因此在研究中纳入120例患者进行磁控定位胶囊内镜与EGD两种检查方式的对比,以EGD作为金标准评估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对胃部病变的检查时间和检出率,检出率,评估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对于胃部局灶性病变检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检出的病变中将局灶性病变(如息肉、溃疡、黏膜下隆起和胃癌等)判定为阳性病变,胃炎(如糜烂、萎缩等)判定为阴性病变。以EGD作为参照,评估磁控定位胶囊内镜对胃部病变的检出数目、类型、部位以及大小,在数量上磁控定位胶囊内镜的敏感度(94%)、特异度高(86.6%)和一致性(86.8%),在病变类型上,胃息肉和胃溃疡检出率高,符合率和一致性好。在胃部病变大小上,本研究中<5 mm的息肉和≥5 mm的息肉二者对不同大小息肉检出率相近,但≥5 mm的息肉检出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性均好于<5 mm的息肉,综上所述,表明了磁控定位胶囊内镜胃部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与EGD的一致性均好,具有准确的检出能力和较好的胃部疾病诊断能力,总体评价优于插入式胃镜,克服了插入式胃镜检查的痛苦[3]。

磁控定位胶囊内镜不同于常规电子胃镜,无法重复进行操作和使用,且在检查过程中因为胃肠蠕动、肠道内黏液气泡、操作者的操作能力等均会影响图像质量,并且在检查过程中不能进行充气和注水也无法对胃内容物进行冲洗和抽吸,因此检查前需加强对患者胃肠道准备的指导,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清洁准备,从而提高胃部的清晰度和对病变的检出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磁控定位胶囊内镜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胃部疾病具有较高检出率和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胃部有效地检查工具。

猜你喜欢

磁控局灶性病变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一种卫星反作用飞轮延寿方法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多点激励下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主动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磁控胶囊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