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8-21姚志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瑞克阿替普溶栓

姚志国

(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改善脑细胞代谢以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以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既往无颅内出血史,意识清楚,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②1周内无动脉穿刺史,1个月内无胃肠道及泌尿系出血情况,3个月内无脑梗死病史;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痴呆及精神病患者;②存在颅内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合并脑外伤及其他脑部病变患者;③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者系统感染患者。

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00例,男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87例;年龄42~86岁,平均(61.93±12.45)岁;梗死部位:顶叶11例,基底节171例,额叶6例,枕叶7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病情程度:轻型109例,中型82例,重型9例;合并高脂血症37例,高血压病64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29例。对照组200例,男性患者111例,女性患者89例;年龄41~86岁,平均(62.15±12.37)岁;梗死部位:顶叶12例,基底节170例,额叶7例,枕叶6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病情程度:轻型108例,中型83例,重型9例;合并高脂血症39例,高血压病65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29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价(±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价(±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t P联合组 200 14.26±3.01 4.57±1.26 41.996 0.000对照组 200 14.31±2.98 7.89±1.48 27.287 0.000 t-0.167 24.156 - -P-0.867 0.000 - -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评价(±s)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评价(±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t P联合组 200 3.24±0.78 1.15±0.42 33.364 0.000对照组 200 3.31±0.69 2.44±0.46 14.837 0.000 t-0.951 29.288 - -P-0.342 0.000 -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t P联合组 200 38.56±7.41 73.66±6.87 49.125 0.000对照组 200 37.94±7.23 57.38±6.59 28.103 0.000 t-0.847 24.185 - -P-0.398 0.000 - -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体用法为:剂量0.9 mg/kg,10%剂量于前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静脉滴注。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及阿替普酶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具体用法为:取0.15PNA单位注射用尤瑞克林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所有患者用药天数均为10~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①神经功能损伤评价:治疗14 d后,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1],此量表共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感觉、语言、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忽视11个项目,每项为0~9分,各项评分之和即为总分,患者评分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②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2],具体为:严重残疾者为5分,重度残疾者为4分,中度残疾者为3分,轻度残疾者为2分,患者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为1分,完全无症状者为0分。③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daily life,ADL)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进行评定[3],具体包括:穿衣、洗澡、修饰、进食、如厕、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共10个方面,总分为100分,>60分患者为轻度依赖,≥40且≤60分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20分为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软件验证,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属于重度依赖,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而造成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局灶性神经损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偏瘫以及失语等机体功能障碍,而病情较为严重者由于脑动脉主干闭塞而造成脑组织出现大面积的缺氧、缺血或者软化、坏死,患者常常会发生抽搐或昏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和控制脑梗死处继续发生恶化,改善脑组织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维持正常的脑部循环,并且还要对缺血性脑水肿进行预防,避免患者病情加重。

阿替普酶能使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酶原发生结合,并进一步发生转化成为纤溶酶,使血管中纤维蛋白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从而发挥疏通阻塞的脑动脉的临床治疗目的。由于阿替普酶仅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发生反应,而不对其产生影响,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尤瑞克林作为一种由糖蛋白组成的来自人尿液的提取物,能舒张血管,对缺血的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并能促进神经的发育和再生,减轻损伤部位对周围神经的影响,并且对供血不足和发生障碍的病变处起到改善作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与阿替普酶的联合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治疗效果,从而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联合用药的优越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且对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起到提高作用,

猜你喜欢

瑞克阿替普溶栓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