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影响

2018-08-21宋建强万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钛板颌骨颌面部

宋建强 万晓明 刘 威

(1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口腔科,吉林 吉林 132012;2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创伤之一[1],若治疗不当则会导致患者治疗后咬 关系不当、颌面部异状、不美观、使患者咀嚼功能受到严重影响[2],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进食。本文根据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于内部颌骨固定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资料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74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A中有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41.47±2.70)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例,跌落伤5例,打击伤11例,其他伤2例。对照组B中有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48.16±2.6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例,跌落伤7例,打击伤13例,其他伤1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过程和治疗方法清楚了解,并且签署过研究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均排除符合以下条件患者:①年龄≤20岁者;②神志不清、意识不清者;③非手术适应证者;④合并脑出血、颅内伤、颅内血压过高者;⑤患有血液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⑥空腔健康环境十分差者;⑦长期患有口腔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A采用传统牙弓夹板进行颌骨固定,行常规手术和固定过程。对照组B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于内部进行颌骨固定,主要步骤包括[3-4]:对患者口腔和病灶进行消毒,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麻醉以鼻管气体麻醉为首先,若患者伴有鼻骨骨折、口腔开度受限情况应在鼻腔处做切口进行插管麻醉。使用医学影像辅助患者确立颌间牵引钉的固定位置,在牙根与根尖下方之间打入牵引钉,并谣躲避下颌、上颌窦等神经系统,牵引钉数量以8~10为最佳,做上下对称植入,使用橡皮圈来牵引颌间并进行固定,确保正确的咬 关系。之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情况和创口情况做口外和口内切口,对骨折处逐层剥离直至使骨折处完全暴露。以手法将骨折两端进行连接和复位,选择适当的微型钛板沿垂直方向放置于骨折处,使用塑性钛板和钛钉做固定,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逐层缝合。缝合后3周内科使用常规颌间牵引法进行微调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颌骨骨折部位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估方法。显效:治疗1周后患者创口为Ⅰ期,并且愈合拆线,无感染,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理想,医学影像下1个月时骨折处十分明显,3个月时骨折处明显消退,6个月时骨折处已经完全愈合,并且咬 情况理想、口腔开度不受限制或不受明显限制,颌面部无畸形、外部较美观、无缺损,无牙周炎、感染以及炎症。有效:治疗1周后患者创口为Ⅰ期,并且愈合拆线,无感染,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理想,医学影像下1个月时骨折处十分明显,3个月时骨折处明显消退,6个月时骨折处接近正常骨形,咬 较为正常、颌面部功能基本正常、口腔开度能够保持在2.5~3.5cm,颌面部无畸形或轻微畸形、外部较美观、无缺损,可能出现牙周炎、感染以及炎症,后续采用相关措施治疗病情可控或治愈。无效:治疗1周后患者创口为Ⅱ期,医学影像下1个月时骨折处十分明显,3个月时骨折处存在变差,6个月时骨折处未恢复,咬 不正常、颌面部功能为恢复、口腔开度能够保持<2.5 cm,颌面部有明显畸形、外部不美观或有缺损,并发牙周炎、感染以及炎症。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其计量数据,用χ2检验其计数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 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现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见表1。

表1 对照组A和对照组B患者治疗效果统计表[n(%)]

另外,对照组A中牙周炎17例(占45.95%),牙龈炎15例(占40.54%),创口感染18例(占48.65%),其他口腔炎症10例(占27.03%);对照组B中牙周炎2例(占5.40%),牙龈炎2例(占5.40%),创口感染1例(占2.70%),其他口腔炎症0例(占0%)。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颌间牵引术是颌骨骨折必要的治疗手段[5],能够有效修复咬 关系,传统颌骨骨折多采用牙弓夹板进行颌骨固定,但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对患者自身的口腔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且其疼痛感明显。牙弓夹板在治疗和固定过程中需要使用钢丝结扎[6],极易刺破患者口腔组织,尤其是牙龈,患者有明显的异物感,且一次成形便不可变动,无法做后续调解,所以治疗效果有限。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于内部固定是基于微创治疗理念发展而来的颌骨骨折治疗手段,具有创口小、操作方便、预后理想、限制少等优势,是当前临床认可度较高的颌骨骨折治疗手段[7]。微型钛板的体量较小,容易塑形,与口腔内组织的贴合程度更高,具有较强的韧性,即使长期留存于患者体内也不会产生严重影响。而颌间牵引钉是为了弥补微型钛板固定强度不足,治疗时对患者口腔环境的破坏度较小,且在术后可做微调,使颌骨结合程度更高,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另外,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于也有利于保持患者良好的口腔环境,对降低感染、口腔炎症、加快愈合速度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于内部进行颌骨固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骨内部固定法对颌骨骨折具有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效果,其治疗费用低、创口较小、可微调、方便拆除、患者痛苦小、且无明显并发症,应于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钛板颌骨颌面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轧制方向对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眶壁骨折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